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连城是被窗玻璃上的鸟鸣惊醒的。他趴在光明区政府办公楼的办公桌上睡了一夜,西装袖口沾着墨水印,那是凌晨三点核对财政报表时,笔尖漏墨蹭上的。桌上摊着的《光明区2015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明细》被晨光晒得发烫,红笔圈出的“可用资金:427.6万元”像一道烧红的烙铁,烫得他眼睛发涩。
手机在桌角震动,是办公室主任小王的电话:“孙区,市委办刚发通知,上午九点开常委扩大会议,要求您务必准时参加,说是达康书记亲自主持,专题研究大风厂和光明峰项目。”
孙连城捏着手机起身,腰杆僵得像根铁棍。他走到窗边拉开窗帘,晨光里的光明峰像一头沉默的巨兽,半山腰的拆迁区还飘着几户没拆完的炊烟——那是李达康昨天在电话里吼着要“三天内清场”的地方。
“知道了。”他挂了电话,对着窗玻璃理了理头发。玻璃映出的人影眼窝发青,下巴上冒出的胡茬像荒草,倒比办公室墙上挂着的“廉洁奉公”匾额更像他此刻的写照。
市委会议室的冷气开得足,孙连城刚坐下就打了个寒颤。他对面的座位空着,名牌上写着“李达康”,旁边摆着一摞文件,最上面的《光明峰项目推进时间表》用红笔标了密密麻麻的批注,“7月1日前必须完成土地平整”的字样被画了三道波浪线。
八点五十九分,李达康踩着点进来了。他穿着熨帖的白衬衫,袖口挽到小臂,露出结实的手腕——孙连城忽然想起上周在电视上看的《动物世界》,里面的老虎巡视领地时,也是这样绷紧着肌肉,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慑。
“人到齐了就开始。”李达康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放,没看任何人,首接翻开文件,“今天两个议题:一是大风厂职工安置,二是光明峰项目拆迁。先说第一个,孙连城,你那一千五百万,有着落了?”
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孙连城身上。他捏着水杯的手指收紧,杯壁上的水珠洇湿了指缝:“达康书记,我昨天跑了五家企业,区属国企也问了,最多能凑到八百万,剩下的七百万……”
“七百万怎么了?”李达康猛地抬头,目光像锥子扎过来,“孙连城,你是光明区区长,不是讨饭的!我让你想办法,不是让你找借口!”他把手里的笔往桌上一拍,笔帽弹起来又落下,“沙书记昨天视察大风厂时明确指示,这是政治任务!你完不成,就是给京州抹黑,给我李达康抹黑!”
孙连城喉结动了动,想说“区财政真的空了”,但眼角瞥见坐在李达康旁边的纪委书记,把话咽了回去。他知道,在李达康的会议室里,“困难”永远是“态度问题”的同义词。
“我再给你指条路。”李达康忽然放缓了语气,像是恩赐,“光明峰项目的拆迁补偿款,市里预拨了一笔专款,你先从里面挪七百万出来,先把大风厂的窟窿填上。”
名义:连城的反抗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名义:连城的反抗最新章节随便看!孙连城猛地抬头:“达康书记,那笔钱是专款专用,挪用是要犯错误的!”
“错误?”李达康冷笑一声,手指敲着桌子,“让大风厂职工继续上访,让沙书记觉得我们京州干部连这点事都办不好,那才是大错误!孙连城,你要分清主次!等光明峰项目的土地挂牌出让了,资金回笼了,再把这七百万补上——这叫灵活处理,懂吗?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全场,声音陡然提高:“我告诉你们,干工作不能墨守成规!既要守住底线,又要敢于突破;既要保证稳定,又要加快进度!大风厂的安置要到位,光明峰的拆迁不能停——这两个,缺一不可!”
孙连城看着他唾沫横飞的样子,忽然觉得荒谬。这就像让一个饿汉既要把最后一个馒头留给孩子,又要自己吃饱有力气干活——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?可李达康总能把这种矛盾包装成“辩证法”,把下属逼到绝境后,再把自己的“决断力”捧成“领导艺术”。
“孙连城,你表个态。”李达康盯着他,像法官盯着被告。
会议室里静得能听到空调的嗡鸣。孙连城深吸一口气,指尖在膝盖上掐出红印:“我……试试。”
“不是试试,是必须办到!”李达康打断他,“下午五点前,我要看到钱打到大风厂的账户上。另外,光明峰那几户‘钉子户’,你今天亲自去谈,三天内必须拆完——我己经让信访局把他们的信访记录调出来了,有两个是老上访户,你正好借机解决,一举两得。”
孙连城的心沉到了底。他知道那几户人家:一户是孤寡老人,儿子在工地摔断了腿,开发商没赔钱;另一户是残疾人,靠着路边的小卖部维持生计。李达康所谓的“一举两得”,不过是把“强拆”和“截访”捆在一起,让他这个区长去当恶人。
散会时,李达康特意把孙连城叫到办公室。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他脸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,像幅讽刺画。
“连城啊,”他忽然换上温和的语气,递过来一杯茶,“刚才在会上,话说重了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
孙连城接过茶杯,指尖触到滚烫的杯壁,没说话。他知道这是李达康的惯用伎俩——先打一棍子,再给颗糖,让你忘了疼,还得念他的好。
“我知道你难。”李达康在他对面坐下,身体前倾,摆出推心置腹的架势,“光明区的烂摊子,换谁来都头疼。但越是难,越能看出干部的本事。你想想,等大风厂的事解决了,光明峰项目投产了,京州的GDP能上一个大台阶——到时候,谁的功劳?是我们京州干部的!是你孙连城的!”
孙连城端着茶杯的手微微发抖。他想起五年前,李达康在林城搞开发区,也是这样画饼——结果开发区的环保问题被中央点名,李达康把责任推给了分管环保的副区长,自己则靠着“敢闯敢试”的名声,调到京州当市委书记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JL6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