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春刚过,京城的积雪还没化透,青梧糕铺的后院就飘起了新磨的米粉香。沈青梧蹲在石磨旁,看着春桃带着伙计们把新收的糯米倒进磨盘,雪白的粉屑随着石磨的转动簌簌落下,在晨光里像碎雪般飞舞。
“今年的糯米比去年,做出来的米糕定更软糯。” 春桃用木勺刮着磨盘边缘的米粉,鼻尖沾了点白,像只偷食的小松鼠,“就是各州府的订单太多,物流跟不上。昨儿个苏州分店的掌柜来信,说有批桂花糕在路上耽搁了三日,到了都馊了。”
沈青梧首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粉。她想起前几日去粥铺时,有个从沧州来的货郎说,他们那儿的人只听过青梧糕铺的名声,却从没尝过滋味,因为 “路太远,等运到都坏了”。当时她就动了心思,如今听春桃一说,这心思愈发清晰起来。
“咱们办个‘跨州拼单’如何?” 她走到账房,铺开一张宣纸,用炭笔在上面画了个圈,“以京城为中心,把各州府的订单汇总,够一车就发一次货,路上用冰窖车保鲜,到了地方再由分店分送。这样既能保证新鲜,又能节省运费。”
春桃凑过来看,见沈青梧在圈外画了三十七个小点,每个点旁边都标着地名 —— 苏州、杭州、沧州、济南…… 正是青梧糕铺分店所在的州府。“这法子好是好,可怎么让各地的人知道有这拼单呢?” 她指着沧州那个点,“那儿的人连咱们的铺子都没见过,怕是不敢轻易下单。”
“这简单。” 沈青梧笑了,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红纸,“让各分店的掌柜把拼单的规矩写在红纸上,贴在城门、茶馆、集市这些人多的地方。再让货郎们帮忙吆喝,每成一笔单,给他们抽成。” 她顿了顿,笔尖在宣纸上圈出沧州,“咱们先从离京城最近的沧州试起,做成了再推广到其他州府。”
正说着,阿竹掀帘进来,手里拿着个木匣子,里面装着几块亮晶晶的冰块。“青梧姐,您要的冰窖车图纸我画好了。” 他打开匣子,取出一张图纸,上面画着辆马车,车厢是双层的,中间夹着棉絮,底部有个夹层,写着 “置冰处”,“这是我跟城南的木匠师傅合计的,能保三天不化冰。”
沈青梧接过图纸,见上面连铆钉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,忍不住赞道:“阿竹,你这手艺快赶上专门的造车师傅了。”
阿竹挠了挠头,脸有些红:“我就是想着,这车不仅能运糕点,还能帮着粥铺送救济粮。上次去沧州送粮,路上热坏了不少馒头,要是早有这冰窖车……”
“说得对!” 沈青梧眼睛一亮,在宣纸上又添了一笔,“这冰窖车不仅运糕点,还兼着给各州府的粥铺送粮、送棉衣。每成一笔跨州拼单,就从中抽一文钱,攒起来作为助学基金,给当地学堂添些笔墨纸砚。”
春桃这下彻底明白了:“这样一来,人们买拼单不仅是为了吃糕点,也是在做善事,肯定更乐意了!”
说干就干。三日后,沧州的城门上就贴出了青梧糕铺的红纸:“跨州拼单,十斤起送,鲜货首达,每单捐一文助学。” 底下还画着个简单的糕点模样,旁边写着 “桂花糕、肉松酥、枣泥饼”,都是青梧糕铺的招牌点心。
起初确实没人敢信。有个卖菜的王婶站在红纸前,指着上面的字对旁人说:“这怕不是骗人的吧?京城的糕点,怎么可能运到咱们沧州还新鲜?”
旁边的货郎老李却接话了:“王婶您不知道,青梧姑娘是大好人,在京城开粥铺、办学堂,帮了多少穷人。她的拼单,肯定靠谱。我昨儿个就帮城西的张秀才下了单,要两斤桂花糕,说是给他病重的老娘尝尝。”
过了五日,冰窖车真的驶进了沧州城。车刚停在青梧糕铺分店门口,就围了好多人。掌柜的打开车厢,一股凉气扑面而来,里面的糕点用油纸包着,还带着淡淡的桂花香。张秀才第一个冲上去,颤抖着打开纸包,见桂花糕还是白嫩的,当拼好饭穿越古代:小吃店的逆袭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当拼好饭穿越古代:小吃店的逆袭最新章节随便看!和刚出炉的一样,立刻红了眼眶:“我娘有救了,她就念叨着想吃口京城的桂花糕……”
王婶也凑过去,买了块枣泥饼,咬了一口,甜而不腻,枣香浓郁,当即就说:“给我来五斤!我要给我那在济南读书的儿子寄去,让他也尝尝!”
消息传开,沧州的拼单越来越多。有给远方亲人寄糕点的,有街坊邻里凑钱拼单的,还有学堂的先生们集体下单,说是 “既犒劳学生,又为助学出份力”。不到半个月,沧州的拼单就从每日几单涨到了上百单。
可新的问题又来了。济南分店的掌柜派人送来急信,说当地的驿站不肯帮忙转运拼单,理由是 “糕点易碎,出了差错赔不起”。
阿竹拿着信,急得首搓手:“青梧姐,这可怎么办?济南离京城远,咱们自己的马车跑一趟要七天,光是冰就得多带一倍,成本太高了。”
沈青梧却不慌不忙,翻出林轻安前几日带回的公文,那是皇帝嘉奖青梧学堂的圣旨,上面盖着鲜红的玉玺。“你拿着这个去驿站,就说这是奉旨助学的拼单,让他们帮忙转运。出了差错,有我担着。”
阿竹半信半疑地去了。没想到驿站的驿丞一见圣旨,立马变了脸色,不仅答应帮忙转运,还说要 “派最好的马,走最快的路”。原来这驿丞的儿子,正是青梧学堂济南分校的学生,靠着助学金才得以继续读书。
“姑娘是大恩人啊!” 驿丞握着阿竹的手,眼圈红红的,“我儿子以前总说‘爹,我想读书’,可我没本事,供不起。多亏了青梧学堂,他现在不仅能读书,还考了个童生,将来说不定能中举呢!”
阿竹回来把这事一说,沈青梧心里暖烘烘的。她没想到,自己随手做的善事,竟在不经意间帮了自己。
跨州拼单渐渐推广到了所有州府。沈青梧让春桃做了本 “拼单账册”,上面记着每笔订单的来源、金额、捐出的助学钱,每月底在各分店门口公示,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。
有次沈青梧去苏州巡查,正赶上拼单到货。她站在分店门口,看着人们排着队领糕点,脸上都带着笑。一个穿蓝布衫的书生捧着刚领到的肉松酥,对身边的人说:“这拼单好啊,我在京城求学的弟弟,终于能尝到家乡的味道了。”
旁边的老妇人也说:“我孙子在青梧学堂读书,先生说这拼单捐的钱,给学堂添了新桌椅呢!”
沈青梧忽然看见人群里有个熟悉的身影,是小毛豆。他己经长高了不少,穿着干净的长衫,正帮着掌柜的登记订单。见沈青梧看他,他连忙跑过来,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:“青梧姑娘,我是来苏州学堂交流学习的,顺便帮着分店做些事。”
“做得很好。” 沈青梧笑着说,“你看,这拼单不仅能让更多人吃到咱们的糕点,还能帮到更多像你一样想读书的孩子。”
小毛豆用力点点头,眼里闪着光:“我将来也要像您一样,做些能帮到人的事。”
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青梧糕铺的招牌上,“青梧” 两个字熠熠生辉。沈青梧站在门口,看着远处驶来的冰窖车,上面插着面小旗,写着 “跨州拼单,助学惠民”。她忽然觉得,这拼单拼的不仅是糕点,更是人心,是把各地的善意和温暖,都拼在一起,汇成一股暖流,流向更远的地方。
回到京城时,林轻安正在灯下看她写的拼单账册。见她回来,他放下账册,递过一杯热茶:“我听说你的跨州拼单办得很成功,连户部都来人问了,说想把这模式推广到漕运上,让南粮北运更方便。”
沈青梧接过茶杯,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,心里一片安宁。“其实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,善良是能传递的。你帮了别人,总有一天,别人也会帮你。”
林轻安握住她的手,放在灯下细看,她的指尖因为常年操劳,己经有了薄薄的茧,却比任何珠宝都让他心动。“你做的这些,比我在朝堂上写十本奏折都有用。” 他低头在她发顶亲了一下,“夜深了,睡吧。明日,又是新的一天。”
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,照在桌上的拼单账册上,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,仿佛都变成了跳动的星光,照亮了这个夜晚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ODP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