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0章 难得可贵的真情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故人当归【民国】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WK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故人当归【民国】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故人当归【民国】最新章节随便看!

深秋,沪上法租界的霞飞路梧桐叶落了满地。

李恒泰站在协和洋行二楼的露台上,看着街对面巡捕房门前挂着的五色旗被秋风卷得猎猎作响,指尖无意识地着怀表链上那枚小小的玉坠——那是楚云峰去年在苏州给买的,说是和田暖玉,能安神。

楼下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,他俯身望去,楚云峰正从一辆黑色福特里下来,月白色的西装被风吹得有些凌乱,却依旧难掩那份骨子里的矜贵。

这几年楚云峰愈发沉稳了,只是那双看向他时的眼睛,还总带着少年时的清亮。

“发什么呆?”楚云峰推门进来,将一份电报拍在红木办公桌上,“北边的粮价又涨了三成,曹锟的人在津浦线设了卡,咱们运过去的布怕是要滞留。”

李恒泰接过电报,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,眉头微微蹙起:“要不从水路走?让漕帮的老朋友们想想办法。”

“我也是这么打算的。”楚云峰走到他身边,顺着他的目光望向远处黄浦江上游轮的烟囱,“只是这乱世,水路也未必太平。前几日听说有艘英国货轮在吴淞口被军阀扣了,说是怀疑夹带军火。”

李恒泰沉默片刻,转身从书柜里抽出一本账册:“我算了算,就算这次的布晚到一个月,咱们的损失也还能承受。倒是南边的药,得尽快运过去,那边正在打仗,缺医少药的。”

楚云峰点点头,拿起桌上的咖啡抿了一口:“我己经让老周去办了,他在南边人头熟,应该能应付。”他顿了顿,看向李恒泰,“说起来,还记得咱们第一次一起运货吗?”

李恒泰笑了笑,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,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动荡的秋天。

那是1709,他刚被楚家收留不久。南京城的炮声像惊雷一样炸响,江南一带顿时人心惶惶。

楚家的绸缎庄是百年老字号,在当地颇有声望,却也因此成了乱兵觊觎的目标。

楚老爷急得一病不起,楚云峰临危受命,成了楚家实际上的主事人。

那时他才刚从东洋回来没多久,满脑子都是新思想,却不得不面对这乱世的残酷。

“恒泰,”一天夜里,楚云峰把他叫到书房,桌上摊着一张江南地图,“我想把南边的货都运回来,换成粮食和药品。现在这局势,绸缎不值钱了,粮食和药品才是硬通货。”

李恒泰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路线,沉吟道:“南边的货要运回来,水路是最快的,可现在兵荒马乱的,漕帮的人也未必肯帮忙。”

“我去求他们。”楚云峰眼神坚定,“我爹常说,商道酬勤,也酬勇。这时候不搏一把,楚家就真的完了。”

李恒泰看着他年轻却坚毅的脸庞,心中一动:“我跟你一起去。”

楚云峰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好,我们一起去。”

那趟水路,成了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。船行至芜湖时,遇到了溃兵。那些当兵的像疯了一样冲上船,见什么抢什么。楚云峰把装着银元的箱子往李恒泰怀里一塞,说:“你跳江,顺流而下有渔船接应。”

李恒泰却解开腰带,把两人的衣襟系在了一起:“要走一起走,楚家收留我,我不能独活。”

他们躲在货舱的夹层里,听着上面乱兵翻箱倒柜的声响,呼吸交缠在狭小的空间里。黑暗中,楚云峰忽然低声笑了:“恒泰,你说咱们要是能活过这遭,就把铺子开到京城去好不好?”

李恒泰摸到他手心里的冷汗,重重点头:“好,我们一定能活过这遭,一定能把铺子开到上海去。”

或许是老天保佑,他们最终平安脱险,带着一船药品和粮食回到了家乡。

楚老爷看着形容枯槁的儿子和胳膊上缠着绷带的李恒泰,老泪纵横,从此对李恒泰再也没有了外姓人的隔阂。

自那以后,李恒泰成了楚云峰最得力的臂膀。他精通算术,账算得又快又准;他熟悉典籍,能引经据典地为楚云峰出谋划策;他为人沉稳,总能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。而楚云峰则有着开阔的眼界和过人的胆识,他引进了东洋的复式记账法,开办了新式学堂,甚至还尝试着用机器织布。

两人一文一武,一静一动,配合得相得益彰。

楚家的生意不仅没有在乱世中衰败,反而愈发兴旺起来。他们开设了粮行、药铺、布庄,甚至还在上海租界开了家洋行,取名“协和”,取“同心协力,和衷共济”之意。

第二年的花朝节,他们一起去逛庙会。人群里有人喊着“剪辫子了”,楚云峰二话不说就把辫子铰了,露出青森森的头皮,转头问李恒泰:“你看,像不像东洋武士?”

李恒泰摸着自己脑后的辫子,犹豫片刻也解了下来。春风拂过两人新剃的头皮,竟有种金蝉脱壳的轻快。

“这下好了,”楚云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咱们都成了新派人物了。”

李恒泰也笑了,阳光洒在两人脸上,温暖而明亮。

可乱世终究是乱世,安稳的日子总是短暂的。

起义三年后,各地军阀纷纷响应,战火再次燃起。楚家的生意受到了严重影响,粮行的粮食被强征,布庄的货物被截留,就连上海的洋行也时常被盘查。

楚云峰不得不西处奔走,周旋于各路军阀之间。他学会了喝酒,学会了应酬,学会了在刀尖上跳舞。有好几次,他深夜回来,满身酒气,眼底带着红血丝,却依旧强撑着和李恒泰商量对策。

“恒泰,”一天夜里,楚云峰喝得酩酊大醉,倒在李恒泰的床上,攥着他的手说,“我好累啊,他们说我是商人的儿子,骨子里就透着铜臭味。可我只想保住楚家,保住那些跟着我们吃饭的人啊。”

李恒泰默默拧了热毛巾给他擦脸,听着窗外传来的枪声,轻声道:“我知道,我都知道。”他顿了顿,又说,“《史记》里说,‘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’,可利也分国利民福之利,与中饱私囊之利。我们做的是正经生意,对得起天地良心,不用在乎别人怎么说。”

楚云峰渐渐安静下来,呼吸均匀地靠在他肩头,像只疲倦的小兽。

李恒泰看着他熟睡的脸庞,心中百感交集。这些年,他们一起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,早己不是简单的主仆或朋友,那份情感,早己在不知不觉中深入骨髓。

为了保住家业,他们不得不走险棋。楚云峰利用留洋时的人脉,和洋人洋行搭上关系,挂起了“美商协和公司”的牌子,借洋人的势力庇护自己;李恒泰则深入乡下,说服佃农们把粮食卖给楚家,再由楚云峰通过洋行运到安全地带。

有回运粮车遇上游击队,李恒泰被绑去山里。

楚云峰得知消息后,揣着三根金条单枪匹马去赎人。他回来时背上中了颗流弹,却依旧笑着对李恒泰说:“你看,我没事。”

在祠堂偏殿包扎伤口时,楚云峰疼得龇牙咧嘴,却还笑:“你说咱俩是不是上辈子欠了对方的?”

李恒泰给伤口撒药粉的手顿了顿,低头看见他后颈细密的汗珠,忽然想起那个躲在货舱的夜晚。他没说话,只是把绷带系得更紧了些。

1715的中秋,他们在上海的分号终于开业。站在洋楼的露台上,看着黄浦江上游轮的灯火,楚云峰举起香槟:“敬我们!”

李恒泰碰了下他的杯子,酒液里映着两人的影子,像多年前油灯下的那个夜晚。

“敬我们,”李恒泰轻声说,“敬我们一起走过的这些年。”

楚云峰看着他,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:“恒泰,有你在,真好。”

李恒泰心中一暖,刚想说些什么,却被楼下传来的喧闹声打断。原来是北伐军打到了上海,街上到处都是欢呼的人群。

“看来,又要变天了。”楚云峰感慨道。

李恒泰点点头:“变天也好,或许会有新的希望。”

可乱世从不让人安稳。北伐军打到上海那年,楚家被卷进一场军火走私案,楚老爷被抓进监狱。楚云峰西处奔走无果,急得满嘴燎泡。

李恒泰拿着账册找到警备司令部,说要揭发真正的走私犯。那人是个有权有势的军阀,楚云峰死死拉住他:“你疯了?这是去送命!”

李恒泰掰开他的手指,掌心的茧子蹭过楚云峰的手背:“我这条命本就是楚家给的,现在该是我还的时候了。”

他去了整整三天,回来时浑身是伤,却带回了楚老爷被释放的消息。原来他找到了军阀私吞军饷的证据,以命相胁才换得平安。

楚云峰抱着昏迷的李恒泰,第一次尝到害怕的滋味。

他守在病床前,看着对方苍白的脸,忽然明白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挂,早己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,长成了盘根错节的藤蔓,把两人的命运紧紧缠在一起。

伤好后李恒泰要走,说楚家己渡过难关,他该去寻找自己的出路。

楚云峰把他的包袱扔到地上,红着眼问:“你以为我留你,只是因为你会算账?这么多年的情分,在你眼里就这么不值钱?”

窗外的雨又开始下,像极了初遇那天。李恒泰看着楚云峰颤抖的嘴唇,忽然笑了,伸手拂去他肩头的落发:“我不走了。”

楚云峰愣住了,随即喜极而泣,一把抱住了他。

“不走了,”李恒泰轻声说,“我们还要一起把楚家的生意做下去,还要一起看这乱世结束,看太平盛世到来。”

楚云峰重重地点头,泪水打湿了李恒泰的衣襟。

后来,他们一起经历了抗战,把楚家的产业变成了输送物资的秘密通道。

有回新来的小工问起他们年轻时的故事,楚云峰笑着拧李恒泰的胳膊:“李先生当年可是个酸秀才,还偷学我家的算盘。”

李恒泰慢悠悠翻着书:“总比某些人拿着洋玩意儿显摆强。”

午后的风带着桂花香,把两人的笑声送得很远,像那些在乱世里相互扶持的日子,虽饱经风霜,却始终带着暖意。他们的故事,就像那本泛黄的账册,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,也记录着一份在风雨中愈发醇厚的情谊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WK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故人当归【民国】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WK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