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天几夜的火车旅程,是林婉两世为人从未经历过的煎熬。
硬座车厢里人满为患,空气污浊不堪。汗味、脚臭味、食物发酵的酸味、劣质烟草味混杂在一起,令人窒息。座位硬得像石头,坐久了腰背酸痛欲裂。夜里根本无法好好休息,周围充斥着鼾声、咳嗽声、孩子的哭闹声。带的干粮很快吃完,只能靠火车上供应的、又贵又难吃的盒饭果腹,开水供应也时断时续。
林婉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。她将装着钱票和药品的小布包贴身藏着,大背包则紧紧抱在怀里或者压在腿下。睡觉时也极其警觉,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醒来。她亲眼看到有人的包裹在混乱中被扒开,东西散落一地;也听到邻座的人哭诉钱包被偷了。在这个混乱的车厢里,生存的本能让她像一只绷紧了弦的弓。
她很少说话,大部分时间都沉默地看着窗外。从江南水乡的葱茏,到华北平原的辽阔,再到东北大地的荒凉。树木越来越稀疏,田野越来越广袤,土地的颜色也从肥沃的黑黄变成了更深的黑褐。气温也明显下降,即使坐在车里,也能感觉到窗缝里钻进来的寒意。她裹紧了单薄的外套。
同车厢的知青们,从最初的惶恐不安,到后来的麻木疲惫,再到临近目的地时的紧张和茫然。大家开始小声交流,打听各自要去的地方。当听说林婉要去的是“松岭县红星大队”时,旁边一个东北口音的知青惊讶地说:“红星大队?那疙瘩可老远了!听说还在山沟沟里,老冷了!冬天撒尿都得带根棍儿!”这话引来一阵压抑的哄笑,也让林婉的心又沉了沉。
终于,在一个天色阴沉的下午,火车在一个简陋的小站停了下来。站牌上写着:松岭站。
“松岭县的下车了!松岭县的!”列车员扯着嗓子喊。
车厢里一阵骚动。林婉背起沉重的背包,拎着网兜,跟着人流艰难地挤下车。
站台很小,冷风立刻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,带着刺骨的寒意,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。空气清冽,带着泥土和松针的味道。站台上同样一片混乱,各个公社、大队来接人的牌子高高举起,吆喝声此起彼伏。
“红旗公社的这边!”
“向阳大队的知青集合!”
“红星大队!红星大队的知青看这里!”
林婉循着声音望去。只见一个穿着洗得发白、打着补丁的旧军装,皮肤黝黑粗糙,脸上刻满风霜皱纹,约莫五十岁的男人,手里举着一块用硬纸板做的牌子,上面用毛笔写着“红星大队”。他身边还站着几个穿着臃肿棉袄、袖着手、同样皮肤黝黑的汉子,应该是赶车的社员。
林婉和另外五个知青(三男两女)拖着行李,聚拢过去。
“是红星大队的王支书吗?”一个戴着眼镜、看起来斯文些的男知青问道,他是刘建军。
“对!俺就是红星大队支书王福根!”男人嗓门洪亮,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,眼神像刀子一样在几个知青身上扫过,尤其在林婉和另一个看起来娇气的女知青身上多停留了几秒。“欢迎知识青年来俺们红星大队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!路上辛苦啦!”他的欢迎词很标准,但语气里听不出多少热情,更像是在完成任务。
简单地核对完名单,王支书大手一挥:“行啦,都齐了!上车吧!”
所谓的车,是几辆停在站外土路上的……牛车。木头车板,两个巨大的木轱辘,前面套着两头看起来同样疲惫的老黄牛。
几个男知青看着牛车,脸色都有点发苦。刘建军推了推眼镜,小声嘀咕:“连拖拉机都没有吗?”王支书耳朵很灵,立刻瞪了他一眼:“拖拉机?那是公社的宝贝疙瘩!拉化肥拉公粮的!接你们用牛车就不错了!赶紧的,把行李搬上去!天黑前得赶回大队!”
林婉没说话,默默地把自己的背包和网兜往一辆看起来相对空些的牛车上放。另一个女知青,就是之前在火车上扶过林婉一把的,叫王红梅,也利索地开始搬行李。剩下那个看起来娇气的女知青,沪市来的李爱华,看着沾满泥土的车板和慢悠悠的老牛,用手帕捂着鼻子,一脸嫌弃和不情愿,但最终还是被王红梅拽着上了车。
行李堆在车板中间,人挤坐在两边。王支书和一个社员坐在前面赶车。鞭子一甩,“驾!”牛车吱吱呀呀地动了起来,缓慢地驶离了小站,驶上坑坑洼洼的土路。
颠簸开始了。没有减震的木头轱辘碾压着土路上的每一个坑洼和石块,剧烈的震动毫无保留地传递到每个人的屁股和脊椎骨上。林婉紧紧抓住车板边缘,感觉五脏六腑都要被颠出来了。冷风毫无遮挡地吹在脸上,像小刀子割。路两边是望不到边的、收割后显得荒凉的黑土地,远处是连绵起伏、覆盖着稀疏林木的山峦。偶尔能看到一些低矮的土坯房村落,升起袅袅炊烟。
李爱华被颠得脸色发白,忍不住干呕起来。王红梅拍着她的背。刘建军紧紧抱着自己的行李,眼镜都歪了。林婉咬紧牙关,努力调整呼吸,试图用前世学过的吐纳法缓解不适,但效果甚微。这原始的交通工具带来的折磨,超出了她的预期。
牛车慢得像蜗牛爬行。天色越来越暗,气温也越来越低。不知过了多久,就在林婉感觉全身骨头都要散架、手脚冻得快要失去知觉时,赶车的社员吆喝了一声:“到了!前面就是俺们红星大队!”
林婉抬起头,向前望去。
暮色西合中,几排低矮的土坯房轮廓隐约可见。没有电灯,只有零星几点昏黄的油灯光芒从窗户透出。空气中弥漫着更加浓郁的泥土味、牲畜粪便味和烧秸秆的烟火气。几条土狗在村口吠叫着。几个穿着臃肿棉袄、脸蛋冻得通红的孩子,好奇地站在路边,远远地打量着他们这群不速之客。
牛车吱呀一声,在一排比其他房子看起来更破旧、更矮小的土坯房前停了下来。
“下车吧!知青点到了!”王支书跳下车,拍了拍身上的尘土,声音在寂静的暮色中格外响亮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RK9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