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旦那平和的目光落在石亭内那张小小的石桌上。
落在狄明随手用鹅卵石和贝壳布下的、歪歪扭扭的“战阵”上。
那一声轻“咦”,在凝滞的前厅里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,荡开几不可察的涟漪。
“明儿,这……是你摆的‘棋’?”
李旦的声音依旧不高,带着那种天生的温和。
听不出褒贬,仿佛只是单纯的好奇。
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狄明身上。
狄仁杰的眼神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。
卢氏则是纯粹的惊讶。
李隆基更是愕然地看向石亭,似乎才注意到桌上那堆不起眼的小玩意儿。
而相王李旦本人,那沉静如水的目光深处,一丝极淡的、难以捉摸的微光一闪而逝。
狄明只觉得头皮一紧,一股热气猛地涌上脸颊。
糟了!
刚才百无聊赖随手乱画的东西,竟被这位深不可测的相王殿下看见了!
他下意识地又想抬手去蹭脸颊。
仿佛那里还残留着太平公主护甲的冰凉,强忍着才没动。
“回……回殿下。”
狄明连忙躬身,声音带着点窘迫的结巴。
“小子……小子胡乱摆弄的,不是什么棋,就是……就是看着几块石头和贝壳,想起长安时玩过的一种跳格子的游戏。”
“又……又想着书上看到的阵图,就……就混着瞎摆了一通。粗陋不堪,污了殿下慧眼。”
他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。
“哦?”
李旦的目光并未离开那堆石子贝壳,他缓步踱出前厅,向着石亭走去。
玄色的袍袖拂过新铺的青石板路,寂然无声。
李隆基和狄仁杰对视一眼,连忙跟上。
狄明也只能硬着头皮,跟在最后。
李旦停在石桌前,微微俯身,仔细看着桌上那简陋的“沙盘”。
几颗圆润的白石子被摆在“河界”一侧,代表“己方”。
几颗深色的贝壳散落在对面,代表“敌军”。
一根细细的枯树枝歪歪扭扭地划在中间,算是“河界”。
布局毫无章法,甚至有些可笑。
“跳格子的游戏?”
李旦重复了一遍,语气平和。
“本王倒未曾见过这般玩法。”
他伸出修长的手指,并未触碰那些石子贝壳。
只是隔空虚点了一下代表“敌军”的几颗深色贝壳。
“你将这些‘敌军’散得如此开,是想……诱敌深入?还是兵力不济,只能分兵据守?”
狄明一愣,心脏猛地一跳!
他刚才只是随手乱放,哪里想过什么诱敌深入、分兵据守?
可被李旦这么一点,那几颗散开的贝壳,竟真像是有了点散兵游勇的意味!
“呃……小子,小子没想那么多……”
狄明感觉后背开始冒汗。
李旦的目光又移向代表“己方”的白石子。
它们被狄明随意地聚拢在“河界”后不远的地方。
“己方聚在一处,固守待援?”
他微微侧头,看向狄明,那平静的目光仿佛带着穿透力。
“只是……若敌军合围,或绕后断你粮道,这一隅之地,岂非瓮中之鳖?”
狄明彻底懵了,脑子里一片空白。
只觉得相王殿下的每一句话,都像一根无形的针。
把他那点孩童胡闹的玩意儿,瞬间点化成了真正的战场困局!
他张着嘴,一个字也答不上来,小脸憋得通红。
李旦看着他那副窘迫的样子,唇角似乎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。
快得如同错觉。
他不再追问,目光重新落回那简陋的“沙盘”上,沉吟片刻,忽然伸出两根手指。
极其自然地拈起一颗代表“己方”的白石子,轻轻往前挪了一小步。
越过那根枯树枝划出的“河界”,落在靠近中央的位置。
“既如此,何不……主动前出?”
李旦的声音依旧平和,却像一道惊雷炸响在狄明心头!
“占住要津,可进可退。纵使敌军势大,亦可使其首尾不能相顾,为后方赢得变阵之机。”
他指尖松开,那颗小小的白石子安静地躺在石桌中央。
孤零零的,却仿佛瞬间拥有了牵动全局的力量。
石亭内外,一片寂静。
只有远处洛水潺潺的流水声隐约传来。
狄明死死地盯着那颗被相王殿下亲手挪动过的白石子,只觉得一股奇异的电流窜遍全身。
主动前出!占住要津!可进可退!
这几个词如同带着魔力,瞬间击穿了他脑海中那些死板的、关于防守的固有念头!
父亲书房里那些艰深的兵书文字,似乎在这一刻,被眼前这简单的动作和话语赋予了鲜活的生命。
他仿佛看到了一支孤军突入敌阵,搅动风云的画面。
李隆基站在父亲身侧,看着那颗被挪动的石子。
又看看狄明骤然亮起的眼睛,自己的眼底也掠过一丝震惊和若有所思的光芒。
他看向父亲那张平静无波的侧脸,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那深水般的沉静之下,潜藏着的、足以洞察战场玄机的锋芒。
这种锋芒,与他在女皇祖母身上感受到的煌煌天威截然不同,却同样令人心悸。
狄仁杰的目光则更为复杂。
他看着石桌上那简单的石子与相王殿下那举重若轻的一挪。
又看向儿子脸上那种混合着震撼与顿悟的神情,心头涌起惊涛骇浪。
相王李旦……这位在女皇巨大阴影下蛰伏多年的皇子。
其见识与胸襟,绝非常人所见那般平庸淡泊!
他今日登门,借孩童游戏点兵布阵,是随性而为。
还是……一种极其隐晦的示好与试探?
狄仁杰捻着胡须,面上不动声色,心中警铃大作。
神都的水,比他预想的更深,更浑。
李旦似乎并未在意众人的反应。
他收回手,指尖仿佛还残留着石子的微凉触感。
他抬眼看了看天色,暮色己悄然西合,将新都洛阳的轮廓晕染得模糊不清。
他转向狄仁杰,语气恢复了惯常的平和淡然:
“天色不早了,本王叨扰多时,也该告辞了。”
“殿下言重了。”
狄仁杰连忙拱手。
李旦微微颔首,目光最后掠过石桌上那被一颗前出的石子改变了格局的“沙盘”。
又极快地扫过狄明那张依旧带着震撼余韵的小脸,最后落在儿子李隆基身上。
“三郎。”
李旦的声音依旧平静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。
“既己解禁,更需谨言慎行。洛阳非比长安,一步一行,皆在众目睽睽之下。好自为之。”
说完,不再多言,转身便走。
“儿臣谨遵父王教诲!”
李隆基连忙躬身应道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。
狄仁杰亲自将李旦送出府门。
首到那玄色的身影消失在尚善坊初上的华灯暮色之中,府内凝重的气氛才稍稍缓解。
李隆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,脸上重新焕发出光彩。
他几步冲到石亭里,一把抓住狄明的胳膊,眼睛亮得惊人:
“明弟!你听到了吗?父王刚才说的!主动前出!占住要津!妙啊!太妙了!”
他兴奋地指着桌上那颗被李旦挪动过的白石子。
“这小小一步,整个死局都活了!父王他……他……”
李隆基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,显然被父亲那深藏不露的见识所震撼。
也为这隐晦的认可而心潮澎湃。
狄明却有些恍惚。
他低头看着石桌上那颗孤零零的白石子,指尖无意识地抚上自己的脸颊。
那里,似乎还残留着太平公主护甲的冰凉,此刻又被相王殿下那拈起石子的、带着微凉触感的指尖所覆盖。
多重感受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种极其复杂、难以言喻的感受。
神都洛阳,这座崭新而陌生的都城,就像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棋局。
他狄明,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。
太平公主的护甲在他脸上留下无形的胭脂印,相王李旦的手指则在他随手摆弄的石子沙盘上落下无声的一步。
这印记和这一步,是警示?是提点?
还是某种他尚无法理解的、将他卷入更深漩涡的预兆?
暮色彻底笼罩下来,洛水对岸新宫的轮廓在夜色中亮起点点灯火,如同巨兽睁开的眼睛。
狄明站在石亭边,晚风带着水汽吹拂着他额前的碎发。
他望着那灯火辉煌的方向。
低头看了看石桌上那颗改变了位置的小小白石子,小小的眉头紧紧蹙起。
心头沉甸甸的,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。
这神都的夜风里,裹挟着远比长安更为凛冽的寒意和无形的刀锋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56Q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