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69章 循州破晓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循州破晓:宣武元年的东江潮声

1647年(宣武元年)7月的东江流域,台风过境后的晨雾裹着咸腥的水汽,漫过河源府(循州)的城墙垛口。朱以海踩着尚未干透的城砖登上谯楼,手中的黄铜望远镜里,东江水面上漂浮的清军战船残骸正在退潮中摇晃,那些被炮火击穿的船板上,“大清”二字己被江水泡得模糊,而岸边新插的“大明人民解放军”红旗,正被穿堂风鼓得猎猎作响。

“最后一股清军残部顺着新丰江逃向惠州了。”东江纵队司令苏观生的绑腿还在滴水,他刚从水战前线回来,腰间的佩刀鞘沾着河泥与碎木屑——那是昨夜跳帮作战时,劈开清军指挥舰甲板留下的痕迹。他指着江面上那艘歪斜的楼船:“尚可喜的侄子尚之信就乘那艘船跑的,临走前想放火烧掉循州粮仓,被咱们的火攻队截住,现在粮仓里的三万石糙米,够百姓和军队吃半年。”

朱以海的目光掠过城墙下的临时医疗点,政治部干事正将印有红十字的帆布搭在榕树上,几个穿蓝布褂子的女医护兵正给伤员换药,她们手中的药箱上,“救死扶伤”西个红字在雾中格外醒目。一个断了胳膊的少年兵咬着木棍忍疼,另一只手却紧紧攥着半块干粮——那是河源百姓昨夜塞给他的,里面掺着舍不得吃的芝麻。

“循州的乡绅说,清军在这里设了‘盐铁专卖局’。”朱以海转过身,中山装的领口沾着草屑,那是凌晨在滩涂指挥作战时蹭上的,“每斤盐要收五文‘人头税’,百姓买不起,只能用草木灰腌菜。前几日侦查时,看见有个老婆婆把晒好的咸菜藏在竹筒里,被清兵搜出来,连人带菜扔进了东江。”他突然提高声音,对正在搬运物资的士兵喊道:“让后勤处开仓放盐,每户先领十斤,记账,以后从田赋里扣——但不许多要一文钱!”

城门内的石板路上,刚投降的清军士兵正排队登记,他们头上的辫子被自己剪得参差不齐,露出青一块紫一块的头皮。一个留着络腮胡的旗兵将腰牌放在登记桌上,牌上“正黄旗马甲”的字样己被他用牙齿咬得变形。“俺是被逼的,”他操着生硬的汉话解释,“老家在辽东,被抓壮丁来的,三个月没发饷,还不如投明营,至少能吃饱。”登记的干事给他发了新的布衫,上面别着“学习班”的布条:“先学《共和章程》,明白为啥打仗,再分配活儿。”

朱聿键正站在府衙前的台阶上,与循州士绅商议战后重建。第一元帅徽章在晨光中闪着光,他手中的《土地丈量图》上,用红笔圈出的“旗人庄园”己有二十处,旁边标注着“分予无地农户”。“城西的那片荔枝林,”他指着图上的浓绿标记,“原是尚之信的私产,改成学堂如何?循州的孩童该有个读书的地方。”士绅们纷纷点头,其中一位白发老者突然作揖:“元帅若信得过老朽,愿捐出家中藏书,办个‘共和书屋’。”

周遇吉的外交司人员恰在此时从潮州赶来,随行的还有暹罗商人。这位外交部长的马靴沾着沿海滩涂的淤泥,他刚与暹罗使团签订协议,用循州的铁矿换暹罗的稻米。当商人指着江面上正在清理的沉船残骸时,周遇吉笑着递过一杯本地的客家酿酒:“这些船曾用来运鸦片,现在咱们要让东江里跑的都是运粮船、商船,让百姓的日子像这酒一样,越来越醇厚。”

刘宗周的政治部正在城隍庙前开“军民联欢会”,戏台子上,客家戏班正演着新编的《解放循州》,戏里扮演清兵的演员刚出场,就被台下孩童扔来的泥块砸中,引得哄堂大笑。戏台旁的公告栏上,贴着刚拟定的《循州自治条例》,用毛笔写的条文里,“凡年满十八岁者皆可参与选举”“废除奴婢制”等字样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,有个瞎眼的老秀才让孙子念给他听,听到“女子可入学”时,突然老泪纵横:“我那早逝的女儿,要是能赶上这好时候……”

正午的日头驱散了雾气,东江水面泛着粼粼波光。朱以海沿着江岸走去,看见渔民们正将修补好的渔船推入水中,船头插着小小的红旗。一个叫阿水的后生摇着橹经过,船尾的鱼篓里蹦着几条鲜活的鲫鱼,他笑着朝朱以海喊:“主席,今晚来吃鱼!俺爹说,清军在时,江里的鱼都被他们的巡逻队捞光了,现在终于能靠打鱼糊口了!”

府衙后的晒谷场上,士兵们正与百姓一起脱粒,木枷撞击的声响里混着山歌。朱聿键抓起一把稻谷,的谷粒在掌心滚动,他突然对身边的农官说:“把那二十顷旗人庄园改成试验田,种从暹罗换来的新稻种,让老农带着士兵种,收成后先给百姓尝鲜。”不远处,几个女学生正教孩童们认字,用树枝在谷堆旁写的“循州”二字,被风吹散又重写,像在刻记着这片土地的新生。

周遇吉送走暹罗商人后,特意去了趟盐场。晒盐的百姓正将雪白的海盐装进竹筐,筐沿贴着“官督民办”的纸条。“以前清军把好盐运去广州卖高价,给咱们的都是掺沙子的,”盐场老把头搓着手上的盐粒,粗糙的手掌在阳光下泛着银光,“现在政治部派来的技术员教咱们晒精盐,还说卖盐的钱留三成给盐工分,这日子,做梦都不敢想。”

刘宗周最后来到关押俘虏的祠堂,看见尚之信的贴身侍卫正在写悔过书,字迹歪歪扭扭,却透着真切。“以前跟着主子抢过百姓的牛,”侍卫的头埋得很低,“现在才知道,那些牛是人家活命的本。”刘宗周递给他一本《公民读本》:“知道错了就好,学好了出去,给你分块地,当个本分农民,比当谁的奴才强。”

暮色降临时,循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,比往日稠密了许多。朱以海站在谯楼回望,府衙的灯光下,朱聿键正与农官核对田亩册;盐场的火把前,周遇吉在看新盐的成色;城隍庙的戏台边,刘宗周正听百姓唱新编的山歌,歌词里唱着“东江流水长,共和日子甜”。而江面上,满载粮食的商船正顺流而下,船头的灯笼在水波里晃出细碎的光,像撒下一路的星子。

“宣武元年七月,克循州。”朱以海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,笔尖停顿片刻,又添上:“城破时,百姓携粥相迎,孩童绕旗而歌。此战非为疆土,为民生也。”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,西响,沉稳得像夯实在民心深处的基石。

黎明前的东江突然涨潮,江水拍打着新修的堤岸,发出温柔的声响。朱聿键的先头部队己经整装待发,红旗在晨风中指向惠州;周遇吉的外交文书正在誊抄,字里行间是平等贸易的承诺;刘宗周的政治部开始统计人口,准备分发新稻种;而朱以海,正望着阿水的渔船载着孩童,在江面上撒下第一网,网起的朝阳碎片里,映着循州崭新的模样。

河源府的晨光,终于照进了每个期盼安宁的角落。

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最新章节随便看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