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二十年的秋闱刚结束,太医院突然爆出“假药案”——一批发往云南的青蒿被换成了普通蒿草,导致三个卫所的疟疾患者因无药可治而死亡。御史上奏,说这批青蒿是沈然亲自验收的,请求朱元璋治他的罪。
沈然正在整理《本草图谱》,闻言并不惊慌。他记得验收这批青蒿时,特意让药工抽样烘焙,青蒿素的含量符合标准,绝不可能是普通蒿草。“这是有人在中间掉了包。”他对朱雄英道,“太医院的药材库由院判张诚负责,他是洪武十七年朱棣举荐的人。”
朱雄英立刻想去告诉朱元璋,却被沈然拦住:“太孙殿下,现在去说,只会打草惊蛇。我们得找到确凿证据,证明张诚换了药材。”
两人偷偷潜入药材库的库房,在角落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药箱,里面有几张残破的包装纸,上面的印记是“北平药商王记”——这正是郭桓案中给燕王府供应假药材的商号。
“张诚定是把真青蒿卖给了王记,再用假蒿草充数。”沈然拿起一张包装纸,上面还有青蒿的残屑,“这些残屑可以验——真青蒿含青蒿素,遇碱会变红,假的不会。”
验药的过程却被张诚打断。张诚带着锦衣卫闯进来,指着沈然道:“好啊,沈院判,竟敢私闯库房,是不是想销毁证据?”他转向锦衣卫,“把他抓起来,陛下有旨,严查假药案!”
沈然被关进太医院的禁闭室,却并不担心——他早己让心腹医工将证据送到朱标手中。果然,次日清晨,朱标带着朱元璋的手谕赶来,手谕上写着“着沈然、张诚同往御前对质”。
金銮殿上,张诚跪在地上,哭诉沈然“利用验收权中饱私囊”,还拿出几本“账册”,说沈然收受了云南药商的贿赂。沈然却平静地呈上包装纸和验药结果:“陛下,这些包装纸来自北平王记,张院判若不与他们勾结,何来这些东西?”
他又让人抬来两盆植物,一盆是真青蒿,一盆是假蒿草:“陛下请看,真青蒿的茎是紫色,假的是绿色;真青蒿的叶子揉碎有清苦香,假的只有草腥味。张院判掌管太医院多年,不可能分不清。”
张诚脸色煞白,还想狡辩,朱元璋却突然道:“张诚,你洪武十七年给燕王府送过多少次药?”张诚顿时语塞——他没想到朱元璋连这个都知道。
原来,朱标早己查清,张诚每月都以“燕王府购药”名义,将太医院的珍贵药材送往北平,其中就包括治疗疟疾的青蒿。这次调换药材,正是朱棣的意思,想借此除掉沈然。
“拖下去,斩了。”朱元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。张诚被拖走时,嘴里还喊着“燕王救我”。
沈然走出金銮殿,阳光照在他身上,却觉得后背发凉。朱标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沈院判,委屈你了。父皇说,要让你兼任太医院的药库总监,以后药材验收,由你亲自负责。”
沈然躬身道:“臣不敢奢求官职,只求能让药材真正用到百姓身上。”他忽然想起什么,“殿下,云南的疟疾患者不能等,臣请求即刻带真青蒿去云南。”
朱标点头:“本宫陪你去。这次,我们不仅要送药,还要在云南设‘药材种植基地’,让那里的百姓自己种青蒿,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。”
而北平的燕王府,朱棣听说道衍的计策失败,把茶杯摔在地上:“连个沈然都除不掉,养你们有何用!”道衍却微微一笑:“殿下,沈然去了云南,正好给我们机会——云南麓川的土司最近不太平,若能让他们‘请’沈然去治病……”
朱棣眼中闪过一丝阴狠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“医者难自医,尤其是在刀枪面前。”道衍的声音轻飘飘的,却带着刺骨的寒意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NKV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