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4年6月8日上午九点,中关村大厦B座的致一科技办公室,沈诗涵的指尖在键盘上敲出《从黑暗到黎明》的最后一章标题。窗外的阳光穿过玻璃幕墙,在书稿上投下长方形的光斑,其中一段被她用红笔圈出:“贫穷不是犯罪的借口,但生存的希望,是熄灭黑暗的灯——给他们一个汉堡店,比建十座监狱更有效。”
“沈总,星畅官网的服务器快撑不住了!”金丽华抱着笔记本冲进来说,屏幕上的申请数据正以每秒3条的速度刷新,“东北的代理商申请占了67%,还有俄国人发来了俄语邮件,说想把星畅开到莫斯科红场旁边!”她指着“5000元门槛费”的条款,纸页边缘被打印机油染成了灰色,“技术部说,再不来新服务器,官网就得瘫痪了。”
沈诗涵点开后台,申请列表里的名字密密麻麻:“王铁柱 沈阳 曾因聚众斗殴服刑”“李红梅 长春 单亲妈妈 摆摊被没收”“安德烈 莫斯科 想给女儿开家中国汉堡店”……每个名字后面都附着段简短的自述,字里行间的迫切像热浪一样扑面而来。她想起上周去玄武监狱时,乔西爷说的“东北的冬天冷,没正经活儿的人,容易抱团取暖走歪路”,此刻看着这些申请,忽然觉得红笔圈出的那句话,正在变成看得见的模样。
“加十台服务器,”沈诗涵抓起电话,拨通星畅总经理张丽君的号码,“告诉技术部,把俄语界面加上,安德烈的申请优先批——就冲他说‘想让俄罗斯孩子尝尝中国的甜味’。”她翻到王铁柱的申请,照片上的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军大衣,眼神里带着点怯意,“这个沈阳的,让东北分公司的人去实地考察,只要他真心想干,星畅出装修费。”
张丽君的声音带着键盘敲击的背景音:“我刚算过账,5000元门槛费,加上总部的食材补贴,加盟商一年保底能挣8万,比在工地上搬砖强多了。”她顿了顿,忽然笑了,“昨天长春的加盟商李姐给我打电话,说她儿子第一次敢跟同学说‘我妈开汉堡店’,以前总怕别人知道他妈摆摊被抓过。”
办公室的门被推开,沈薇抱着摞培训手册走进来,封面上的星畅logo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。“这是给加盟商的‘圣经’,”她把手册往桌上一放,其中一本翻开在“东北风味汉堡”那页,“酸菜白肉馅的配方改了三次,现在的酸度刚好,试吃的东北大哥说‘比他妈做的还地道’。”她指着手册里的“955工作制”条款,“跟外面员工一样,加盟商也能享受双休,这在快餐行业是头一份。”
沈诗涵拿起手册,指尖划过“减刑人员优先加盟”的加粗字体。这是她特意加的条款,玄武监狱的老王昨天打来电话,说有个刑满释放的犯人看到星畅的申请,在图书馆里写了三夜的计划书,说“就算擦一辈子汉堡胚,也比打架强”。“让监狱的就业指导中心和星畅对接,”她在手册上写下备注,“表现好的犯人,出狱前就能拿到加盟资格,无缝衔接。”
中午时分,官网的俄语界面上线了。安德烈的邮件几乎是秒回的,附带了张他女儿的照片——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幅画,上面是个歪歪扭扭的汉堡,旁边用俄文写着“爸爸的店”。“他说愿意先交5000元押金,”张丽君在电话里念着邮件内容,“还说要把莫斯科的店面刷成红色,跟中国的国旗一个色。”
沈诗涵看着照片里的画,忽然想起《从黑暗到黎明》里的一句话:“每个混混的心里,都住着个想当好人的孩子。”她想起王铁柱申请里的那句话:“我爹说,要是我能开家店,他就把供奉的关公像换成星畅的logo”;想起李红梅写的“想让儿子以后考北大,跟沈总一样有出息”;想起安德烈说的“在俄罗斯,好人也需要一个机会”。
下午三点,东北分公司传来消息,王铁柱的店面选址定在了沈阳的老工业区,旁边就是个曾经的下岗工人聚集点。“他想把店面的一半改成‘就业互助角’,”分公司经理在电话里说,“让没活儿的人在那儿等活儿,饿了就免费吃个小汉堡——这主意是他自己想的,说‘不能忘了以前饿肚子的滋味’。”
沈诗涵翻开《从黑暗到黎明》的定稿,在扉页上写下:“献给所有想回头的人——星畅的汉堡里,有重新开始的温度。”她想起小时候在深圳的巷口,有个摆摊卖炒粉的大叔,总给没钱的孩子多舀一勺,后来他开了家小饭馆,当年的孩子成了他的常客。那时奶奶就说:“人这一辈子,就像做汉堡,面包是底子,馅料是机会,只要肯把心放进去,再普通也能香喷喷的。”
傍晚时分,金丽华拿着份报表冲进来说:“东北的犯罪率统计出来了,星畅试点的三个城市,聚众斗殴案件下降了23%!”她指着其中的沈阳数据,“王铁柱的店周边,最近连小偷都少了,居民说‘他往店门口一站,比警察还管用’。”
沈诗涵看着报表上的下降曲线,忽然觉得这比致一科技的市值增长更让人踏实。她给安德烈发了封邮件,附上星畅的俄语培训视频:“告诉女儿,面包要发酵三次才松软,就像日子,得慢慢熬才香甜。”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,窗外的中关村亮起了灯,星畅官网的申请数据还在跳动,像无数颗正在点亮的星星。
她知道,5000元的门槛费挡不住所有想走歪路的人,8万的年收入也填不满所有的欲望鸿沟,但当王铁柱的汉堡店在沈阳的老工业区升起炊烟,当安德烈的女儿在莫斯科咬下第一口中国汉堡,当李红梅的儿子骄傲地向同学介绍妈妈的店,那些微小的改变就己经在发生——就像黑暗里的第一缕光,只要有人举起,就会有人跟着走向黎明。
深夜的办公室,《从黑暗到黎明》的书稿躺在桌上,旁边放着个星畅的酸菜白肉汉堡。沈诗涵咬了一口,酸菜的酸混着面包的甜,忽然想起王铁柱申请里的最后一句话:“我爹说,人这辈子,不怕摔跟头,就怕没盼头——您这汉堡店,就是给我们的盼头。”
这句话,或许比书里的任何道理都更有力量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NCE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