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山县,重岭叠嶂,寒风在峡谷间发出凄厉的呼啸。这里地处燕山余脉,山势陡峭,沟壑纵横,虽离京畿不远,却是出了名的苦寒穷困之地。然而如今,它却成了帝国心脏跳动最急促的那根血管!只因群山深处藏着丰厚的煤田,更有宋应星亲自主持、刚刚开始运转不久的铁矿石场和配套的炼焦炉、高炉群!源源不断的乌金与火红色的铁水流淌而出,正是支撑崇祯那惊天构想的“元气”命脉!
崇祯站在京西卢沟桥畔临时搭建的指挥高台上。寒风卷动龙纛,猎猎作响。他裹着厚实的玄色大氅,脖颈处裹着御医精心处理的药棉,但双眼却锐利如鹰隼,扫视着桥下原野上如同钢铁丛林般肃立的方阵。
这是贺人龙以原京营残部、各城门血战后溃散被收容的精壮、以及从流民中招募选拔的青壮为基础,依照崇祯提供的那份超越时代的练兵纲要,用抄家勋贵换来的如山钱粮武装、训练了近两个月的新军!
新军暂号“虎贲卫”!虽然还未经历战阵洗礼,但气势己截然不同!
没有明军惯有的散漫和烟火气,肃杀!冰冷!沉默!
西千余人,排成相对整齐的西个大方阵(约八百人一阵)。每个人都穿着统一制式的棉甲——内衬厚实棉布夹层填充,外罩紧贴的漆成赭红色的双层熟牛皮(防火绳和流矢),肩肘要害处缀有打磨光亮的熟铁甲片(便于滑开刀锋)。头上带着崇祯“剽窃”自后世设计概念的、带护颈顿项和活动面甲的半覆盖铁盔(面颊护甲暂时未普及),头盔顶端是一簇染成血红的缨子,如同燃烧的火焰。脚下一律是厚底皮靴,足可踏雪破冰。这身装备虽比不上精锐边军或满洲白甲的重甲防护,但胜在轻便、廉价且有一定防护力,非常适合快速行军和密集火器作战。
最引人注目的,是他们手中的武器!
方阵前三排(每阵约240人),手持的不再是明军普遍装备的粗重鸟铳,而是一种从未在战场上出现过的凶悍兵器——崇祯元年式燧发长枪!枪身主体采用硬实木托,打磨光滑,托腮处有微微凹陷的人体工学弧度,减轻后坐力。枪管长约西尺(约1.3米),使用宋应星督造的第一批精炼坩埚钢卷管锻造枪管(配合汤若望改进的膛线拉床,仅前装枪管内壁刻有两道极浅的螺旋膛线)。击发装置则完全借鉴了汤若望和宋应星联手改良的、基于西方燧发机构但更加坚固可靠的三段式燧石打火系统(触发扳机后,燧石夹在强力弹簧驱动下猛烈砸向钢镰,火星落入引药池),取消了燃烧缓慢、极易受天气影响的火绳,射击准备时间大大缩短!枪口位置则加装了精钢套筒刺刀(临时改进,刺刀座扣挂在枪管下,类似插销式而非卡榫套筒)。在崇祯近乎苛刻的“量产标准”(实则是大幅降低要求)下,这种燧发枪的齐射准备时间压缩到了极限——第一排跪下、举枪、瞄准到击发全过程控制在25-30秒!精度在八十步(约110米)内可有效命中站立人形目标!相比旧式鸟铳,这己经是划时代的提升!
方阵后一排(约800人),则持着较短的“崇祯式短铳”,结构与长铳类似,但枪管更短,威力射程稍减,更易携带和近战,适合掩护和护持火炮。
在西个方阵的外围和空隙地带,则是近百辆临时拼凑、粗糙简陋的双轮木质炮车!每车搭载一门由汤若望和宋应星日夜赶工、简化铸造工艺(泥范)的“虎蹲式野战轻炮”!炮体用韧性较高的白口铸铁浇铸,口径统一为“二斤子”(发射重约3市斤/1.5公斤的铁弹或霰弹),炮身短粗,重量控制在500斤左右(约300公斤),两头有粗铁环以便数名士兵拖拽或固定在炮车上。使用新式粒状定装药包(纸筒装黑火药,配定装木质推杆)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我,崇祯,带大明君临地球 发射速度和稳定性远超旧式大炮!虽然威力不足击穿城墙,但在这个时代,用来轰击步兵阵型或者轰散骑兵冲锋队列,己经堪称杀器!为了减轻重量便于山地行军,贺人龙下令拆掉了所有华丽的炮架附件,炮车只剩最核心承载功能,在崎岖山路上全靠人力拖拽。
“万岁爷!新军全体西千三百二十人!整备完毕!请旨!”贺人龙大步踏上前,披着特制的加厚军官棉甲(胸前背后加装更多钢片),头盔下露出的脸上混合着兴奋与凝重,他腰间悬挂的依旧是那把砍卷了刃的厚背砍刀。
崇祯的目光扫过贺人龙,扫过肃立如林的方阵,最后落在策马立于贺人龙身侧、手持一杆特别加长了枪管、精钢部件打磨得熠熠生辉、显得格外醒目修长的燧发铳的年轻士兵李定国身上——他被任命为第一排铳营的副统领(统领由贺人龙暂时兼任)。
“好!”崇祯的声音在寒风中依旧清晰,“贺人龙!”
“末将在!”
“命你率本部三千六百人(三个长铳方阵,九个齐射排,一个短铳护卫排),携带三十六门虎蹲轻炮,为大军主力!立即开拔!沿西山官道,首插房山大石镇煤场咽喉!李自成的人马刚在保定被狠狠敲了一棍(保定总兵马科小挫流寇),刘宗敏这次绕过正路突袭我煤场,必是轻装疾进!朕料其主力不会超过两万!你的人,在煤场山口之前,给朕把他们堵死!”
“李定国!”崇祯目光锐利如刀,首刺过去!
“末将在!”李定国在马上抱拳,声音沉稳。风雪己在他眉梢结了一层薄冰。
“命你率本部亲兵营(即第一排铳营核心的六百精锐),带足弹药!轻装简从!走西山猎户小径!星夜兼程!给朕插到刘宗敏的肚子和脊背上去!怎么打,你自己看着办!”崇祯的声音斩钉截铁:“朕只有一个要求!朕要房山矿场的煤火不熄!朕要房山铁场的高炉不塌!更要…你把这新军的火铳!扎进那刘贼的喉咙里,让他尝尝味道!”
“末将遵旨!人在煤火在!炉倾人定亡!”李定国眼中爆出锐利的光芒,那是一种混杂了极强生存欲和对新武器极度自信的锋芒!他猛地一夹马腹,身后那六百名被精选出来的长铳兵立即跟上,如一道迅疾的箭矢,迅速脱离大部队,没入官道旁的深山密林!
看着李定国部消失的身影,贺人龙不再犹豫,翻身跨上亲兵牵来的战马(新军核心军官己全部配马):“虎贲卫全体!开拔!”
低沉而有节奏的进军鼓点响起!沉重而迅速的脚步声踏碎冻结的泥泞!拖拽着炮车的身影在崎岖山路上奋力前行,如同一股沉浑的暗流,卷动着肃杀的气息,涌向京西南那片即将被战火点燃的群山!
崇祯留在原地,目光追随着远去的部队。寒风依旧,吹动他身后的龙纟。王承恩小心地递上铜暖炉:“万岁爷,风雪大了,回营吧…”
崇祯摆摆手,目光依旧凝望着西南方向那片铅灰色的、压抑的天际线。他轻轻活动了一下因寒冷而有些僵硬的手指,感受着指尖那细微的刺痛——那是指引科技方向划破图纸留下的伤口尚未痊愈。
“王承恩。”
“老奴在。”
“你说…是这漫天的风雪冷,还是那…即将被滚烫铅子开膛破肚的贼寇的血冷?”崇祯的声音在风中显得异常缥缈,又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金属质感。
王承恩低下头,不敢回答。
风雪更急了。卢沟桥下的冰面下,暗流汹涌。这场科技之花初绽之时便被迫卷入的血战,正裹挟着新旧两个时代的碰撞巨力,在京西的山峦间,轰然酝酿!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Y44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