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的京城,风里都带着绸缎的甜香。
霓裳阁二楼的雕花木窗半开着,苏婉清扶着窗棂的手,正映在楼下熙攘的人群上方。她指尖缠着一缕银线,是昨夜试染的"月光白",在日头下泛着冷冽的光,像极了此刻她眼底的清明。
"啧啧,这就是能织出彩虹的苏老板?"
"听说她的'七彩流光锦',一尺能换十两黄金!"
"昨儿个吏部李大人的夫人来求购,愣是没排上号!"
楼下的议论声顺着风飘上来,裹着胭脂铺的香、茶馆的茶气,还有车马扬起的尘土,在她耳边织成一张喧闹的网。苏婉清微微侧头,目光落在街角那顶八抬大轿上——轿帘绣着"礼部"字样的暗纹,是尚书府的人,己经在巷口候了半个时辰。
"小姐,您看这拜帖。"碧竹捧着个紫檀木托盘进来,盘里叠着十几张洒金拜帖,最上面那张盖着礼部的朱印,字迹遒劲,"尚书夫人说,愿意出双倍价钱,只求预定一匹'七彩流光锦'给老太太做寿衣。"
苏婉清接过拜帖,指尖划过冰凉的印泥。这"七彩流光锦"确是奇物——用西域的"霞光丝"混着孔雀羽线织就,在晨光里是金红交辉,日头正中时泛着靛蓝与茄紫,到了月下,又会透出莹白的光,像把揉碎的星河织进了绸缎里。
"放回吧。"她将拜帖搁回托盘,"规矩不能破。每日只售一匹,价高者得,谁也不能例外。"
碧竹噘着嘴:"可那是尚书府啊...咱们云锦坊刚翻身,总得给些面子。"
"正是因为刚翻身,才要守好规矩。"苏婉清走到窗前,望着不远处云锦坊的飞檐。那里的织机声从早到晚没停过,像一首古老的歌谣。她想起父亲常说的"商道如织锦,经纬分明才能立得住",指尖无意识地在窗台上划着,"若为了一时情面坏了规矩,日后谁还会信咱们?"
碧竹似懂非懂地点头,刚要退下,又想起什么:"对了小姐,今早王伯整理老爷书房的樟木箱,在箱底暗格里翻出两本书册,怪模怪样的,您要不要看看?"
苏婉清的心跳漏了一拍。父亲的樟木箱她从小就知道,却从没听说过有暗格。
书册很快被取来,用蓝布裹着,解开时簌簌掉了些防虫的樟脑粉。册子巴掌大小,纸张是极厚的宣纸,边缘己经泛黄发脆,封面上用朱砂写着两个模糊的字,像是"织要"。
她翻开第一页,顿时愣住。
上面没有寻常织锦图谱的纹样,反倒画着些奇怪的符号:有的像扭曲的丝线,有的像重叠的染缸,还有的是三横三竖的网格,里面填着不同的颜色。最末一页画着一只凤凰,翅膀却被墨汁刻意涂污了,黑乎乎一团,看不清原貌。
"这是什么?"碧竹凑过来,指着符号,"倒像庙里求的签文。"
苏婉清没说话,指尖抚过那团污损的凤凰。墨汁渗入纸页很深,显然是当年刻意为之。父亲一生谨慎,从不做无谓的事,这书册藏得如此隐秘,定有深意。
"收起来,别让旁人看见。"她将书册裹回蓝布,塞进袖中,"我晚些再研究。"
话音刚落,楼下突然传来一阵金戈碰撞声,盖过了人群的喧闹。苏婉清探头一看,只见一队宫廷侍卫正穿过人群,银甲在日头下闪得刺眼,为首的太监尖着嗓子喊:"皇后娘娘有旨,宣云锦坊苏婉清即刻接旨!"
她心里咯噔一下,捏着书册的手紧了紧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RS6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