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老伯好。”小满礼貌地打招呼,心里却在打鼓——这位老者身上有种奇特的气场,既像看透世事的淡然,又像藏着秘密的深沉。
“进去吧。”王老伯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,嘶哑却有力。他率先走向大门,武警战士朝他敬了个礼,显然是熟面孔。
进了档案馆,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。大厅地面的水磨石光可鉴人,映出头顶水晶灯的碎片。墙上挂着“严肃认真,保守秘密”的标语,红漆在灰白墙面上格外刺眼。接待台后,穿深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档案盒,手指划过标签的声音清晰可闻。
“填这个。”阿蔡递过来一张查档申请单,表格边缘己经泛黄。小满握着笔的手微微发抖,在“查询内容”一栏写下“1947-1949年上海民族工商业家族档案(沈姓)”时,笔尖在纸上洇出小小的墨点。
接待窗口的中年妇女接过申请单,指甲涂着暗红的指甲油,在表格上敲了敲:“沈姓家族很多,具体是哪个?做什么产业的?有没有具体地址?”她的语气平板得像台复读机,目光从眼镜上方射过来,带着审视的锐利。
“主要是做丝绸生意的,大概在霞飞路附近有产业。”小满尽量让声音平稳,手心却沁出了汗——这些信息是张阿婆随口提过的,她也不知道准不准。
妇女没再追问,拿着申请单站起身,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。她走进后面的档案区,那里竖着一排排高达屋顶的金属档案架,像无数沉默的巨人,架上的牛皮纸档案袋码得整整齐齐,标签上的字迹大多己经褪色。
等待的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。小满和阿蔡坐在大厅角落的金属排椅上,椅子冰凉的触感透过薄薄的棉布衬衫渗进来。阿蔡假装看墙上的宣传画,眼睛却不停地瞟向档案区的入口;小满则盯着自己的帆布鞋,鞋尖沾着的泥点像个模糊的地图。
王老伯独自坐在另一排椅子上,从公文包里掏出个铁皮烟盒,摸出根烟却没点燃,只是夹在指间把玩。阳光透过高窗照在他的银丝眼镜上,反射出刺眼的光,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神。偶尔有工作人员走过,都会朝他点头示意,显然他在这里确实是“老法师”级别的人物。
“阿蔡师傅,王老伯……以前跟沈家有过交集吗?”小满压低声音问。
阿蔡愣了一下,赶紧摇头:“勿晓得呀!我也是通过朋友托朋友找到他的,只知道他在档案馆干了西十多年,啥秘密都见过。不过这种老法师,嘴巴比保险箱还严实,你别打听。”他朝王老伯的方向努了努嘴,“我们能请动他己经不容易了,据说前两年有个华侨想找祖宅档案,出十倍价钱他都不肯露面。”
小满的目光又落在王老伯身上。他正用手指轻轻着烟盒上的花纹,动作缓慢而专注,像在破译某种密码。这个神秘的老者,为什么愿意帮她?是因为阿蔡的面子,还是那五千块钱,或者……他本身就与沈家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?
“咔哒、咔哒”,高跟鞋的声音再次响起。中年妇女回来了,手里拿着个薄薄的牛皮纸档案袋,袋口的棉线绳系着个歪歪扭扭的结,标签上的字迹模糊得几乎看不清,只能辨认出“1948”和“沈”两个字。
“符合条件的只有这一卷。”她把档案袋放在窗口的台面上,发出轻微的响声,“里面主要是沈记丝绸行的工商登记变更和股东名录,别的没有。而且规定在先,只能在阅览室看,不能带出去,不能复印拍照,看完必须立刻还回来。”
小满的心沉了下去。这么薄的档案袋,能藏着什么?她接过档案袋时,指尖触到牛皮纸粗糙的纹理,袋身轻飘飘的,却又像压着千斤重负。这是她离真相最近的一次,可这薄薄的几页纸,真的能揭开十八年的谜团吗?
“谢谢。”她低声说。
“跟我来。”中年妇女转身朝阅览室走去,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像在倒计时。
小满跟在后面,阿蔡和王老伯也站起身跟上。经过档案区时,她忍不住朝那些高耸的档案架望去,无数档案袋在阴影里沉默着,像无数被掩埋的秘密。她总觉得,关于沈家,关于沈静秋,还有更多的东西藏在那里,藏在某个贴着“密”字标签的铁皮柜里,等着被发现。
阅览室里很安静,只有翻动纸张的沙沙声。几张长桌旁坐着零星的读者,都在埋头抄写着什么。中年妇女指了指靠窗的位置:“就在那里看,我会时不时过来检查。”
沈静秋!
小满的心脏猛地狂跳起来,血液瞬间冲上头顶!她死死盯着那行小字,手指忍不住在上面轻轻,仿佛要透过纸页摸到那个名字的主人。
小满点点头,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。她抬头看向王老伯,想看看他的反应。
王老伯的目光也落在那行小字上,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,快得像流星划过夜空。他缓缓抬起头,看向小满,嘴唇动了动,似乎想说什么,最终却只是轻轻叹了口气。
这声叹息里,藏着太多的意味深长。
她抬起头,看向窗外。档案馆的灰色外墙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石狮子依旧沉默地守在门口。她知道,这只是开始,真正的秘密,还藏在更深的地方,等着她去挖掘。而身边这位神秘的王老伯,或许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奶瓶里的万贯家财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OWY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