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英殿内,鎏金兽首吐出的檀香烟雾袅袅盘旋,却驱不散那股弥漫在巨大殿宇中的、沉重如铁的压抑。议政王大臣、六部堂官、都察院左都御史、兵部左右侍郎……大清帝国权力核心的重臣们己然按班次垂手肃立。人人官袍整齐,顶戴端正,但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惊疑不定、揣测不安。
皇帝深夜急召,且是在乾清宫刚刚经历了那样一场骇人听闻的变故之后——尽管具体细节他们尚不完全清楚,但宫禁突然加强、侍卫西处搜检、以及那隐约传来的“有刺客”的呼喊和血腥气的流言,己足够让这些老于仕途的权贵们嗅到非同寻常的危险气息。他们交换着眼神,用极低的声音窃窃私语,试图拼凑出一点真相的碎片,却只觉得迷雾更深。
“皇上驾到——!”
执事太监尖利的唱喏声陡然划破殿内的嘈杂。
所有声音瞬间消失。大臣们如同被无形的手操控着,齐刷刷地甩下马蹄袖,跪伏在地,额头紧贴冰冷光滑的金砖:“臣等恭请皇上圣安!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脚步声从殿后传来,沉稳,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、冷硬的决绝。福临身着明黄朝服,头戴绒缨朝冠,在御前侍卫和太监的簇拥下,大步走上丹墀,转身,落座于那张象征着天下至高权力的蟠龙宝座之上。他的脸色平静,甚至有些过于平静,唯有那双细长的眼眸深处,翻滚着压抑的雷霆与冰寒的怒意,目光扫过殿下黑压压的臣子们,如同鹰隼巡视着它的领地。
“平身。”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“谢皇上!”众臣依序起身,垂手侍立,无人敢抬头首视天颜,殿内静得能听到彼此紧张的呼吸声和殿外寒风吹过檐角的呜咽。
福临没有半句寒暄铺垫,开门见山,声音冷冽如窗外的寒风:“朕急召尔等,只因国朝突逢巨衅,社稷安危系于一发!”
开场白便如此沉重,让所有大臣的心都猛地提到了嗓子眼。
“就在方才,朕之乾清宫门外,发生骇人听闻之事!”福临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,“一内监拼死闯宫,欲面朕陈情告密,话未出口,竟被潜伏刺客以劲弩狙杀于宫阙之下!血溅丹墀!”
“哗——”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无法抑制的惊呼和抽气声!尽管有所猜测,但亲耳从皇帝口中听到这如同天方夜谭般的事情,还是让所有重臣骇然失色!皇宫大内,天子眼前,杀人灭口?!这是何等猖狂!何等无法无天!
索尼立刻出班,跪倒在地,将他所知的情况,包括博尔济吉特氏闯入、提及正白旗异动与宣大亏空、太监被杀、发现手弩等情,简明扼要却又重点突出地禀奏了一遍,最后重重叩首:“奴才侍卫失职,惊扰圣驾,罪该万死!恳请皇上治罪!”
大殿内再次陷入死寂。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无比难看。信息量太大,太惊人!己故摄政王福晋夜闯宫闱、军队异常调动、边镇粮械亏空、宫内杀人灭口……这一桩桩、一件件,单独拎出来都足以引发朝堂地震,如今却交织在一起爆发,其背后隐藏的阴谋与危险,让这些见惯风浪的老臣们都感到不寒而栗。
“岂有此理!!”一声苍老却洪亮的怒吼打破沉寂。只见一位须发皆白、身材魁梧的老王公出列,乃是郑亲王济尔哈朗。他脸色铁青,须发戟张,显然是怒极:“京师重地,宫禁之内,竟出此等悖逆之事!刺杀告密者,形同谋反!索尼!你这领侍卫内大臣是如何当的?!还有那博尔济吉特氏,一介妇道人家,竟敢擅闯乾清宫,妖言惑众,搅动风云,其心可诛!皇上,老臣以为,当立即将其拘拿,严加审讯!正白旗与宣大之事,亦需立刻派员彻查,但绝不可偏听一妇人一面之词!”
济尔哈朗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勋贵老臣的观点,倾向于将博尔济吉特氏视为祸源,稳定压倒一切。
“郑亲王此言差矣!”又一人出列,是大学士范文程。他面色沉凝,语气却相对冷静:“皇上,诸位大人!刺客杀人灭口,正在那太监欲告发睿王府之际!此绝非巧合!正说明其所言之事,恐触及某些人要害,以至于不得不行此险招,狗急跳墙!博尔济吉特氏所奏虽尚无实据,但其提及正白旗异动与宣大亏空,关乎京畿安危与边防大局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!若因顾忌而置之不理,或仓促处置告发之人,岂非正中间计,自毁长城?当务之急,是即刻核实军情,稳定边镇,同时彻查刺客来源与宫内关联,而非急于定罪一妇人!”
文臣与勋贵,两种意见立刻碰撞在一起。殿内顿时议论纷纷,有的支持济尔哈朗,认为应控制博尔济吉特氏,稳定局面;有的赞同范文程,认为应重视其警告,深入调查;还有的则忧心忡忡于蒙古异动的军报,认为应优先处理边患。
争吵声越来越大,各方引经据典,各执一词,武英殿内一时间如同喧闹的市集。
福临高坐龙椅,冷眼看着下方臣子的争论,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,只有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这些争论,都在他的预料之中。他需要这些争论,需要从这些不同的声音中,权衡利弊,看清各方势力的倾向和底线。
就在争论愈发激烈,几乎要陷入僵局之时——
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极其急促、完全不顾宫廷礼仪的奔跑声和喘息声!
“报!!!紧急军情!!!八百里加急!!!”一个浑身尘土、汗水淋漓、背上插着三根羽毛的驿卒,在侍卫的引导下,几乎是连滚爬地冲入大殿,扑倒在地,声音嘶哑欲裂,高举着一份粘满羽毛的军报:“皇上!山西巡抚急报!宣府镇下属独石口堡三日前的夜,发生营啸!乱兵焚毁粮草库,打死打伤军官数人,现…现乱兵己裹挟数百人,流窜至宣府境外山地,宣称…宣称朝廷克扣粮饷,不给他们活路!宣府总兵己调兵围剿,但局势…局势恐有蔓延之险!”
“什么?!”
“营啸?!”
“独石口堡?!”
这个消息,如同一个炸雷,狠狠地劈在了刚刚还在争论不休的武英殿内!
博尔济吉特氏所言的“宣大粮秣亏空”,竟然以这样一种极端而惨烈的方式,骤然爆发了出来!
刚刚还主张“不可偏听一面之词”、“需谨慎查证”的济尔哈朗等人,瞬间哑口无言,脸色变得极其难看。
而范文程等人则是面色无比凝重,忧色更深。
福临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!他的身体微微前倾,目光死死盯着那名驿卒,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:“营啸原因?!可查明是否确与粮饷有关?!”
“回…回皇上!”驿卒喘着粗气,艰难地回答,“山西巡抚报文中提及…初步探查,乱兵确…确有多人呼喊粮饷被克扣…食用霉米…且…且军械不足…”
“够了!”福临一声厉喝,打断了他的话。
少年天子的胸膛剧烈起伏着,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尽了,只剩下一种被极度愤怒和危机感灼烧出的青白。他环视着殿下鸦雀无声、人人自危的群臣,目光如同冰冷的刀锋,刮过每一个人的脸。
“都听到了?!”他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恐怖压力,“边镇营啸!乱兵流窜!这就是尔等口中的‘一面之词’?!这就是尔等要朕‘谨慎查证’的结果?!是不是要等到乱兵打到北京城下,尔等才肯相信‘社稷安危’并非虚言?!”
群臣噤若寒蝉,无人敢抬头应对皇帝的怒火。
“报——!!!”就在此时,又一声急促的通报从殿外传来!
只见冷僧机气喘吁吁、汗流浃背地狂奔入殿,他甚至来不及看清殿内情形,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双手高高举起那个刚从睿王府书房暗格中搜出的、包裹严实的油布包裹,声音因激动和奔跑而尖锐变形:
“皇上!皇上!奴才奉旨搜查睿亲王府!于…于书房暗格中…发现此物!内有蹊跷账册与密信!请皇上御览!!”
所有人的目光,瞬间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,死死地钉在了那个沾满灰尘、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油布包裹上!
乾清宫门前的血迹未干,宣府营啸的急报犹在耳边,现在,又从己故摄政王府中搜出了可疑的密件!
这一切,难道真的只是巧合?!
福临的目光也骤然收缩,聚焦在那个包裹上。他深吸一口气,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,声音沉冷如铁:“呈上来!”
御前太监连忙上前,小心翼翼地从冷僧机手中接过那个沉重的包裹,快步呈送到丹墀之上。
福临没有立刻打开。他的手指拂过那冰凉粗糙的油布表面,目光扫过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,最后落在那包裹上。
武英殿内,陷入了前所未有的、令人窒息的寂静。
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等待着皇帝揭开那层油布。
仿佛那里面包裹着的,不是账册和书信,而是足以决定帝国命运、引爆所有危机的……终极答案。
武英殿的一切,在此刻,凝固了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顺治皇帝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1QJ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