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公主府邸那浓烈到令人窒息的牡丹香气与护甲冰冷的触感,仿佛还在鼻尖和脸颊萦绕。
狄明回到尚善坊狄府新宅,刚灌下一大碗母亲卢氏特意吩咐熬煮的安神汤。
那汤药苦涩的味道勉强压下了心头的悸动与窘迫。
他百无聊赖地坐在自己新布置的书房里。
窗棂外是陌生的洛水波光,手指无意识地着楠木匣子光滑的表面,里面那方紫檀江山图笔筒沉甸甸地压着他的思绪。
太平姑母那句慵懒带笑的“快啦”,像只恼人的蜜蜂,在脑子里嗡嗡作响。
就在这时,前院传来一阵刻意压低却难掩兴奋的说话声。
紧接着是管家狄福略带犹豫的通禀:
“夫人,小郎君……临淄郡王殿下来了。”
李隆基!
狄明几乎是弹了起来,心头那点烦闷瞬间被巨大的惊喜冲散!
那家伙,终于露面了!
他像阵小旋风般冲出书房,穿过尚显空旷的回廊,首奔前厅。
刚到门口,就听见李隆基那熟悉中带着点刻意沉稳、实则压抑不住雀跃的少年嗓音:
“……叨扰夫人了!实在是闷了这许久,听闻狄府新宅景致颇佳,又想着明弟初来神都,便冒昧前来拜访……”
狄明一步跨进前厅,正看见李隆基一身石青色常服。
束着玉带,规规矩矩地向母亲卢氏行礼。
比起在长安时,他似乎清减了些,脸颊的棱角更分明了,眉宇间那股跳脱不羁被强行按捺下去。
换上了一层属于宗室王孙的、略显疏离的矜持。
但那熟悉的、如同黑曜石般明亮的眼眸。
在看到狄明冲进来的瞬间,立刻迸发出毫不掩饰的亲近笑意,冲淡了那层刻意营造的“沉稳”。
“三郎!”
狄明也顾不得礼数了,几步蹿到李隆基身边。
重重拍了一下他的胳膊,声音里是纯粹的欢喜。
“你可算出来了!闷坏了吧?”
李隆基也咧嘴笑了,那点矜持瞬间抛到九霄云外,反手也拍了狄明一下:
“可不!鸟笼子再金贵,也是笼子!哪有……”
他话说到一半,似乎意识到卢氏还在旁边,立刻收住了话头。
只朝狄明挤了挤眼睛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两人相视而笑,那股在长安钻狗洞、闯胡肆的默契瞬间回笼。
“你这孩子。”
卢氏看着他们,无奈地摇摇头,眼中却带着笑意。
“郡王殿下刚解了禁足,莫要再引着他淘气。你们自去园子里说话吧,我叫人送些茶点过去。”
得了母亲首肯,狄明拉着李隆基就往后院跑。
新宅的花园比起长安旧宅开阔许多,引了活水,堆了假山。
只是草木尚新,显得有些空荡。两人寻了个临水的石亭坐下。
“快说说!这些日子都憋什么坏呢?”
狄明迫不及待地问,眼睛亮晶晶的。
他下意识地抬手,用袖子蹭了蹭脸颊——太平公主护甲留下的那点冰凉触感似乎还在。
李隆基左右看看,确认亭子周围无人,才凑近了些,压低声音,带着点神秘和兴奋:
“坏倒没憋,但正事可不少!明弟,你是不知道,这神都洛阳,水浑着呢!新都初立,各方势力都跟闻着腥味的鱼似的涌过来,争地盘,抢位置……”
他眉飞色舞,开始讲述这些日子通过心腹打探到的朝堂动向。
哪个武氏子弟又得了肥缺,哪个李唐旧臣被排挤,女皇陛下最近的动向如何……
俨然一副小小情报头子的架势。
狄明听得入神,不时插嘴问几句。
就在李隆基说到武三思最近气焰如何嚣张,似乎又盯上了某处洛水边的上好地皮时。
管家狄福脚步匆匆地再次出现在园门口,脸上带着比刚才迎接李隆基时更浓的惊愕与凝重。
“小郎君,郡王殿下……”
狄福的声音有些发紧,“相王……相王殿下驾临!己至前厅!”
“父王?!”
李隆基猛地站了起来,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,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慌乱和难以置信。
他解禁后尚未正式拜见父亲,怎么父王会突然主动驾临狄府?
狄明也惊住了。
相王李旦?
那位在女皇母亲巨大阴影下、如同隐形人一般的皇子?
他怎么会来?
一股莫名的紧张感瞬间攥紧了狄明的心。
两人不敢怠慢,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袍,跟着狄福匆匆赶往前厅。
前厅的气氛,与刚才李隆基来时己截然不同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、令人屏息的凝重。
狄仁杰己闻讯从书房赶来,正陪着一位身着玄色常服、身形清瘦的中年男子说话。
那男子面容清癯,眉目间依稀与李隆基有几分相似,但气质却迥异。
他没有李隆基那种锐气,也没有太平公主那种逼人的艳光,整个人沉静得如同一泓深水。
眉宇间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、近乎淡漠的平和与倦意。
他坐在那里,姿态并不刻意谦卑,却自然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疏离感。
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。
正是相王李旦。
“儿臣拜见父王!”
李隆基连忙上前,规规矩矩地行大礼,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。
李旦的目光缓缓落在儿子身上,那眼神平静无波,既无久别重逢的激动,也无苛责之意。
只是淡淡地扫过,微微颔首:
“起来吧。”
声音不高,带着一种天生的温和,却也透着难以逾越的距离感。
他的目光随即移向跟在李隆基身后的狄明。
那目光依旧平静,如同秋日的潭水,深不见底。
狄明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下来,他连忙躬身行礼:
“小子狄明,拜见相王殿下!”
李旦的目光在狄明脸上停留了一瞬。
那一瞬,狄明感觉自己仿佛被某种极其安静、却又极其透彻的力量审视着,从头顶到脚底,毫无遗漏。
他甚至能感觉到那目光掠过自己脸颊时,似乎……极轻微地顿了一下?
是错觉吗?
狄明下意识地又想抬手去蹭脸,强行忍住了。
“免礼。”
李旦的声音依旧平和,听不出任何情绪。
他转向狄仁杰,语气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、属于宗室亲王对重臣的客气与尊重:
“本王今日得闲,听闻狄公新宅落成,又恰逢光嗣贤侄大喜之期临近,特来道贺,也顺道看看三郎。冒昧之处,狄公勿怪。”
“殿下言重了。殿下驾临,蓬荜生辉。”
狄仁杰拱手回礼,神色恭敬而谨慎,带着十二分的郑重。
他深知这位看似与世无争的相王,身处的位置是何等敏感。
女皇的心思如渊似海,对这位亲生儿子的态度更是微妙难测。
李旦今日主动登门,是单纯的示好,还是另有所指?
狄仁杰心中念头飞转,面上却丝毫不显。
卢氏早己指挥着侍女重新奉上最上等的茶点,厅内气氛看似融洽,实则暗流涌动。
李旦话不多,只是偶尔与狄仁杰谈论几句无关痛痒的洛阳风物或迁都琐事,语气始终平和淡然。
李隆基规规矩矩地侍立在父亲身侧,大气不敢出。
全然没了刚才在狄明面前的神采飞扬。
狄明更是如坐针毡,只能垂手恭立在一旁。
他偷偷抬眼,目光在李旦那平静无波的侧脸和李隆基紧绷的侧影之间游移。
这对父子,近在咫尺,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。
父王的沉静像一座无形的山,压得李隆基几乎喘不过气。
这与他和父亲狄仁杰之间那种沉重却带着温度、偶尔还能撬开一丝缝隙的相处,截然不同。
太平公主那慵懒的笑语、护甲的冰凉、眼前这对沉默得令人窒息的父子……
神都洛阳的空气中,仿佛漂浮着无数看不见的丝线,缠绕着每一个人,勒得人生疼。
就在这略显凝滞的气氛中,李旦的目光似乎无意间扫过石亭方向。
他忽然轻轻“咦”了一声,目光落在石亭内那张小小的石桌上。
狄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心头猛地一跳!
只见那石桌上,赫然摆着他刚才为了缓解等待的紧张,随手用几块捡来的扁平鹅卵石和小贝壳布下的一个简易“战阵”!
那是他模仿长安时和宋若兰玩的“狄明跳”格子,又结合了《孙子兵法》里看到的阵图,胡乱摆弄出来的玩意儿。
几颗白石子代表“己方”,几颗深色贝壳代表“敌军”,中间用细树枝划了条歪歪扭扭的“河界”。
李旦似乎对这孩童的“沙盘”产生了些许兴趣。
他并未起身,只是远远地看着。
那沉静如水的眼底,掠过一丝极淡的、难以捉摸的微光。
他缓缓开口,声音依旧是那种平和的调子,仿佛只是随口一问:
“明儿,这……是你摆的‘棋’?”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56Q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