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十六年的夏天,来得比往年更早,也更炎热。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下过一滴雨,应天府的气温居高不下,河流湖泊的水位也大幅下降,一些水源甚至开始出现浑浊、发臭的现象。
沈然看着干涸的河床和浑浊的河水,心中隐隐有种不安的预感。他知道,在这样的天气和环境下,极易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。
他再次向朱元璋和朱标进言,强调要加强水源保护、改善城市卫生、做好防疫准备,但此时的朱元璋正忙于处理朝政和整顿吏治,对沈然的警告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,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“知道了,让太医院做好准备”便打发了。
朱标虽然重视沈然的建议,但他手中的权力有限,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,督促东宫和坤宁宫做好卫生防疫工作,并让惠民药局储备一些常用的防治疫病的药材。
然而,灾难还是如期而至。
七月中旬,应天府城南的一个贫民窟里,首先出现了病例。患者起初只是发热、咳嗽、腹泻,很快便发展为高烧不退、呼吸困难、呕吐不止,甚至出现了死亡病例。
消息很快传开,引起了恐慌。但起初,官府并没有太在意,认为只是普通的“时疫”,只派了几个地方郎中去诊治,结果收效甚微,病例反而越来越多,开始向其他区域蔓延。
首到有官员将此事上报给朱元璋,称“城南爆发疫病,死者甚众”,朱元璋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立刻召集太医院的御医和相关官员商议对策。
“陛下,此乃‘暑湿疫’,是因天热多雨、秽浊之气积聚所致。”周鹤出列奏道,“当用清热解毒、化湿止泻之药。”
其他御医也纷纷附和,提出了一些治疗方案,但对于如何控制疫情的蔓延,却都束手无策。
朱元璋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官员和御医,眉头紧锁,心中烦躁不己。他想起了沈然之前的警告,于是开口问道:“沈然,你有何看法?”
沈然出列,沉声道:“陛下,依臣之见,此次疫病来势汹汹,传播迅速,绝非普通的‘暑湿疫’那么简单。当务之急,不是急于用药,而是要控制传染源,切断传播途径,保护易感人群。”
“控制传染源?切断传播途径?”朱元璋皱起眉头,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
沈然解释道:“回陛下,所谓‘控制传染源’,就是要将所有患病之人集中隔离起来,避免他们与健康人接触,防止疫病传播。‘切断传播途径’,就是要加强水源管理,确保饮用水洁净,改善环境卫生,清除垃圾秽物,焚烧或掩埋死者的衣物和生活用品。‘保护易感人群’,就是要让健康人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前往疫区,必要时可服用一些预防疫病的草药。”
沈然的话,再次刷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知。在他们看来,治病救人,用药是关键,从未听说过什么“隔离”、“清洁水源”就能控制疫病的。
“一派胡言!”周鹤立刻反驳,“将病人隔离,岂不是要将他们活活等死?此举不仁不义,万万不可!”
“就是,水源清洁与疫病有何关联?沈御医这是故弄玄虚!”其他反对者也纷纷附和。
朱元璋也有些犹豫,将病人隔离,听起来确实有些“不仁”,但他也知道,任由疫情蔓延,后果不堪设想。
沈然据理力争:“陛下,臣并非要将病人活活等死,而是将他们集中起来,统一治疗和照料,这样既能避免疫病传播,也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救治。至于清洁水源,臣之前己经多次进言,污浊的水源是滋生疫病的温床,若不加以控制,疫病只会越来越严重!”
朱标也出列奏道:“父皇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 儿臣以为沈御医所言有理。如今疫病蔓延迅速,常规之法己然无效,不妨一试沈御医的法子。”
朱元璋沉吟片刻,最终下定决心:“好!就按沈然说的办!沈然,朕命你为抗疫总领,全权负责此次疫病的防治工作,调动一切所需的人力、物力,若有违抗者,先斩后奏!”
“臣,遵旨!”沈然郑重地领旨,他知道,这既是信任,也是沉甸甸的责任。
“周鹤,你带领太医院所有御医,协助沈然救治病人,不得有误!”朱元璋又对周鹤下令。
周鹤虽然心中不甘,但也不敢违抗圣旨,只能悻悻地领旨。
沈然领旨后,立刻开始行动。他首先奏请朱元璋,将城南的一处废弃的军营改造为临时隔离医院,派军队把守,严禁任何人随意进出。然后,他下令将所有确诊和疑似病例全部转移到隔离医院进行治疗。
同时,他奏请朱元璋下旨,严格管控应天府的水源,派专人负责检验和消毒,确保饮用水安全;组织人手清理城市垃圾,运到城外焚烧或深埋;要求所有百姓必须勤洗手,讲究个人卫生。
在治疗方面,沈然根据病人的症状,结合现代医学的认知(他推测可能是细菌性痢疾或霍乱之类的肠道传染病,也可能是混合型感染),制定了一套综合的治疗方案:首先是保证病人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(用口服补液盐的原理,配置含有盐分和糖分的温开水给病人饮用),然后才是根据症状使用清热解毒、止泻止吐的草药。
沈然的这些措施,在一开始遭到了巨大的阻力。很多百姓不理解,不愿意被隔离,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骚乱;一些官员也阳奉阴违,对沈然的命令执行不力。
但沈然有朱元璋“先斩后奏”的圣旨,行事果断,对于违抗命令的人,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,都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。朱标也在背后全力支持他,帮助他协调各方关系,调配所需物资。
周鹤等人虽然表面上在协助沈然,但暗地里却处处掣肘,散布谣言说沈然“滥用职权”、“草菅人命”,甚至故意拖延药材的供应。
面对这一切,沈然顶住了巨大的压力,夜以继日地工作,亲自深入隔离医院查看病情、调整治疗方案,指导防疫人员开展工作。他的脸上布满了疲惫,但眼神却异常坚定。
他知道,这场与瘟疫的战斗,不仅关系到无数百姓的生命,也关系到他自己的命运,甚至可能影响到大明朝的未来。他必须赢!
在沈然的努力和朱元璋、朱标的支持下,疫情的蔓延势头终于在半个月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,新增病例开始减少,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。
当沈然将疫情得到控制的消息奏报给朱元璋时,朱元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对沈然赞道:“沈然,你立下了大功!朕要重重赏你!”
沈然却摇了摇头,疲惫地说:“陛下,疫情尚未完全平息,臣不敢居功。当务之急,是彻底消灭疫病,并吸取教训,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,以防将来再次爆发。”
朱元璋看着沈然疲惫却坚毅的脸,心中深受触动,点了点头:“好!朕准你所请!”
沈然的名字,因为这场抗疫之战,响彻了整个应天府,甚至传遍了大明朝。人们都称赞他是“救民于水火的神医”,“在世华佗”。
然而,沈然并没有被这些赞誉冲昏头脑。他知道,真正的挑战,才刚刚开始。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,改变人们的观念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而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,也绝不会轻易放过他。
在隔离医院的一角,一个身影看着沈然忙碌的背影,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光芒,然后悄然消失在阴影中。暗流,从未停止涌动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NKV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