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去冬来,南京城飘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。朱标的病情在沈然的调理下稳定了许多,己能偶尔去文华殿处理政务,但依旧畏寒,说话多了便气短。
沈然却不敢懈怠。他翻看《防疫要略》的批注本,发现北方几个州县的医工在条陈里提过——入冬后“风寒易侵肺腑”,建议提前储备润肺药材。联想到朱标的病,他心中一动,提笔给朱元璋写了道奏折,请求在全国范围内发布“冬瘟预警”,让各地提前清扫积雪、加固粮仓、储备防治肺疾的药材。
朱元璋看了奏折,却有些犹豫。往年冬天虽有疫病,却从未如此兴师动众地“预警”。他把奏折递给侍立一旁的朱棣:“老西,你觉得沈然这法子可行吗?”
朱棣接过奏折,扫了几眼便笑道:“父皇,沈院判这是防疫防出了心得,事事都想周全些。只是如今刚入冬,就喊着‘冬瘟’,怕是会引起百姓恐慌。再说各地官府刚忙完秋收,哪有精力管这些?依儿臣看,不必小题大做。”
朱元璋沉吟片刻,觉得朱棣说得有理。他最忌百姓恐慌生乱,便在奏折上批了“知道了,暂不推行”,让太监退了回去。
沈然接到批复时,正在太医院核对药材。他捏着那张薄薄的纸片,眉头紧锁。他知道北方的冬天有多冷,一旦雪封了路,疫病爆发时再调药材就晚了。更让他忧心的是,朱标这几日总说胸口发闷,夜里咳嗽得厉害,若是冬瘟真的爆发,怕是会加重病情。
他正想再写奏折力争,朱标派人来了:“沈院判,殿下请您去东宫,说是陛下刚去看过他,两人好像起了争执。”
沈然赶到东宫时,见朱标正背对着殿门站在窗前,肩膀微微耸动。地上散落着几张纸,是他之前呈给朱标的“冬瘟防治策”。
“殿下。”沈然轻声唤道。
朱标转过身,眼圈泛红:“父皇……不同意发布预警。他说我是病糊涂了,跟着你瞎折腾。”他捡起地上的纸,声音发颤,“我只是怕北方百姓遭殃,难道错了吗?”
沈然捡起一张纸,上面有朱标密密麻麻的批注,连“北方炕灶需常清扫,避免煤烟呛肺”这样的细节都写了。他心中一酸:“殿下没错,是陛下没看到其中的厉害。”
“不,他是觉得我没用了。”朱标苦笑,“自从我病了,父皇看我的眼神就不一样了。他总说西弟在北平练兵练得好,说他有当年的风范……”
这话像根针,扎得沈然心口发疼。他想起朱元璋对朱标的严苛,对朱棣的纵容,忽然明白了朱标病情反复的症结——不是药石无效,是心病难医。
“殿下,您还记得去年上元县的时疫吗?”沈然扶着他坐下,“那时陛下也怀疑过,可最后还是信了我们。这次也一样,只要我们拿出实在的法子,陛下总会明白的。”他想了想,“不如我们先在应天府试行?清扫街道、加固粮仓、让药局备好药材,若是真能平安过冬,陛下自然会信。”
朱标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:“好,就这么办。”
接下来的半个月,应天府在朱标的暗中支持下,悄悄推行了“冬防”措施:禁军每日清扫街道积雪,将污水引入护城河;惠民药局熬制了润肺的汤药,百姓凭户籍可领一剂;甚至连国子监的学生都被组织起来,在街头宣讲“勤洗手、避风寒”的法子。
朱棣很快就得知了消息,在朱元璋面前轻描淡写地提了句:“太子哥哥病中还记挂着百姓,真是仁厚。只是应天府搞得这么兴师动众,倒显得其他地方不把百姓当回事了。”
朱元璋嘴上没说什么,心里却起了疙瘩。他最不喜皇子拉帮结派、培植势力,朱标这番动作,在他看来更像是在向他示威。
腊月十五这天,北方果然传来急报——山东、山西接连爆发时疫,症状与朱标相似,都是高热、咳嗽、呼吸困难,因大雪封路,药材运不进去,己有数十人死亡。
朱元璋拿着急报,手都在抖。他立刻传沈然和朱标进宫,可看到朱标时,话到嘴边却成了:“你早就知道会这样?”
朱标刚要回话,沈然抢先道:“陛下,臣与殿下也是推测,没想到真会如此。当务之急是立刻调药材去北方,同时按《防疫要略》的法子隔离病患。”
朱元璋盯着朱标,冷冷道:“你是不是觉得父皇老糊涂了,不听你的话?所以才在应天府搞小动作,等着看朕的笑话?”
“儿臣不敢!”朱标又惊又急,猛地咳嗽起来,咳得几乎喘不过气。
“陛下!”沈然连忙扶住他,“殿下连日为北方灾情忧心,昨夜还咳血了,怎会有心思笑话陛下?他只是……只是太在乎百姓了!”
朱元璋看着朱标咳得撕心裂肺的样子,眼中闪过一丝悔意,却依旧硬声道:“传旨,让沈然带太医院御医去山东赈灾,调北平的药材支援山西。老西,你替朕去东宫‘照看’太子,让他好好养病,别再瞎操心。”
朱棣躬身领命,看向朱标的眼神里,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。
沈然扶着几乎虚脱的朱标,心中一片冰凉。他知道,这场冬瘟不仅考验着大明的防疫体系,更撕开了朱元璋与朱标之间的裂痕。而这道裂痕,正是朱棣最想看到的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NKV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