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4年5月18日晚上八点,朝阳区复式住宅的书房里,沈诗涵的指尖在华硕电脑的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个分号。屏幕上弹出“创业孵化园区1994年财报生成完毕”的提示,绿色的数字“358.63亿”在黑色背景上跳动,像颗稳定燃烧的恒星——这是1988年她在北大读书时提议成立的园区,如今在校长的管理下,股价比发行时涨了28倍,成了中关村的“造富机器”。
书房门被推开,妈妈沈芳端着碗莲子羹走进来,银镯子在瓷碗边撞出清脆的响。“你小舅舅一家到机场了,”她把碗放在键盘旁,莲子的清香混着打印机的墨味漫开来,“你爸去接了,说浩兴这次回来,带了台澳洲的烤面包机,非要给你做‘袋鼠汉堡’。”她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的“358.63亿”,忽然笑了,“当年你说要建园区,我还担心没人来,现在倒好,校长每次见我都夸你‘有远见’。”
沈诗涵舀起颗莲子,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。她想起1988年的北大宿舍,自己趴在饼干盒上画园区草图,沈薇凑过来说“要给创业者配免费咖啡”,沈舒则在旁边画小人,说“得有游戏室,不然会累坏”。如今这些孩子气的建议,都成了园区的标配——24小时咖啡角、员工游戏室、甚至还有间由陈菲菲设计的“华硕电脑实验室”,里面摆着最新款的主板。
“叮铃铃——”客厅的电话响了,沈诗涵听见爸爸陈铭文的大嗓门,夹杂着个清脆的女声:“堂姐!我考上北大啦!跟沈薇姐一个系!”是陈菲菲,华硕集团的千金,也是她的堂妹,昨天刚拿着录取通知书从台湾飞来,此刻大概正举着华硕最新款的笔记本,在机场炫耀。
沈诗涵笑着摇头,刚要起身,书房门又被推开,沈薇抱着本《量子计算导论》走进来,眼镜滑到鼻尖上。“菲菲说要跟我住一个宿舍,”她把书往桌上一放,露出夹在里面的园区地图,“我标了几个适合她创业的工位,离实验室近,网速快。”她忽然压低声音,“我最近在做个‘创业者匹配系统’,能自动推荐互补的合伙人,就像你的投资逻辑——找对人,事就成了一半。”
沈诗涵的指尖在系统代码上划过,忽然想起沈薇16岁时的样子。那时她偷偷给深湾资本写记账程序,把零花钱都换成了编程书,说“代码比洋娃娃靠谱”。如今这个21岁的北大三年级学生,己经能独立设计系统,连致新银行的老行长都夸她“比程序员更懂金融”。
走廊里传来沈舒的尖叫:“姐!我打到《仙剑奇侠传》的隐藏结局了!”接着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她抱着台笔记本冲进书房,屏幕上的李逍遥正对着赵灵儿笑。“你看你看,”她指着游戏里的“余杭镇”,“我把场景改成了咱们家的样子,王姨在厨房做饭,爷爷在院子里浇花……”16岁的少女穿着附中的校服,马尾辫在激动中甩来甩去,脸颊上还沾着点薯片渣。
沈薇刚要批评她“玩物丧志”,就被沈诗涵按住手。“这场景设计得不错,”她指着画面里的光影效果,“阴影处理比上一版细腻,职业学院的老师看了,肯定会给你打高分。”她想起给沈舒报的“游戏设计兴趣班”,上周老师发来消息,说这丫头“对用户体验的敏感度,超过了很多专业设计师”。
“砰砰砰——”门被敲响,沈雨薇探进头来,手里拎着个考拉玩偶,是澳洲的特产。她的中文带着点悉尼口音,软软糯糯的:“堂姐,我带了澳洲的创业报告,想跟你请教。”21岁的悉尼大学大三学生,穿着条波西米亚风的长裙,裙摆上的流苏扫过书架,碰掉了本《硅谷钢铁侠》。
沈诗涵接过报告,上面印着“环保材料创业计划”,配图里的考拉玩偶正抱着可降解塑料袋。“你想用悉尼的技术,在中国生产?”她指着“原材料成本”那栏,“厦门的分公司有甘蔗渣加工厂,能提供原料,比从澳洲运节省60%的成本。作者“穿越神探夏洛克”推荐阅读《财富与家风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”她想起小舅舅沈浩兴的财富报表——158.63亿澳元的市值里,有30%来自中澳贸易,“你爸的渠道正好能用,这叫‘近水楼台’。”
沈雨薇的眼睛亮了,从包里掏出支钢笔,在报告上写写画画:“我还想在园区设个研发中心,跟菲菲姐的实验室合作,她懂硬件,我懂材料,肯定能搞出好东西。”她忽然凑近,小声说,“我偷偷改了爸爸的投资组合,把10%的资金投了星畅汉堡,觉得它比澳洲的快餐有前途——这算不算是‘鬼点子’?”
沈诗涵看着她狡黠的笑,像看到了另一个沈薇。这对堂姐妹,一个在北大研究量子计算,一个在悉尼琢磨环保材料,却都继承了沈家“低调做事,高调创新”的基因。她想起大舅舅沈浩华说的“沈家的孩子,骨子里都带着股‘折腾劲’”,当年爷爷在深圳开食铺,爸爸闯香港做贸易,妈妈把食铺做成连锁,现在轮到她们,在代码、在材料、在游戏、在汉堡里,续写这股劲。
客厅忽然热闹起来,传来行李箱滚轮的声音和沈舒的欢呼:“小舅舅!雨薇姐!”沈诗涵跟着出去,看见小舅舅沈浩兴正弯腰抱沈舒,他的西装上还别着澳洲商会的徽章,身后的小舅妈推着个巨大的行李箱,里面露出烤面包机的银色边缘。
“诗涵,”沈浩兴松开沈舒,握住她的手,掌心带着长途飞行的干燥,“澳洲的投资人都在说你,‘那个24岁的中国姑娘,把园区做成了金矿’。”他从公文包掏出份文件,“我把158.63亿里的5亿转进了园区基金,算我支持你——当年你说‘创业需要土壤’,现在我来给土壤施肥。”
陈菲菲突然从沈薇身后跳出来,举着华硕笔记本:“堂姐!你看我设计的主板!能兼容你的启明星辰系统!”她的马尾辫上别着个企鹅发卡,是腾讯的周边,“马华腾说要给我投资,让我做‘女生专用电脑’,粉粉的那种!”
沈诗涵看着眼前的人——爸爸在厨房给小舅舅演示咖啡机,妈妈和小舅妈在翻看沈舒的成绩单,沈薇和雨薇凑在电脑前讨论代码,陈菲菲则拉着沈舒,说要教她组装电脑。客厅的灯光像块融化的金子,把每个人的影子都镀上暖边,屏幕上的“358.63亿”和“158.63亿”,忽然变得没那么重要了。
她想起自己在硕士论文里写的:“财富的终极意义,是让爱的人有底气做自己。”此刻看着沈薇眼里的代码光,沈舒打游戏时的专注,陈菲菲谈创业时的兴奋,雨薇说环保材料时的认真,忽然觉得这句话有了具象的模样——它不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,是厨房的咖啡香,是书房的代码声,是客厅里此起彼伏的笑声,是无论走多远,回头时总能看见的那片灯火。
小舅舅的烤面包机突然“叮”地响了,弹出片金黄色的吐司。沈舒抢着抹上星畅的草原果酱,递到每个人手里,甜香在客厅里弥漫开来。沈诗涵咬了口吐司,果酱的甜混着家人的笑,忽然明白,1988年画下的园区草图,不只是为了创业者,更是为了此刻——让每个有梦想的人,都能在这片土壤上扎根,让每个努力的人,都能在家人的目光里,活得热气腾腾。
书房的电脑还亮着,“358.63亿”的数字在夜色里安静闪烁,像颗守护的星。沈诗涵知道,明天她会准时去园区开会,会和陈菲菲讨论电脑设计,会听沈薇的系统汇报,会看雨薇的材料样品……但此刻,握着这片带着果酱的吐司,看着眼前喧闹的家人,忽然觉得,这比任何市值报表都更接近“成功”的本质——不是站得多高,而是身边有多少人,愿意和你一起分享面包的甜。
窗外的CBD灯火璀璨,致新银行的大楼顶着“358.63亿”的投影,像座沉默的里程碑。但沈诗涵的目光,却停留在客厅的灯光里——那里有比数字更温暖的财富,有比报表更动人的故事,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,叫做“家”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NCE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