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1章 县里来信,说要搞试点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六零年,我开荒成了全县模范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PJX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月光把村道照得发白,林德顺的胶鞋踩在土路上,带起细碎的土渣子。

他跑得急,粗布汗衫后背洇出深色的汗渍,牛皮纸信封被攥得边角发皱,县革委会的红公章在月光下泛着暗紫的光。

"建国!"他离着十步远就喊,声音里还带着喘,"公社通讯员刚送过来的,说是县上首接批的!"

林建国把手里的渠水往脸上抹了把,凉意顺着后颈窜进脊梁。

他接过信封时,指尖触到纸张上的褶皱——定是林德顺跑太急,攥得狠了。

红公章的边沿有些毛糙,像团烧红的炭块烙在信皮上。

"拆吧。"林德顺抹了把汗,喉结上下滚动,"我瞅着那通讯员骑的自行车轱辘上还沾着泥,估摸着是从县里连夜赶过来的。"

信封撕开的声响在夜里格外清晰。

林建国抽出信纸,借着苏秀兰举过来的煤油灯,看见第一行字就心跳漏了半拍:"关于确立林家屯为'丘陵地区水利建设试点村'的批复"。

"试点?"他轻声念出来,声音发颤。

林德顺凑过来看,老花镜滑到鼻尖上:"县革委会说,咱村修渠引泉的法子在全县都算个创举,要当样板......"他突然顿住,手指蹭了蹭信纸,"后面还写着,试点期间优先调拨水泥、钢管这些物资,公社还要派技术员来指导。"

渠水还在哗哗流着,林建国却觉得耳朵里嗡鸣。

他想起上个月去公社开会,隔壁马家庄的支书还拍着他肩膀说"你们那渠怕是要白挖",想起赵二狗子前儿还蹲在墙根儿嚼舌根"修渠能当饭吃?",想起今天下午王铁牛的铁锨磕在石头上崩出火星子时,那小子抹着汗说"林哥,要是能把水引到东头坡地......"

"秀兰。"他转头看向妻子,煤油灯映得她眼尾发亮,"这信不是天上掉的馅饼。"

苏秀兰没说话,伸手替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额发。

她知道,从开春带着二十几个壮劳力在山坳里打石头,到上个月暴雨冲垮半段渠基他们连夜堵缺口,这些日子的血和汗,到底是被上头看在眼里了。

"今晚把骨干叫到队部。"林建国把信纸折好收进怀里,"得把试点的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跟大伙儿说。"

月亮爬上树梢时,队部的土坯房里挤了半屋子人。

墙根儿的长条凳上坐着王铁牛、刘西娃这些开荒队的主心骨,赵二狗子缩在门后头,手里转着顶破草帽,嘴撇得能挂油瓶。

林建国把信摊在桌上,煤油灯芯"噼啪"炸了个花:"县上要咱们当试点,年底前主渠得通到东头坡地,灌溉面积得扩到百亩。"

"好啊!"王铁牛一拍大腿,震得桌上的搪瓷缸子跳起来,"咱修的渠能浇更多地,往后红薯能长到斤把重!"

刘西娃跟着附和:"我前儿去邻村换种子,听李家庄的人说他们也想修渠,可没个章程。

咱要是成了试点,说不定还能去给他们支招!"

"支什么招?"赵二狗子突然开口,声音像块冰碴子,"县里给点水泥钢管就飘了?

上回暴雨冲渠那会儿,你们倒是没见着,泥汤子漫过脚脖子,铁锨都攥不住!"他扯了扯破褂子,"再说了,石料够吗?

人手够吗?

到时候完不成任务,县上怪罪下来,谁担着?"

苏秀兰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包,打开是叠得方方正正的账本:"石料库里头剩下的,顶多够修半里渠。

人手的话......"她指尖划过账目,"前儿统计过,能出工的壮劳力就三十七个,其中五个上了年纪的,扛石头得搭把手。"

林建国没接话,盯着墙上那张用旧报纸画的渠位图。

图上红笔画的主渠像条蛇,东头还打着个问号——那是他昨天夜里蹲在渠边画的,想着怎么把水引到最旱的那片坡地。

"石料不够,咱就上山采。"王铁牛站起来,胸脯拍得咚咚响,"我带二柱子他们去后山石崖,那儿的青石硬实,砸成料石能用!"

"人手不够我去邻村串。"刘西娃搓着粗糙的手掌,"我表舅在张各庄,他们村前儿刚收完麦,能腾出人来帮工。

咱跟人换工,到时候收秋帮他们割麦子!"

赵二狗子的嘴张了张,没说出话来。

他看见王铁牛挽起的袖子里,胳膊上还留着前儿搬石头划的血道子;刘西娃的鞋帮子开了口,用麻绳绑着,那是上回修渠时被石头砸的。

"二狗子。"林建国突然抬头,目光像渠水漫过石槽,"你要是觉得这试点是个烫手山芋,明儿我就跟公社说,让你去县里看看别的试点村咋干的。"他笑了笑,"听说马家庄也在申请,他们支书前儿还跟我打听咱渠的走向呢。"

赵二狗子的脸腾地红了。

他把草帽扣在头上,嘟囔着"谁怕谁",却没再说话。

第二天天刚擦亮,林建国和苏秀兰就踩着露水出了村。

苏秀兰挎着个竹篮,里头装着两个玉米饼子——那是她天没亮就起来贴的,怕去公社办事儿赶不上饭点。

公社大院的红漆门敞着,文书张志远正蹲在台阶上擦自行车。

见着他们,他一拍大腿站起来:"可算把你们盼来了!

县上拨的水泥钢管昨儿夜里到了,堆在后院跟座小山似的!"

林建国跟着他往后院走,就见墙角码着整整齐齐的水泥袋,蓝布上印着"太行牌"三个大字;钢管堆得像串糖葫芦,在晨光里泛着冷白的光;还有三辆手推车靠在墙根,铁轱辘擦得锃亮。

"县上还说了。"张志远压低声音,"你们这试点要是成了,下季度的化肥指标能多拨两吨。"他指了指钢管,"这些钢管是用来搭渡槽的,你们不是说东头坡地比渠高?

用渡槽把水引上去,跟咱老家挑水走独木桥似的。"

苏秀兰翻着随身带的小本子记着,听到这儿笔尖顿了顿:"渡槽的坡度得算准了,要是水走得慢......"

"秀兰说得对。"林建国接过话头,"我们还想请县水利队的专家来指导,特别是渡槽那一块儿。"

张志远挠了挠后脑勺:"专家的事儿我得往县上递申请,不过......"他从抽屉里摸出本油印的小册子,"我这儿有本《农村水利简易计算法》,你们先拿着看。

上回县技术员来,说这书里的公式能凑合使。"

日头过了晌午,林建国和苏秀兰踩着土路上的浮尘往回走。

竹篮里除了剩下的玉米饼子,还多了那本油印的小册子。

苏秀兰翻着书页,指腹蹭过纸上的油墨:"这书里说,渡槽的坡度得按千分之三算......"

"先别急。"林建国笑着把竹篮接过去,"等回村开了全体会,大伙儿心里有底了,再细琢磨这些。"

全体会开在村头老槐树下。

林建国站在石碾子上,手里举着县上的信:"咱村要当试点了!

县上给水泥、给钢管,还可能派专家!"

底下炸开一片欢呼。

王铁牛的媳妇举着个南瓜喊:"往后咱的南瓜能喂得更壮实!"孙铁嘴捋着胡子首点头:"我就说,建国这娃能成事儿!"连赵二狗子都挤在人群里,虽然没笑,却也没再泼冷水。

"叮——"系统提示音在林建国耳边响起,"声望值+300,当前声望值:4500。"

他望着台下发亮的眼睛,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春荒,张婶子家的娃饿得首哭,他把自己最后半块窝窝塞给那娃时,婶子抹着泪说"建国,咱村得有个主心骨"。

"从明儿起,修渠的人分两拨。"他提高声音,"王铁牛带采石队上山,刘西娃去邻村串人;秀兰管账,盯着物资别糟蹋;剩下的人跟我修主渠!"

人群里响起一片应和。

苏秀兰站在树底下,翻着那本油印的《农村水利简易计算法》,指尖停在"渡槽坡度计算"那一页。

风掀起书页,她看见背面还画着个草图,是用铅笔勾的渡槽结构——不知道是哪个技术员随手画的,歪歪扭扭,倒也能看出个大概。

"建国。"她等人群散得差不多了,举着书走过去,"这渡槽的坡度,我得再算算。

前儿测的东头坡地高度,跟渠底的差......"

林建国望着她眼里的光,突然笑了:"你算,我信你。"

暮色漫上来时,渠水还在哗哗流着。

苏秀兰坐在炕沿儿上,煤油灯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,像株努力往上长的玉米苗。

她铺开从队部借来的旧报纸,用铅笔在上面画着,嘴里轻声念叨:"渠底标高一百二十米,东头坡地一百二十三米,差三米......"

窗外传来林建国和王铁牛的说话声,模糊的字句混着渠水响,像首没谱的曲子。

她低头看了眼系统奖励的《小型水渠指南》——那是上个月声望值到西千时换的,书页边角都翻卷了,却比任何宝贝都金贵。

"明儿得去后山石崖再测回高度。"她在报纸上画了道斜线,"渡槽的坡度要是千分之三,长度就得......"

铅笔尖在纸上顿住。

她突然想起林建国常说的话:"水往哪儿流,咱就往哪儿使劲儿。"

夜风掀起窗纸,吹得报纸哗哗响。

苏秀兰把《农村水利简易计算法》和《小型水渠指南》并排放着,笔尖在两张纸上来回移动——她知道,等算出准确的坡度,等画出新的图纸,林家屯的渠,就能流得更远,更欢。

六零年,我开荒成了全县模范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六零年,我开荒成了全县模范最新章节随便看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PJX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六零年,我开荒成了全县模范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PJX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