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王家村的蜕变,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,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周边十里八乡。曾经那个穷得叮当响、姑娘们嫁出去都怕回娘家的破村子,如今成了人人艳羡的“富窝窝”!
村口那条黄土路,以前只有逃荒的流民和收税的小吏偶尔踏足,如今却日渐“繁华”。推着独轮车、挑着担子、牵着瘦羊的外村人络绎不绝。他们名义上是来“走亲戚”、“赶集”,或者“卖点山货”,但那双眼睛却像钩子一样,死死黏在王家村那些明显不同的地方:
崭新的青砖院落(楚楚的和几户最早跟着干的骨干家);
村中空地上升起的、日夜不停冒着热气(蒸煮浆料)和奇异味道的工坊烟囱;
晒谷场上晾晒的、一眼望不到头的、散发着草木清香的各色纸张(糙汉纸、云纹笺);
还有那些穿着虽不华丽、但浆洗得干干净净、脸上带着红润气色和自信笑容的王家村人!连小孩子跑跳起来都显得格外有劲儿!
“啧啧,瞧王老实家那傻小子石头,以前瘦得跟麻杆似的,现在壮实得能扛起一麻袋纸!”
“李家那寡妇,以前穿得补丁摞补丁,现在那身细麻布衣裳,看着就体面!”
“听说他们村现在顿顿能吃饱!隔三差五还能见点荤腥!工钱发的都是实在粮食和……那擦屁股的纸!哎哟,那纸在城里可值钱呢!”
羡慕、嫉妒、探究、贪婪……种种复杂的情绪在外村人心中发酵。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:王家村到底靠什么发的财?那神秘的造纸术,究竟是怎么回事?
于是,一场无声的“情报战”在王家村外围悄然打响。
第一战场:嫁出去的王家村女儿。
以前,嫁到外村的王家村女儿,回娘家时总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窘迫和心酸,有时还要偷偷塞点自己省下的口粮接济娘家。现在,情形完全逆转!
“哎哟,大丫回来啦!快进屋快进屋!”王婆(她家就有个女儿嫁到邻村)拉着女儿的手,脸上笑开了花。女儿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包袱,脸上也是喜气洋洋。
“娘,家里……真不一样了!”大丫看着娘家翻新的屋子,崭新的家具(虽然是鲁七带着学徒打的),还有王婆身上那件半新的细麻布衣裳,眼圈都红了。
“都是托楚姑娘的福!”王婆压低声音,神秘兮兮,“你弟在工坊干活,可出息了!这包袱里是给你的,有粮食,有油,还有一刀‘糙汉纸’!你婆家那边……”
大丫立刻心领神会,也压低了声音:“娘,放心吧!我婆家那边,还有我嫁过去的那个村子,这几天门槛都快被踏破了!都拐弯抹角地打听咱们村的事儿!问那纸是怎么造的?问那‘昆仑仙师’是不是真的?问楚姑娘……”
“打住!”王婆脸色一肃,打断女儿的话,眼神变得极其郑重,“大丫,娘跟你说,关于工坊的事,关于楚姑娘的事,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!这是咱们全村的命根子!是仙师赐下的福分!楚姑娘说了,这福分是给心诚、肯吃苦的王家村人的!谁要是嘴不严,把仙师的秘密泄露出去,那就是坏了全村人的饭碗,是要遭天谴的!轻则被赶出村子,重则……哼哼,赖三他们掉进浆池的下场,你听说了吧?”
大丫想起村里传得沸沸扬扬的“仙池惩恶”事件,忍不住打了个寒颤,连连点头:“娘,我懂!我懂!打死我都不说!我就说……就说咱们村是沾了仙师的光,得了点糊口的营生,具体的啥也不知道!问急了我就哭穷!”
类似的场景在王家村各个有女儿外嫁的人家上演。这些嫁出去的女儿,带着丰厚的“回门礼”和娘家人千叮万嘱的“封口令”,回到婆家后,面对汹涌的刺探,要么一问三不知,要么顾左右而言他,要么干脆装傻充愣,成了王家村最外围的一道坚固“情报防火墙”。
第二战场:娶了王家村女儿的人家。
那些有幸(或者说当初眼光好?)娶了王家村女儿的人家,瞬间成了香饽饽。七大姑八大姨、八竿子打不着的“亲戚”、甚至村里的里正、富户,都找上门来。
“他二婶子,听说你儿媳妇是王家村的?快说说,那王家村到底咋回事?那纸咋造的?能不能让你儿媳妇回娘家问问,带点‘秘方’回来?咱们村要是也能做,少不了你家好处!”
“张老哥,咱们可是亲家!你闺女在王家村过得好,我们看着也高兴!不过,这肥水不流外人田啊!你看能不能……让你闺女在工坊里,偷偷学两手?或者弄点那做纸的‘药水’出来?”
面对这些许诺和压力,这些人家也是苦不堪言。儿媳妇/闺女嘴巴紧得像河蚌,问急了就哭,就说婆家逼她当贼,对不起娘家,对不起仙师,要寻死觅活。她们把楚楚和王家村描绘得如同龙潭虎穴,泄露秘密的下场比死还可怕(赖三的“石灰澡”被传成了“扒皮抽筋”)。再加上自家确实因为儿媳妇/闺女从王家村带回的粮食和纸,日子好过了不少,也怕真惹恼了王家村那边,断了这份“外援”。于是,这些人家也只能对外含糊其辞,甚至反过来帮着遮掩:“哎呀,问过了问过了!就是些苦力活!脏得很!那味儿,啧啧,不是人受的!秘方?那都是仙师首接传给楚姑娘的!凡人哪能知道?别问了别问了!”
**第三战场:主动联姻的狂潮。**
眼红刺探不成,一些脑子活络的外村人,尤其是家里有适龄儿子的人家,看到了另一条“捷径”——联姻!
“王里正(王家村原来的里正,现在基本是楚楚的传声筒),您看,我家小子今年十八,身强力壮,老实肯干!听说你们村工坊缺人手?能不能……招他当个学徒?工钱好说!或者……您村还有没有没出嫁的好姑娘?彩礼我们愿意多出!”
“李嫂子,你家狗娃也快说亲了吧?你看我娘家侄女怎么样?水灵!勤快!陪嫁一头羊!”
“陈大叔,我家闺女,心灵手巧!绣活可好了!想找个像王家村这样踏实的人家……”
一时间,给王家村小伙子大姑娘说媒的媒婆,差点把王家村的门槛踏破!目标非常明确:要么把自家儿子塞进王家村的“金饭碗”工坊,要么把女儿嫁进来享福,顺便看能不能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接触到核心秘密。
面对这突如其来的“婚姻市场追捧”,王家村的年轻人们是又喜又懵。以前他们是婚恋市场的底层,现在居然成了香饽饽?但长辈们和楚楚早有定计。
楚楚在村中大会上(就在她新居的院子里),对着兴奋又有些不知所措的村民们,笑得像只小狐狸:
“乡亲们,这是好事!说明咱们王家村的日子,让人羡慕了!小伙子大姑娘们身价涨了!”
下面一阵哄笑。
“但是!”楚楚话锋一转,语气严肃起来,“这亲事,不能乱结!工坊的学徒,更不能乱招!”
她竖起手指:
“第一,招婿入赘,或者娶外村媳妇,必须知根知底!人品是第一位的!好吃懒做、心思不正的,再有钱有势,也不要!咱们王家村现在缺的是同甘共苦、一起建设家园的实在人,不是招祖宗!”
“第二,所有新进村的媳妇、女婿,头三个月,只能在原料组或外围打杂!由王婆、李氏几位婶子暗中观察品性!工坊核心区域,尤其是蒸煮、配浆、抄纸的关键步骤,严禁靠近!违者,连同介绍人,一起重罚!”
“第三,所有新加入的人,无论男女,必须背熟‘村规’!第一条就是:不该问的别问,不该看的别看,不该说的打死也不说!泄露工坊秘密者,视为背叛全村,驱逐出村,永不接纳!情节严重的,送官究办!”
楚楚的声音不大,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威严,让兴奋的村民们冷静下来。是啊,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,绝不能因为几桩亲事就毁了根基!
“楚姑娘放心!咱们都懂!”
“对!招进来的是人是鬼,咱们得把好关!”
“谁敢泄密,不用楚姑娘动手,咱们先打断他的腿!”
有了楚楚的定心丸和严厉的规矩,王家村的“婚姻保卫战”也打得有声有色。说亲的照样接待,但把关极其严格。真有那踏实肯干、家风清白的后生或姑娘,经过重重“考察”入了王家村,也都被安排在最外围的活计,接触不到核心。那些明显带着刺探目的来的,要么被婉拒,要么在严格的“村规”和无处不在的“群众监督”下,根本找不到机会。
楚楚站在自己新居二楼的简易露台(鲁七按她要求搭的)上,看着村口进进出出、心思各异的人群,看着工坊蒸腾的热气和晾晒场上翻飞的纸张,嘴角噙着一抹掌控一切的从容笑意。
脑中的系统提示适时响起:“有效应对外部渗透……巩固内部凝聚力……建立初级户籍与准入制度……‘称王称霸’进度:2.5%……”
“才2.5%?”楚楚挑了挑眉,对这个龟速有点不满。她看着远方起伏的山峦和更广阔的天地,眼中野心勃勃的光芒更盛。
王家村这个“样板间”算是初步建成了,影响力也辐射出去了。但光靠造纸和制冰,发展终究有限。是时候向外扩张,建立真正的“生产基地”和“势力范围”了。
“石灰矿那边,赵三刀应该快有消息了……”
“陈铁头训练的那批‘护村队’,也该拉出去见见血了……”
“还有那硝石……除了制冰,是不是还能干点别的‘大买卖’?”
她正盘算着,楼下传来王老实憨厚又带着点兴奋的声音:
“楚姑娘!张家村的张老爹,带着他家小子来‘投靠’了!那小子看着挺壮实,人也老实,说是愿意入赘给村西头赵寡妇家!您看……要不要见见?”
楚楚收回远眺的目光,脸上重新挂起那副人畜无害的温和笑容:“哦?又来一个‘慕名而来’的?行啊,带上来我‘看看’。顺便,”她声音压低,带着一丝玩味,“让陈先生把‘村规’第一条,给这位新来的‘老实人’,好好念三遍。”
她倒要看看,这层层筛选之下,还有没有不怕死的“苍蝇”,敢往她这口“仙气缭绕”的大锅里撞。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报错警告:您的女帝已上线!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O4W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