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2章 档案里的旧案,与一封不该看的信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长沙城的民国小吏:官路十八弯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H49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文牍科的档案室,就是长沙城里的一处“活死人墓”。

一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,一股混合着纸张霉变、陈年灰尘和老鼠屎的复杂气味,便扑面而来,能把人呛一个跟头。

向辉甲站在门口,看着眼前这番景象,饶是他有着二十一世纪社畜的强大心脏,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。

屋子里光线昏暗,只有一扇高高的、布满蛛网的小窗透进一丝微光。无数个木制卷宗架歪歪斜斜地立着,上面塞满了发黄、卷边的文件。地上、架子顶上,到处都是一摞摞用麻绳捆着的卷宗,有的绳子己经断了,文件散落一地,和灰尘融为一体,看上去就像是历史的呕吐物。

“我的个亲娘咧……”向辉甲忍不住用家乡话吐槽了一句,“这哪里是档案室,这分明是造纸厂的垃圾回收站。”

吴科长给的任务是“分门别类,做个总的目录”,时限一个星期。

这工作量,别说一个星期,就算给他一个月,都未必能搞利索。这显然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是吴科长用来磨他性子、杀他锐气的阳谋。

换做原主那样的小录事,此刻怕是己经心生绝望,要么硬着头皮瞎干,要么就想办法托病躲过去了。

但向辉甲不是。

他前世是干什么的?项目管理专员!

再复杂的项目,第一步都是什么?不是动手,是拆解和规划!

他没有立刻扑进去跟灰尘搏斗,而是找来一把扫帚,先在门口清理出一块能下脚的空地。然后,他搬了张凳子坐下,点上一支烟,眯着眼睛,开始打量这个“项目现场”。

他脑子里,一个无形的甘特图正在缓缓展开。

“第一步,清场。把所有散落在地的文件,按区域堆放,清理出主干道。” “第二步,盘点。大致清点卷宗的总量,按年份、来源部门进行初步的粗分类。” “第三步,建立标准。制定一套统一的归档标签和编号规则。这是核心,不能乱。” “第西步,流水线作业。一个人干是作死,得想办法摇人。不行,吴科长没给预算,摇不来人。那就得优化单人作业流程。” “第五步,成果交付。目录不能是干巴巴的文字,得做成可视化图表,让老板一目了然,看到我的工作量和成果。”

一套清晰的“项目管理SOP”在他脑中成型。他忽然觉得,这活儿虽然脏累,但似乎……也没那么可怕了。

接下来的三天,向辉甲就像一个钻进米仓的老鼠,彻底扎根在了档案室里。他找来口罩(用纱布自制的)、套袖和围裙,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,开始了堪比考古发掘的整理工作。

他没有一上来就按内容分,那是傻子干的活。他先是按照卷宗上模糊的年份标识,把所有的东西分成了几个大的时间区域。然后,在每个时间区域里,再按照封皮上标注的“财政厅”、“警察厅”、“建设厅”等来源部门,进行二次堆放。

这个过程枯燥、乏味,且尘土飞扬。每天下班,向辉甲从里到外都像是在泥地里滚了一圈,鼻孔里全是黑的。

科里的同事们,一开始还抱着看笑话的心态,偶尔过来探头探脑。但看到他那副拼命三郎的架势,和档案室里那肉眼可见的、从“垃圾场”向“仓库”变化的进度,嘲笑的眼神渐渐变成了惊奇。

这张快腿就想不明白,这向辉甲是吃错了什么药?一个得罪人的苦差事,他怎么干得比领赏银还起劲?

他不懂,向辉甲追求的,从来不是“干完”,而是“干好”,并且要从中榨出价值来。

就在第西天下午,向辉甲在清理一批民国十年左右的旧财政厅卷宗时,一个意外的发现,让他浑身的汗毛都立了起来。

那是一份关于“湖南湘绣振兴计划”的旧档案。

他好奇地吹开灰尘,翻开那己经发脆的纸页。档案里记录了当时省府试图将湘绣作为官方礼品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长沙城的民国小吏:官路十八弯 推广给洋人,结果因为内部协调不力、市场被劣质仿品冲击、加上负责的官员中饱私囊,最终项目惨淡收场,还亏空了一大笔款子。

而负责审计、并最终将此事定性为“市场行为,不予追究”的,正是当时的财政厅。卷宗的末尾,有一个审核签字,笔迹龙飞凤舞,赫然是财政厅现任厅长——钱秉坤的名字。那时候,钱厅长还只是个小小的科长。

“有意思……”向辉甲的眼睛亮了。

这不就是抓到了钱厅长早年的一段“黑历史”吗?虽然算不上什么弥天大罪,但在官场上,这种陈年旧账,在关键时刻,就是能膈应死人的一根刺。

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份卷宗单独抽了出来,藏在了怀里。

就在他准备继续工作时,他的手在一个破旧的木箱子底下,触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。他拖出来一看,是一个被火烧掉了大半的铁皮盒。

盒子没上锁,他打开来,里面只有一封信,信封也被烧焦了一角,但上面的字迹还能辨认:“吾夫敬仁亲启”。

是吴科长的信?

向辉甲的心“咯噔”一下。偷看上司的私人信件,这在任何时代,都是职场大忌。

他挣扎了三秒钟,好奇心最终战胜了职业道德。他想,吴科长把他扔进这个鬼地方,总得收点“精神损失费”吧。

他小心地抽出信纸。信是吴夫人写来的,字迹娟秀,但内容却充满了忧虑和愁苦。信里说,她的肺病(肺痨)又加重了,城里洋人医院的德国大夫说,需要一种叫“盘尼西林”的特效药,但那药比黄金还贵,而且只有通过租界领事馆的关系才能搞到。信的末尾,吴夫人还在劝慰丈夫,说自己是老毛病了,别为她费心,保重身体要紧。

信的落款日期,是半年前。

向辉甲拿着这封信,手心有点冒汗。

他终于明白了吴敬仁最近为什么总是眼袋浮肿、精神不济。原来他心里压着这么一块巨石。在那个年代,肺痨基本就是不治之症,而那传说中的“盘尼西林”,对于一个清水衙门的科长来说,无疑是天方夜谭。

这份档案室的苦差,突然之间,在他眼里有了完全不同的分量。

他怀里揣着一份能当武器的“黑材料”,手里捏着一份能当软肋的“催泪弹”。

就在这时,档案室的门口,响起了一个苍老而熟悉的咳嗽声。

“咳咳……小向啊,还没忙完呢?”

是刘师爷。他端着一个大茶缸,慢悠悠地走了进来,浑浊的目光在焕然一新的档案室里扫了一圈,点了点头。

“你这小子,还真有点门道。这乱了几十年的地方,愣是让你给拾掇出个人样了。”

他的目光,不经意地落在了向辉甲手中那封烧了一半的信上,眼神微微一凝,但随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。

他没有问那是什么,只是呷了口茶,幽幽地说道:“这档案室啊,是省府的记事本,也是省府的垃圾堆。你在这里头待久了,能翻出宝贝,也能翻出怨鬼。有时候,知道得太多,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
“这手里的东西,是当刀子捅出去,还是当柴火烧掉,可得想清楚了。”

说完,刘师爷放下茶缸,转身又慢悠悠地走了。

向辉甲站在原地,捏着那封信,只觉得它滚烫无比。

刘师爷这老狐狸,什么都看在眼里。他刚才那番话,是提点,也是警告。

刀子,捅出去伤人,也可能割伤自己。

柴火,烧掉了,就什么都没了。

但向辉甲想到了第三种用途。

他把信小心地叠好,揣进另一个口袋,和那份“黑材料”分开放。

刀子和柴火,都不如当成“钥匙”好用。一把,用来开路;一把,用来开锁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H49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长沙城的民国小吏:官路十八弯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H49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