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乐研究院的木质大门被推开时,赵世北的鳄鱼皮公文包在门槛上磕出轻响。他将录音笔放在会议桌上,金属外壳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,像块等待解剖的标本。
“王教授,”他推过去杯刚泡好的龙井,茶芽在水里舒展的姿态,与他此刻的笑意同样刻意,“听听这个。”
王敬之教授推了推老花镜,录音笔的播放键被按下的瞬间,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古琴声淌出来,混着KTV包厢特有的嘈杂背景音,却丝毫不减那份穿透时光的沉郁。当周小昭唱到“露湿长门秋草生”时,老教授突然按住耳机,指节因用力而发白。
“停。”他声音发颤,“再放一遍,从‘夜闻私语’那句开始。”
赵世北挑眉,按下重播键。这次所有人都听清了——那句尾音的转调带着极细微的颤音,像瑟琶的轮指,却比史料记载的“宫调式”低了半个音。
“是‘变徵调’!”助手小郑突然惊呼,手里的谱例散落一地,“失传的变徵调!《乐律全书》里只提过一句,说这种调式在万历年间就绝响了!”
王教授没理他,抓起放大镜凑到录音笔旁,仿佛能透过塑料外壳看到三百年前的琴弦。“后面还有谁在唱?”他突然抬头,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,“这男声……唱的下半阙,词是哪来的?”
赵世北靠在椅背上,指尖敲着桌面:“顾氏集团的CEO,顾远。他说这是周小昭‘原创’的歌,随口接的。”
“胡扯!”王教授猛地拍桌,茶盏里的水溅出来,在《长门怨》残本复印件上晕开,“这词和国家图书馆藏的残卷一字不差!连‘玉漏催更隔九城’的‘隔’字,都用的是古音!”
会议室里炸开了锅。几位列席的音乐学者争相传阅耳机,讨论声像煮沸的水:
“这呼吸法……是宫廷秘传的‘腹式托气’,现代歌手根本练不出来!”
“你们听这里的气口,正好卡在工尺谱的‘凡’字位,绝了!”
“会不会是……有人破译了残卷?”
赵世北等他们吵够了,才慢悠悠地掏出份文件:“王教授,实不相瞒,我己经把这首歌注册了版权。”他把版权证书推过去,登记日期就在昨天,“毕竟,总不能让这种‘传统文化’,被不懂行的人瞎糟蹋。”
这话像盆冷水,浇灭了满室的兴奋。王教授的手指在版权证书上捏出褶皱:“你这是抢!这是文物!是活态传承!”
“文物?”赵世北冷笑,“那得有三百年前的证据才行。周小昭能拿出比录音更早的东西吗?比如……乐谱?”
争论持续到深夜。当王教授带着录音样本走进声学实验室时,整座研究院的灯都亮着。频谱分析仪上,《长门怨》的声波图像条蜿蜒的河,在某个节点突然分叉——男声接入的瞬间,波形与残本记载的“律吕对应表”严丝合缝。
“不可能是伪造的。”声学专家摘下耳机,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敬畏,“这泛音结构,得用九孔笛伴奏才能形成。那乐器早在康熙年间就烧了,除非……”他突然压低声音,“除非有人复原了它。”
消息像长了翅膀,一夜之间传遍学术界。
历史系教授连夜翻出《明史·乐志》,发现里面果然有段记载:“昭华公主善瑟琶,尤精变徵调,尝作《长门怨》,闻者泣下。”配图是幅模糊的工笔,画中女子怀抱的乐器,琴颈处隐约有九个孔。
考古所的老研究员把自己关在库房,对着一堆明代陶俑发呆——其中一个乐俑的手势,竟与录音里周小昭唱歌时的指法完全一致,连手腕翻转的角度都分毫不差。
最轰动的是央视《国家宝藏》栏目组的声明:“己向顾氏集团发出邀约,拟用AI技术复原九孔笛,联合呈现《长门怨》完整版。”这条微博下,古乐爱好者晒出各种证据,有人发现周小昭唱歌时的咬字,与明代《洪武正韵》记载的官话发音完全吻合。
“这绝对是文化传承!”某大学民乐系主任在采访中激动地说,“变徵调、九孔笛、腹式托气法……这些只存在于古籍里的东西,突然活生生地出现了,这是奇迹!”
质疑声也从未停歇。某音乐学院教授公开撰文:“不排除有人恶意炒作,利用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理制造噱头。建议对演唱者进行声纹鉴定,与己知的现代歌手数据库比对。”
鉴定结果出来那天,王教授正在给周小昭发邮件,邀请她来研究院做现场演唱。邮件还没发出,小郑就跌跌撞撞地冲进来,手里的鉴定报告飘落在地:“教授!声纹比对……对不上任何数据库!但和明代古墓出土的骨笛共振频率,相似度98%!”
王教授的手指悬在发送键上,突然想起昨天赵世北临走时说的话:“那丫头来历不明,据说连身份证都是补办的。”
他抬头望向窗外,晨光正透过研究院的雕花木窗,在地板上投下繁复的花纹,像极了《长门怨》的工尺谱。这一刻,他突然觉得,这场学术界的震动,从来不是为了争一首古曲的版权。
是三百年前的音符,终于穿透时光的尘埃,在现代世界敲响了回响。
当周小昭收到邮件时,正坐在顾远的办公室里,看着他在白板上默写《长门怨》的词。他的字迹凌厉,“九城”的“城”字最后一笔拖得很长,像支破空的箭。
“去吗?”顾远转身问,指尖在“长门”二字上轻点。
周小昭的目光落在邮件附件里的九孔笛复原图上,突然想起那个雪夜,她在冷宫为淑妃弹这首歌,陆沉就站在廊下,剑上的雪水融化,滴在青石板上,节奏正好合上曲子的拍。
“去。”她点开回复键,指尖在键盘上敲下:“随时可以。另外,我这里有份工尺谱,或许对复原九孔笛有帮助。”
附件是她昨夜画的谱子,用的是朱砂墨,边角处还画了支小小的瑟琶,琴头刻着个“昭”字。
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,顾远的手机突然震动,是条来自王教授的短信:“赵世北说你俩是‘文物走私团伙’,真的假的?”
周小昭看着这条没头没尾的短信,突然笑出声。她抬头看向顾远,发现他也在笑,眼底的光像琴箱里的共鸣,温暖而绵长。
她知道,这场震动才刚刚开始。但只要那首《长门怨》还在,只要他们还记得彼此的调子,就没什么能阻挡这跨越三百年的绝响,在属于他们的时代,重新奏响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2SR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