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话:《小男孩面圣,智擒盗贼》
第二天一早,中大人等西五人来到神宗皇帝面前,叩头跪禀道:“启禀万岁爷爷,奴婢们昨晚随侍赏灯回来,在东华门外拾到一个走失的孩子,把他领进了宫。这可是万岁爷爷得子的吉兆,奴婢们非常高兴。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,没敢擅自做主,特意来启奏。” 神宗当时还没有皇子,正为这事着急。听说拾到个孩子,也觉得是生男孩的吉祥征兆。龙颜大悦,叫人赶紧把孩子带来见他。
中大人领了旨,急忙到值班房里抱起男孩,先对他说:“圣旨召见,现在要去见皇上啦,你别害怕!” 男孩听说要见皇上,知道是见皇帝,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拿出珠帽戴上,就像昨天那样,跟着中大人去见神宗皇帝。小孩子虽然没学过什么朝拜的礼节,却能擎拳曲腿,磕了一两个头。神宗高兴得首跺脚,开口问道:“小孩子,你是谁家的孩子?知道姓什么吗?” 男孩恭敬地站起来回答:“我姓王,是大臣王韶的小儿子。” 神宗见他说话声音清朗,而且有条有理,十分惊讶。又问道:“你怎么会到这儿来?” 男孩说:“因为昨晚元宵全家看灯,瞻仰皇上的圣容,混乱之中,被贼人背走了。偶然看见宫里的车驾,只好呼救。贼人跑了,我就跟着中贵大人到了这儿。能见到皇上,实在是太幸运了!” 神宗说:“你今年几岁了?” 男孩说:“我五岁了。” 神宗说:“小小年纪,就能这样应对,王韶真是有个好儿子啊。昨晚你丢了,不知道你全家有多着急,我现在就把你送还给你父亲。只可惜没抓到那个贼人。” 男孩回答说:“陛下要查这个贼人,一点也不难。” 神宗又惊又喜:“你有什么办法能抓到贼人?” 男孩说:“我被贼人背走,就知道不是家里人了,就把头上的珠帽摘下来藏好。那珠帽顶上,有我母亲用绣针彩线插在上面,用来辟邪。当时我在他背上,想贼人没什么可以辨认的记号,就趁摘帽的时候把针线取下来,偷偷在他衣领上缝了一道线,把针插在衣服里,作为记号。现在陛下派人秘密查访,要是衣领上有这针线的,就是昨晚的贼人,有什么难的?” 神宗大惊:“这孩子太奇特了!这么小的年纪,有这么大的见识!我要是抓不到贼人,还不如个孩子呢。等我抓到惩治了这个贼人,再送你回去。” 又对身边的侍从夸赞道:“这么奇特的孩子,不能不让宫里的人见见。” 传旨赶紧宣钦圣皇后前来见驾。
宫里的人把旨意传到宫中,钦圣皇后很快就来了。行完礼,神宗对钦圣说:“外面有个好儿子,你可以暂时把他留在宫里,替我照看几天,当作能生儿子的预兆。” 钦圣虽然遵旨谢恩,但不知道是什么事,心里有些犹豫。神宗说:“要想知道详细情况,把这孩子领到宫里问他,他自己会说明白的。” 钦圣领了旨,带着男孩去宫里了。神宗一面写下密旨,派个中大人送到开封府,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吩咐了大尹,限他限期抓到贼人上报。
开封府大尹接到密旨,这可不是平常查贼的事,哪敢有一刻怠慢?立刻叫来当天的缉捕使臣何观察,吩咐道:“今天接到密旨,限你三天内抓到元宵夜作案的一伙人。” 何观察禀告:“没贼没证据,从哪查起啊?” 大尹叫何观察上前,附耳低声把中大人所说的以衣领针线为记号的事说了一遍。何观察说:“这样的话,三天之内保证办完这事。只是不能声张。” 大尹说:“你好好干这事,这是奉旨办的,不像别的盗贼案件,一定要小心!” 何观察答应着退了出去。到了使臣房,召集了一班眼明手快的公人商量道:“元宵夜趁热闹作案的,不止一个人,受害的也不止一家。偶然这一家的小孩没被带走,其他得手的肯定不少。时间不远,这些人不过在花街柳巷、酒楼饭店里寻欢作乐,估计还没散。虽然不知道姓名地址,但有这个暗记,还怕什么?就算没踪影也能找出来。我们几十个当差的分头查访,肯定能有下落。” 当下派张三往东,李西往西。各人认好路线,在茶坊酒肆里,凡是有众人聚集又面生可疑的地方,就留心观察,挨个儿查看。各自出发去了。
这场景就像现代的 “神童破案” 剧情,小男孩的机智让人惊叹,他留下的记号就像现代犯罪现场的 “DNA 证据”,为破案提供了关键线索。而神宗的重视和开封府的迅速行动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皇权对案件的影响,就像现在高层关注的案件往往能快速推进。小男孩的冷静和智慧,不仅救了自己,还为抓捕贼人提供了妙招,这在古今中外的孩童中都是少有的。接下来,凭着这个记号,能顺利抓到贼人吗?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ZC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