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头刚偏西,田埂上的炊烟还没散尽,杏花村的孩子们就扛着家伙事儿聚到了晒谷场。二柱子家的小石头举着个豁口的铜盆,盆沿还沾着早上的米汤,他使劲敲了一下,“哐当”一声,震得旁边的孩子都捂耳朵。
“都听我的!”小石头学着大人的样子叉着腰,“凌薇姐说了,蝗虫怕响,咱敲得越响,它们越不敢来!”
“知道啦!”孩子们齐声应着,手里的家伙各式各样——有破了底的瓦罐,有掉了漆的铜锣,还有娘给和面用的陶盆,甚至有个小丫头抱着个铁皮饼干盒,摇起来“哗啦哗啦”响。
石头站在晒谷场边,看着这群半大的孩子,忍不住笑了。他往每个孩子手里塞了块糖:“敲累了就吃糖,记住了,沿着田埂走,别跑太远,听见锣声就回来。”
“知道啦石头哥!”孩子们把糖塞进口袋,扛着家伙就往村外冲,像支举着兵器的小队伍。
刚到田埂头,小石头就举起铜盆敲了起来,“哐!哐!哐!”节奏虽乱,声音却格外响亮,震得田埂上的蚂蚱都蹦得老高。旁边的胖丫抱着铁皮盒使劲摇,“哗啦”声混着铜盆响,竟也有股子气势。
“跟着我喊!”小石头扯着嗓子吼,“蝗虫滚蛋!别吃俺家稻子!”
“蝗虫滚蛋!”孩子们跟着喊,奶声奶气的声音混着敲盆声,顺着田埂往远处飘。风吹过稻田,稻穗“沙沙”地应和着,像是在给他们加油。
张大叔在地里清虫,听见孩子们的动静,首起腰笑了:“这帮小兔崽子,比铜锣还响。”他朝田埂上喊,“敲重点!把那边的虫子都吓跑!”
孩子们得了鼓励,敲得更起劲儿了。小石头举着铜盆跑在前头,胖丫抱着铁皮盒紧随其后,一群人沿着田埂往前走,敲盆声、呐喊声此起彼伏,把寂静的田野搅得热热闹闹。
路过邻村的地块时,那边的孩子听见动静,也扛着家伙跑了过来。“我们能加入不?”邻村的虎子举着个破锣问。
“当然能!”小石头拍着胸脯,“人越多,声越大,虫子越怕!”
两拨孩子合到一起,队伍更壮大了。敲盆的、摇盒的、打锣的,还有人捡了根木棍,往空油桶上敲,“咚咚”的闷响混在其中,倒也别有一番声势。他们沿着田埂一路走,敲到哪儿,哪儿的鸟雀就扑棱棱飞起,连躲在稻叶上的蝗虫,都吓得往远处蹦。
凌薇送水到田里时,正撞见这群孩子。他们脸蛋跑得通红,额头上挂着汗,却没一个喊累的。小石头的铜盆敲得豁口更大了,他却举得更高:“凌薇姐你看!我们把虫子都吓跑了!”
“真棒!”凌薇笑着给他们递水,“歇会儿再敲,别把力气用完了。”
孩子们喝了水,又接着往前去。敲盆声穿过稻田,越过山岗,震得远处的树林都隐隐有了回声。有路过的货郎听见动静,笑着跟村民说:“你们村的娃比铜锣还管用,这声儿,怕是能传到邻县去。”
太阳快落山时,孩子们才扛着家伙往回走。铜盆敲得变了形,铁皮盒摇得没了声,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得意——他们觉得,今天田里的蝗虫肯定少了很多。
小石头把豁口的铜盆往墙上一挂,拍着胸脯跟娘说:“娘,明天我还去敲!保证虫子不敢来吃稻子!”
他娘笑着给他擦汗:“好,娘再给你找个结实的盆。”
夜里,田埂上静悄悄的,可仿佛还能听见白日里的敲盆声,在旷野里悠悠回荡。杏花村的人知道,这些孩子敲出的不只是声响,更是一股子精气神——连娃娃都知道护着田地,这日子,就没有守不住的道理。那震彻田野的声响里,藏着最朴素的希望,像颗种子,落在土里,就能长出顶风冒雨的劲儿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K5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