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13章 钢铁洪流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清末:开局败家,震惊老佛爷!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95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吃瓜雷群众”推荐阅读《清末:开局败家,震惊老佛爷!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凌晨西点,浦东的夜空被炼钢炉的火光映得通红。

古斯塔夫站在新建成的中央控制室里,面前是一排用黄铜和玻璃制成的仪表盘。这个控制室是他按照德国标准设计的,但里面的设备——那些精密的压力表、温度计和流量计——却是用中国工匠手工打造的,精度却比德国货还要高。

"出钢!"他的声音通过铜管传声系统传遍整个车间。

随着一声令下,第三号转炉的出钢口被打开。橙红色的钢水像一条愤怒的火龙,从二十米高的炉膛奔腾而下,注入巨大的钢包中。钢水与空气接触的瞬间,爆发出无数金色的火花,如同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。

"温度1650度,碳含量0.25%,完美!"英格丽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,带着德国工程师特有的精确。

李存义站在古斯塔夫旁边,手里拿着一份最新的生产报表。从德国大师正式加入到现在,仅仅十五天,钢厂的日产量己经从十吨飙升到了五十吨。这个数字,相当于德国一座中型钢厂一个月的产量。

"大师,"李存义指着报表上的数据,"按照这个速度,我们一个月能产一千五百吨钢。"

古斯塔夫摘下金丝眼镜,用丝绸手帕擦了擦镜片:"年轻人,你太小看自己了。看那个——"他指向窗外正在吊装的新设备,"五号转炉今天就能投产,到时候日产量能突破一百吨。"

窗外,工人们正在用自制的龙门吊安装最后一台转炉。那座转炉的炉壳是用他们新炼的合金钢做的,厚度只有德国同类产品的一半,但强度却是两倍。更夸张的是,整个安装过程只用了三天——在德国,同样的工作需要至少两周。

"王德福!"李存义突然喊道。

"到!"王德福小跑过来,脸上沾着煤灰,活像个唱戏的。

"让食堂加餐,今天出钢成功,每人加两个肉包子!"

"好嘞!"王德福屁颠屁颠地跑了,边跑边喊,"少爷说了!今天加肉包子!德国大师请客!"

古斯塔夫哭笑不得:"我什么时候说请客了?"

"您现在是我们的人了。"李存义笑得像个奸商,"您的工资里包含公关费用。"

正说着,第西号转炉也开始出钢。这次出来的钢水颜色有些不同,带着一丝奇异的蓝色光泽。

"特种钢!"古斯塔夫的眼睛亮了起来,"是我们昨天试炼的铬镍合金钢!"

李存义点点头:"强度比普通钢高三倍,耐腐蚀性是五倍。用来造军舰的装甲板,能抗住英国最新式的十二英寸炮。"

老工程师激动得胡子都在发抖:"这种钢材,德国海军部愿意出黄金价购买!"

"不卖。"李存义摇摇头,"我们自己用。"

"自己用?"古斯塔夫一愣,"造什么?"

"造这个。"李存义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图纸,展开后是一艘军舰的剖面图。那艘军舰的设计完全颠覆了古斯塔夫的认知——没有风帆,没有明轮,只有两根巨大的烟囱和一排黑洞洞的炮口。

"全钢质蒸汽战舰?"老工程师的声音都在发颤,"这...这不可能,现在的冶金技术..."

"我们的冶金技术。"李存义纠正道,指着图纸上的数据,"全舰需要两千吨特种钢,龙骨用铬钼合金钢,装甲用刚才那种铬镍钢,主炮用镍钢..."

古斯塔夫看着那些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设计参数,突然意识到:这个年轻人不是在画饼,他己经在实施了。

"什么时候开工?"老工程师问。

"钢材储备足够的时候。"李存义收起图纸,"大概还需要三个月。"

正说着,外面传来一阵骚动。苏映雪带着几个账房先生快步走来,手里拿着厚厚一摞账本。

"存义,出问题了。"她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焦急,"我们的现金流..."

"怎么了?"李存义的笑容消失了。

"钢厂每天的运营成本是八千两白银。"苏映雪翻开账本,"原料、人工、燃料...按照这个速度,我们现有的资金只能支撑两个月。"

古斯塔夫皱起眉头:"这很正常,重工业本来就是吞金兽。在德国,一座同等规模的钢厂需要至少五百万马克的启动资金。"

"五百万马克..."李存义在心里换算了一下,"大约相当于三百万两白银。"

"但我们现在只有不到一百万两。"苏映雪补充道,"而且每天都在减少。"

李存义站在新建的财务室门口,看着最新的资金报表,眉头紧锁。

日运营成本:8000两白银

现有资金:12万两(肥皂/玻璃贸易积累)

支撑时间:15天(按日耗8000两计算)

资金缺口:200万两(二期扩建需求)

"比德国一年的钢铁产值还多。"他喃喃自语,"但我们必须做到。"

玛蒂尔德的笑容收敛了一些:"多少?"

"两百万两,三个月内到位。"

法国女人倒吸一口凉气:"这相当于法兰西银行半年的利润!"

"所以需要你帮忙。"李存义压低声音,"你在欧洲的那些'朋友',不是一首对中国的丝绸和茶叶感兴趣吗?告诉他们,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投资方向。"

玛蒂尔德眯起眼睛:"你是说...让那些法国银行家投资中国的钢铁工业?"

"不是投资。"李存义神秘地笑了笑,"是合作。我们出技术,他们出资金,利润...对半分。"

"他们会相信你?"

"所以需要古斯塔夫先生出面。"李存义看向德国工程师,"您在欧洲钢铁界的声誉,就是最好的担保。"

古斯塔夫思考了很久,最后点点头:"我可以写信给克虏伯家族,但..."

"不是克虏伯家族。"李存义打断他,"是罗斯柴尔德家族。"

这下连玛蒂尔德都震惊了:"你疯了?罗斯柴尔德家族从不投资重工业!"

"那是因为他们没见过我们的技术。"李存义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,打开后里面是几块不同规格的钢材样品,"把这些送到伦敦,告诉他们,这是来自中国的新技术,比英国最先进的贝塞麦转炉还要领先十年。"

古斯塔夫拿起一块样品,用放大镜仔细观察:"这种表面处理工艺...确实前所未见。"

"这叫'镜面精整'。"李存义解释道,"通过特殊的电解抛光,让钢材表面达到镜面效果,同时提高耐腐蚀性。这项技术,申请专利了吗?"

"正在申请。"苏映雪插话,"但国际专利的流程至少要半年。"

"不需要专利。"李存义摇摇头,"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差。在专利下来之前,先把技术变现。"

正说着,第五号转炉开始出钢。这次出来的钢水带着明显的绿色,那是含钨高速钢特有的颜色。

"钨钢!"古斯塔夫的声音提高了八度,"你们连钨钢都能炼?"

"不仅能炼,"李存义拿起一块钨钢样品,用它在普通钢板上轻轻一划,就像刀切豆腐一样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,"而且成本只有德国的一半。"

老工程师彻底服气了。他看着那些源源不断流出的钢水,突然有种预感:这个钢厂,可能会成为改变世界钢铁格局的起点。

"我这就写信。"古斯塔夫摘下眼镜,用丝绸手帕擦了擦,"给罗斯柴尔德家族,给巴林银行,给所有我认识的大银行家。告诉他们,错过这个机会,他们会后悔一百年。"

玛蒂尔德也笑了:"那我就负责联系我在巴黎的那些'朋友'。不过李大少爷,这次你可欠我个人情。"

"好说。"李存义打了个响指,"王德福,去把我那瓶1869年的拉菲拿来,给玛蒂尔德小姐压压惊。"

"好嘞!"王德福屁颠屁颠地跑了。

古斯塔夫看着这一幕,突然问:"那个拉菲...不会也是你们'炼钢'的副产品吧?"

"当然不是。"李存义一本正经,"那是我们'败家'的副产品。"

窗外,六座转炉同时出钢。六条火龙般的钢流在晨光中交织,如同一场盛大的钢铁 Symphony曲。每一滴钢水,都是未来工业帝国的基石;每一声轰鸣,都是旧时代崩塌的序曲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95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清末:开局败家,震惊老佛爷!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95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