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春的阳光透过葡萄架,在青梧糕铺的天井里洒下斑驳的光影。沈青梧坐在藤椅上,手里正绣着块婴儿用的肚兜,针脚忽然有些发颤。她按住隐隐作痛的小腹,鼻尖涌上一阵熟悉的酸意,这感觉,像极了怀念安的时候。
“娘,你怎么了?” 念安捧着本算术书跑过来,小脸上满是担忧,“是不是累着了?”
沈青梧笑着摸了摸他的头,刚要说话,就见林轻安从外面回来,手里还提着个药包。他最近总往太医院跑,“今天感觉怎么样?” 林轻安放下药包,快步走到她身边,伸手轻轻覆在她的小腹上,指尖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过来,带着小心翼翼的珍视。
沈青梧刚想说 “没事”,胃里却一阵翻腾,连忙捂住嘴。林轻安见状,立刻扶她起身往内屋走,念安也懂事地跟在后面,手里还不忘拿着那包刚拆封的话梅 。
请太医来诊脉时,念安紧张地攥着沈青梧的衣角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太医的手指。当太医笑着说 “恭喜林大人,沈姑娘脉相平稳,是位康健的小公子或小千金,估计己三月有余” 时,念安猛地跳起来,在屋里转了三个圈:“我要有弟弟或妹妹了!”
消息传开,清平镇的乡亲们特意派人送来一筐新收的小米,说 “这米养人,煮粥最香”;地瓜爷爷托人捎来个红布包,里面是块亲手雕刻的桃木平安锁,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 “福” 字;连宫里的皇后都让人送了些安胎的补品,说 “盼着将来认个干亲”。
可随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,沈青梧的精力越来越不济。往日里能从早忙到晚的人,如今绣半个时辰肚兜就头晕,去惠民堂巡查一圈回来,腿都要酸上半天。太医嘱咐 “需静养,少劳累”,她只好把糕铺和惠民堂的事都交了出去。
“惠民堂的账目让阿芷多盯着,有拿不准的就记下来,等我歇好了再看。” 沈青梧靠在软枕上,给春桃交代着事,“糕铺的新点心方子在抽屉里,让苏师傅照着做,试吃的时候记得留几块给我尝尝。”
春桃笑着点头:“青梧姐你就放心歇着吧,我和阿芷能应付。再说还有林大人呢,他现在每天下衙都先往铺子里跑,比谁都上心。”
可不是吗。林轻安如今成了最忙的人。清晨先去礼部处理公务,午时赶回来给沈青梧送午饭,下午又去糕铺核对账目,傍晚还要去惠民堂查看捐赠物资的派送情况,常常忙到深夜才回家。
有次沈青梧夜里醒来,见他还在灯下看各州府送来的惠民堂奏报,眼角的红血丝像蛛网似的。她轻声说:“要不把惠民堂的事交出去些?看你累的。”
林轻安放下奏报,走过来坐在床边,替她掖了掖被角:“不累。一想到你和孩子在等我,就浑身是劲。” 他握住她的手,放在自己脸颊上蹭了蹭,“再说这些事都是咱们一起想出来的,我多做些,你就能多歇些,多好。”
念安也学着懂事。每天放学回来,第一件事就是给沈青梧捶腿,小拳头轻轻落在她的膝盖上,还奶声奶气地说:“先生教了《孝经》,说要照顾好爹娘。” 他还把自己的课本搬到沈青梧身边,大声朗读着,说 “这样弟弟妹妹在肚子里就能学识字了”。
这天傍晚,林轻安带着个木匣子回来,里面装着些小巧的木雕,有摇床、有拨浪鼓、有小木马,都是他趁公务间隙,跟着工部的木匠学做的。“手艺糙了些,”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,“等孩子大些再做个好的。”
沈青梧拿起那个小木马,木头上还留着淡淡的松香,边角被打磨得光滑圆润。她忽然想起刚成婚时,他连钉个钉子都笨手笨脚,如今却能做出这样精巧的物件。眼眶一热,眼泪掉在了木马上。
“怎么哭了?” 林轻安慌了神,连忙用袖口给她擦眼泪。
“没哭,是高兴。” 沈青梧笑着握住他的手,“谢谢你,轻安。”
林轻安把她搂进怀里,下巴抵在她的发顶:“该说谢谢的是我。谢谢你让我有了家,有了念安,现在又要给我添个孩子。”
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进来,照亮了屋里的一切:沈青梧未绣完的肚兜、林轻安做的小木马、念安放在床头的算术书,还有桌上那碗还冒着热气的小米粥。
沈青梧靠在林轻安怀里,听着他沉稳的心跳,感受着小腹里新生命的悸动,忽然觉得,所有的忙碌和辛苦都变成了甜。她知道,未来的日子或许会更忙,但只要一家人这样同心同德地守在一起,就没有跨不过的坎,没有熬不甜的日子。
作者“泡泡吃芒果过敏”推荐阅读《当拼好饭穿越古代:小吃店的逆袭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ODP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