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武二年仲秋:龙旗遍插琼北地
一、琼北兵锋
宣武二年八月的海南岛,秋老虎依旧肆虐。文昌府外的椰林在烈日下纹丝不动,清澜港的海水被晒得温热,泛着粼粼波光。鲁明皇帝朱以海的御营就扎在椰林深处的文昌驿,案上的舆图用朱笔圈出了文昌、临高、澄迈三地,恰似琼北平原上的三颗明珠——拿下这三地,海南岛北部便尽入鲁明版图。
“陛下,文昌守将郭虎把主力摆在清澜港,临高、澄迈则由他的两个侄子分守,互为犄角。”张名振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防御阵型,“探马说郭虎是个盐枭出身,在三地搜刮了不少海盐,都囤在文昌的盐场里。”帐外传来椰叶摩擦的声响,赵勇正带着士兵练习在椰林间穿梭,少年将军的铠甲上沾着椰汁,那是攀爬椰树时被果实砸中的痕迹。
朱以海走出营帐,望着远处的清澜港。自七月收复海口后,鲁明军己在琼岛站稳脚跟,而文昌、临高、澄迈三地构成琼北粮仓,其出产的海盐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。“兵分三路:本尊亲率中路攻文昌,赵勇领东路取澄迈,周德兴带西路克临高,八月初十同时动手。”他摘下一个熟透的椰子,用匕首剖开,清甜的汁水顺着指缝流淌,“要让琼北百姓知道,跟着鲁明,不仅有饭吃,更有公道在。”
此时的椰林边缘,文昌乡绅林士章正给鲁明军指认道路。这位前明举人因拒绝为清军效力,被郭虎抄了家产,如今看着鲁明的龙旗,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:“清澜港的暗礁在退潮时才会显露,郭虎仗着熟悉水道,把战船都藏在那里。”他的孙子林阿福捧着自家晒的文昌鸡,非要塞给士兵们,少年的胳膊上还有被清军鞭打的伤痕。
二、文昌破港
八月初十的黎明,清澜港突然响起震天炮声。郭虎在盐场的望楼里被惊醒,揉着惺忪的睡眼骂道:“哪个不长眼的敢扰老子清梦?”亲兵慌张来报:“将军,鲁明军打过来了!”郭虎冲到望楼边缘,只见港外的海面上,鲁明水师的战船如雁阵排开,阳光照在船帆的龙旗上,刺得人睁不开眼。
朱以海的中路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——水师主力佯攻港口正面,赵勇则带着一支精兵乘着渔船,从渔民指引的暗礁水道悄悄潜入。少年将军的船队刚绕过最后一块礁石,就撞见郭虎的巡逻艇,他当机立断,指挥士兵用鱼叉攻击敌船桨叶,木桨断裂的声响在晨雾中格外清晰。“跟我冲!”赵勇第一个跳上巡逻艇,长枪舞动间挑翻三个清军,脚下的甲板很快被鲜血染红。
盐场的厮杀最为激烈。郭虎把盐仓当作工事,用麻袋堆起防御墙,还让士兵往地上撒盐,想阻碍鲁明军冲锋。林士章带着乡勇赶来,捧着沙土往盐地上撒,大喊:“用沙土盖盐!”百姓们纷纷效仿,很快在盐仓前铺出一条通道。林阿福抱着一个装满桐油的陶罐,冒着箭雨冲到盐仓墙下,点燃引线后滚到一旁,陶罐爆炸的火光中,盐仓的麻袋墙被炸出一个缺口。
当朱以海踏入盐场时,正午的阳光正烈。他看着堆积如山的海盐,又望向被解救的盐工——这些人多是被郭虎强征的百姓,身上满是晒裂的伤口。“打开盐仓,每户百姓先分十斤盐。”朱以海的命令刚下,盐场里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。一个老盐工捧着盐块泣道:“郭虎把盐当金子卖,咱们半年都吃不上一口咸的,陛下真是活菩萨啊!”
三、澄迈逐寇
赵勇率领的东路军在澄迈遇到了顽强抵抗。守将郭彪是郭虎的侄子,为人残暴,听闻鲁明军来攻,竟把百姓赶到城外当肉盾。少年将军看着城门前被捆绑的百姓,当即下令停止进攻,对着城头喊话:“郭彪!有种的出来单挑,拿百姓当挡箭牌算什么好汉!”
郭彪在城头冷笑,刚想下令放箭,却见百姓中突然冲出一个汉子,用牙齿咬断了绑绳,夺过身边清军的刀砍了起来。此人是澄迈的黎族首领符南蛇,祖上曾跟随冼夫人征战,骨子里的血性从未熄灭。“黎族的好儿郎,跟我杀!”符南蛇的呐喊声中,被胁迫的百姓纷纷反抗,城头的清军顿时乱了阵脚。
赵勇抓住时机下令冲锋,鲁明军与百姓里应外合,很快攻破城门。郭彪带着残部往临高方向逃窜,却在半路被符南蛇的黎族猎手拦住。这些生于山林的汉子擅长射箭,箭无虚发,郭彪的亲兵一个个倒下,他自己的大腿也中了一箭,摔下马来被活捉。符南蛇用刀指着他的喉咙:“你抢我们的山货,烧我们的竹楼,今日该还债了!”
澄迈城的安抚工作格外顺利。鲁明军打开清军粮仓时,百姓们发现里面不仅有粮食,还有许多黎族的牛角酒、汉族的绸缎,都是郭彪搜刮来的赃物。赵勇让人按原主发还,符南蛇捧着失而复得的祖传牛角号,对着赵勇行了个黎族大礼:“将军若信得过我,黎族猎手愿随大军去临高!”少年将军握着他的手大笑:“正要请首领帮忙!”
西、临高归心
周德兴的西路军抵达临高时,守将郭熊己听闻文昌、澄迈失守的消息,正准备带着财宝乘船逃跑。临高百姓得知后,自发组织起来堵住港口,乡绅王佐的后人王敬之带着秀才们,举着“欢迎王师”的木牌站在码头,连平日里胆小的渔民都划着船堵住了出海口。
八月十二的清晨,鲁明军兵临城下。郭熊在城头看着城外黑压压的人群,有百姓有士兵,还有举着弓箭的黎族猎手,突然在地。他刚想下令放火烧城,身边的亲兵就把他捆了起来——这些亲兵多是临高人,早就受够了郭家叔侄的欺压。城门打开时,王敬之捧着祖传的《临高县志》上前,扉页上还留着永乐年间朝廷嘉奖的记录。
最动人的场景出现在临高角。这里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补给点,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码头遗址。朱以海与三路军将领在此会师时,百姓们抬着刚收获的稻谷、椰子、槟榔赶来,黎族姑娘跳起了打柴舞,汉族老汉敲响了铜锣,整个临高角成了欢乐的海洋。林阿福拉着符南蛇的儿子符小花,两人交换着各自的零食,笑声清脆得像风铃。
八月下旬的一个午后,朱以海登上文昌的铜鼓岭。琼北平原在脚下铺展开来,文昌的椰林、澄迈的稻田、临高的港口尽收眼底,鲁明的龙旗在三地的城头同时飘扬,在海风中招展如同一团团火焰。张名振指着南方道:“下一站就是琼州府城(今琼山),拿下那里,全岛就光复了。”
山脚下,各族百姓正在田间劳作,黎族猎手帮汉族农民驱赶野兽,汉族商贩给黎族村寨送去布匹,曾经的隔阂在共同的安宁中渐渐消融。朱以海想起刚入琼时的艰难,再看如今的景象,突然觉得这仲秋的阳光也带着甜味。他知道,收复琼北只是开始,但只要民心凝聚,这南海孤岛终将成为大明最坚实的南疆屏障,在历史的浪潮中稳稳屹立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