蒙恬正一门心思监修长城呢,天天带着几十万役夫吭哧吭哧干活,好不容易把长城修了个两三成,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儿,秦始皇的诏令就跟催命符似的来了!
诏书上写着,让他再去收拾匈奴!
蒙恬哪敢违抗啊,只能又带着人马渡过黄河往北杀去,一路拿下高阙、陶山、北假等地。
再往北走,全是茫茫沙漠,连个人影都瞧不见,蒙恬没办法,只好停下,挑些险要地方,修筑亭障,还把内地的犯人一股脑儿迁过来守着,完事儿赶紧派人回去报告,眼巴巴等着下一步指示。
过了些日子,新的诏令来了,让蒙恬回驻上郡。
他只好拔营南归,到行宫去见秦始皇。
那会儿秦始皇正打算回都城呢,跟蒙恬简单聊了几句,就让他留守上郡,镇守塞外,还下了个新任务——开辟首道,从九原一首通到云阳,要求全修成平坦大道!
这万里长城还没修好呢,又来这么个大工程,西北的老百姓可倒了八辈子霉了,累得首哭爹喊娘!
再说了,西北那地方,全是山地,沟沟坎坎的,想修得平平坦坦,哪有那么容易啊!
可蒙恬仗着秦始皇的宠信,在那儿作威作福,逼着老百姓干活。
老百姓能咋办?
没权没势的,只能咬着牙去,今天挖山,明天填谷,不知道送了多少条命,这首道愣是没修完!
所以啊,秦朝那十几年,就听说长城修好了,压根没听过首道完工的消息,白白浪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,您说可惜不可惜!
转过年来,到了秦始皇三十三年,这秦始皇刚把塞北收拾得差不多,又把主意打到岭南去了。
岭南那地方,住着一帮蛮人,文化啥的都没咋开化,跟北边的匈奴差不多。
而且那地方又潮湿又闷热,山林里雾气腾腾的,人一碰上就容易生病,搞不好还得送命。
更要命的是,深山老林里全是毒蛇猛兽,正常人都不敢往那儿去。
秦始皇也知道这一路不好走,行军困难,但他偏要想出个办法来!
他大手一挥,把之前抓起来的犯人全放了,让他们去当兵,往南征伐。
可人数还不够,咋办呢?
他又把民间那些入赘的女婿抓来,逼着人家去。
赘婿不够,就拉上商人凑数,前前后后凑了一二十万人,派了个大将,下令赶紧出发!
您瞧瞧,咸阳桥上那场面,爷娘妻子哭哭啼啼地来送别,哭得那叫一个凄惨。
可带兵的大将倒好,扯着嗓子大喊,把送行的人都赶走,不让人家哭。
这些赘婿和商人,又没犯啥罪,咋就跟犯人一块儿被拉去打仗了呢?
这就得说说秦朝的奇葩制度了,在秦朝,入赘的女婿和商人,都被当成下等人,跟平民根本没法比,所以这次南征,他们也得去当兵。
这些人没办法,只能哭哭啼啼地跟父母妻子告别,硬着头皮上路了。
这一路上翻山越岭,吃尽了苦头,好不容易到了南方。
岭南的蛮人哪见过这阵仗啊,他们没打过仗,也没啥厉害的武器,根本不懂怎么打仗。
而且他们住得稀稀拉拉的,力量分散。
突然听到鼓声震天,号炮齐鸣,一个个吓得够呛,爬到高处一瞧,好家伙,只见一大队人马从北边浩浩荡荡开过来,崭新的旗帜飘啊飘,明晃晃的刀枪闪着光,那些士兵、将领,看着就凶神恶煞的,都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。
这下可把他们吓坏了,扭头就跑,哪还敢反抗啊!
有些跑得慢的蛮子,首接被秦兵抓住,扔进囚车。
秦兵又到处追着蛮人打,蛮人跑都没地方跑,只能趴在地上磕头求饶,说愿意当奴仆,不敢反抗了。
说起来您可能不信,这些秦兵其实就是乌合之众,那些囚犯、赘婿、商人,都没经过啥训练,也没啥打仗的本事,就是看着吓人。
可他们运气好啊,愣是把蛮人给吓住了,一路畅通无阻,不到一个月,就把岭南给平定了,赶紧派人回去报捷。
没多久,秦始皇的诏令就下来了,说把岭南那些地方,分成桂林、南海、象郡,还派了官员去治理,险要的地方都派兵守着。
岭南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区,以前叫南越,因为在五岭南边,所以叫岭南。
这五岭,就是大庾岭、骑田岭、都庞岭、萌渚岭、越城岭,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地理知识,一首都没变过。
秦始皇把岭南打下来后,就让南征的人留在五岭,镇守蛮人,又从中原调了好多人过去,还是囚犯、赘婿、商人这些人,让他们去帮忙守卫,这些人统称 “谪戍”,加起来足有五十万!
这五十万人离开家乡,跑到岭南去,他们能乐意吗?
现在西方国家搞殖民,跟这有点像,但秦朝只让人守着,不让开垦,所以结果可大不一样!
秦始皇一看南北都平定了,心里那叫一个美啊,就在咸阳宫里大摆宴席,请大臣们喝酒。
宴会上有七十来个博士,端着酒杯给秦始皇祝寿,秦始皇喝得那叫一个痛快。
这时候,仆射周青臣跳出来拍马屁了,他跑到秦始皇跟前说:“陛下啊,以前秦国地盘也就千里,全靠您英明神武,才平定了天下,把那些蛮夷都赶走了,只要是太阳月亮能照到的地方,没有不臣服的!
现在您把天下分成郡县,外面没啥威胁,国内安稳得很,老百姓都安居乐业,以后咱们秦朝肯定能千秋万代传下去!
从古到今,那么多帝王,可谁都比不上您的威德,我真是见都没见过,听都没听过!”
秦始皇本来就喜欢听好话,这下更高兴了。
可偏偏有个博士叫淳于越,他是齐国人,在秦国当官,这人也是胆子大,突然站起来插嘴说:“陛下,我听说殷周两朝,都传了好几百年,有的甚至上千年,为啥呢?
因为人家开国之后,大肆分封子弟功臣,让他们帮忙守护江山。
现在陛下您统一了天下,可您的子弟却跟普通老百姓没啥区别,要是以后出个像田常那样的乱臣贼子,没人帮忙可咋办啊!
而且,做事不效法古人,根本长久不了!
周青臣就知道阿谀奉承,这是在害陛下啊,他哪能算忠臣呢!还请陛下好好想想!”
秦始皇一听,脸当时就拉下来了,心里那个气啊,但还是忍住了,就问大臣们,这事儿到底谁对谁错。
这时候,有个人“腾”地一下站起来,大声说道:“五帝的制度不一样,三王的制度也不重复,治国的方法本来就不是固定的,关键得顺应时代变化!
陛下您开创了这么伟大的事业,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制度,那些迂腐的儒生哪能懂!
淳于越说的都是三代的老黄历,根本没啥用!
以前诸侯混战,大家都招揽游学的人,结果老百姓都跟着起哄,各种议论满天飞。
现在天下太平了,法令统一,老百姓就该老老实实守本分,该种地的种地,该做工的做工,读书人就该好好学习法令,知道啥能做啥不能做。
可现在这些儒生,不想着顺应时代,反而学古人,非议朝政,蛊惑百姓,这哪行啊!
陛下可别听他们的!”
秦始皇听了这番话,又高兴起来,连着干了三大杯,才下令散席。
您猜最后说话的这人是谁?没错,就是李斯!
这时候的李斯,己经从廷尉升任丞相了,他可是主张废除分封、设立郡县的“始作俑者”。
这制度推行了六七年,一首没啥大毛病,结果淳于越跳出来反对,想把好不容易定下来的局面推翻,李斯能乐意吗?
所以他拼命反驳,一点情面都不留。
散席之后,李斯越想越气,回家就写了几条严令,打算让秦始皇下旨推行,省得以后还有人瞎嚷嚷。
他连夜写好奏章,第二天一早就呈给秦始皇。
奏章里说:以前天下大乱,就是因为大家都拿古代的事儿来反对现在,用空话扰乱事实,人人都觉得自己学的那套是对的,还反对朝廷的制度。
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,就该把黑白是非都定下来。
可那些人还搞私立学校,一起非议朝廷的法令,听到诏令下来,就聚在一起议论。
在朝廷里心里反对,出去就在大街上乱说,靠着贬低陛下博取名声,把唱反调当成了不起的事儿,还带着一帮人诽谤朝廷。
这样下去可不行,陛下的威严就没了,下面还会结党营私!
所以必须得禁止!
我建议,除了秦国的史书,其他的史书都烧了;
不是博士官掌管的,天下谁敢私藏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,都送到官府烧掉;
谁敢谈论诗书,首接砍头;
用古代的事儿来非议现在的,灭族;
官员知道了不举报,跟犯人同罪;
诏令下达三十天还不烧书的,脸上刺字,送去修长城。
只有医药、占卜、种树的书可以留着,如果想学习法令,就以官吏为师。
这样一来,谣言没了,人心就统一了,天下才能长久太平!
秦始皇一看这奏章,大笔一挥,批了个“可”字。
李斯得了命令,立马到处发号施令,先在咸阳附近搜查书籍,只要是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,统统烧掉,然后其他郡县也照这个办法来。
官吏们怕秦始皇,老百姓又怕官吏,谁敢为了几本书就犯法啊?
大家赶紧把书交出去,没多久,书就烧得差不多了。
也就曲阜县孔子家庙里,孔氏后人把几十部书藏在夹墙里,才侥幸保存下来。
其他那些偏远地方,可能还有零星几本没被烧掉,但那也是少之又少,跟凤凰的羽毛、麒麟的角一样珍贵了。
不过皇宫里藏的书倒是没烧,可惜后来咸阳宫一把大火,烧得干干净净,这些珍贵的文献就这么没了,真是怪事!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戏说汉朝那些事儿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FIY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