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和九年孟夏,乌龙岭的梅雨缠得人心里发潮。李云蹲在临时搭建的刑讯帐外,手里着块被雨水泡软的泥块——这是他从家乡沂水县带来的,据说能安神。帐内传来方腊俘虏的嘶吼,他却充耳不闻,只专注地把泥块捏成小块,像在丈量着什么。忽然,帐帘被风掀起,露出里面绑在柱上的俘虏,那人见了李云,突然破口大骂:"你这黥面贼!也配审人?"李云捏着泥块的手猛地收紧,指节泛白——他左额的刺青在油灯下若隐隐现,那是当年做都头时,为替兄弟顶罪留下的印记。
黥面都头的细作营
李云在梁山一百单八将里,总像块沉默的石头。他原是沂水县的都头,因脸上有刺青,得了个"青眼虎"的绰号,排座次时被定为"地察星"。这名号暗合他察言观色的本事——当年在县衙,他仅凭嫌疑人的眼神闪烁,就破了桩悬案。归顺梁山后,宋江让他掌管"细作营",训练侦察兵,那些被他挑中的喽啰,后来都成了时迁的得力助手。
攻打乌龙岭前,细作回报,方腊在岭上藏了座秘密粮仓,由"江浙西凶"之一的沈刚把守。此人最善伪装,常扮成樵夫下山刺探军情,己让梁山折损了三拨侦察兵。"俺去会会他。"李云主动请缨,脸上的刺青在火把下更显狰狞,"俺这张脸,正好扮成被你们追杀的逃犯。"
他故意让喽啰在脸上划了道新伤,穿着破烂的囚服,踉踉跄跄往乌龙岭下的村落走。刚到村口,就被个挑柴的樵夫拦住,那人眼珠滴溜溜转,打量他的眼神带着审视。李云心里冷笑——这便是沈刚,左手柴担的绳索系得太紧,显然里面藏着铁器。
"兄弟也是被梁山贼寇所害?"沈刚递过块干粮,指尖却在暗中发力,想试探他的身手。李云故意接得不稳,让干粮掉在泥里,露出怯懦的样子:"俺...俺是被抓来的壮丁,好不容易才跑出来。"他说的是沂水县的方言,尾音带着特有的颤音,这是他昨夜对着油灯练了半宿的结果。
沈刚果然信了,把他带回岭上的"樵夫营"——这里其实是方腊的细作窝点。李云白天跟着砍柴,夜里就借着解手的功夫,用烧黑的木炭在衣角画下粮仓的位置。有次差点被巡逻兵发现,他急中生智,假装肚子疼在地上打滚,把炭灰蹭得满身都是,反倒躲过了搜查。
粮仓里的暗斗
摸清粮仓布防的第七夜,李云借着暴雨掩护,摸向那座藏在山洞里的粮仓。洞门由两名哨兵把守,手里的刀在闪电下泛着寒光。他想起自己当都头时学的"捕快夜行术",脚尖点着湿漉漉的石阶,像猫一样悄无声息地靠近。
粮仓内堆满了麻袋,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米香。李云用匕首划开最上面的麻袋,里面装的却不是粮食,而是沙土——这是座假粮仓!他心里一惊,转身想退,却见洞口的火把突然亮起,沈刚带着几十名士兵堵在门口,手里的刀指着他:"青眼虎,俺等你很久了。"
原来沈刚早认出了他左额的刺青,那些天的假意收留,不过是想引他自投罗网。"你这黥面贼,以为能骗过俺?"沈刚狞笑着,"当年你在沂水替人顶罪,脸上刺了字,这点底细,俺早就查得一清二楚!"
李云背靠着粮堆,右手悄悄摸向腰间的短刀——那是他当都头时用的佩刀,刀柄上刻着"公"字。"俺是黥面,却不做亏心事。"他的声音在空荡的粮仓里回荡,"不像你们,用假粮糊弄百姓,用刀枪逼着人当细作!"
暴雨从洞口灌进来,打湿了地上的沙土。李云突然将身边的麻袋踢向沈刚,趁着对方躲闪的瞬间,挥刀砍断了洞顶的火把绳。黑暗中,他凭着当捕快时练的听声辨位,与士兵们周旋,短刀划破皮肉的声音混在雨声里,像在诉说着什么。
地察星的终局
当宋江带着人赶到时,粮仓的洞口己被倒塌的土石封住。李逵用板斧劈开缺口,冲进去时,只见李云靠在粮堆上,浑身是伤,手里还紧紧攥着块染血的衣角——上面画着真粮仓的位置,就在乌龙岭后山的水帘洞。
"沈刚...跑了..."李云的声音气若游丝,左额的刺青被血浸透,反倒不那么显眼了,"他说...要去烧咱们的...火药库..."说完这句话,他的头歪向一边,手里的短刀"当啷"一声掉在地上,刀柄上的"公"字在火把下闪着光。
梁山军按着衣角上的标记,果然在水帘洞找到了真粮仓,里面的粮食足够大军吃三个月。而沈刚带着人去烧火药库时,却被早有准备的武松拦住,戒刀劈断了他的手腕。"这是替李云兄弟报仇!"武松的吼声震得山涧里的水都在抖。
安葬李云时,宋江亲自为他擦拭脸上的血污。当那块被雨水泡软的泥块从他怀里掉出来时,宋江突然红了眼——这黥面的好汉,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是自己的荣辱,而是弟兄们的生死。李逵在坟前立了块石牌,没刻名字,只画了只眼睛,眼眶里嵌着块沂水的泥土。
刺青里的光明
后来,有个被李云救过的细作,在乌龙岭下开了家小酒馆,酒馆的招牌是块青石板,上面刻着"察心"两个字。他总给客人讲那个黥面都头的故事,说他脸上的刺青看着吓人,心却比谁都干净。有次方腊的残兵来闹事,看到招牌上的眼睛,竟吓得落荒而逃——他们说,那眼睛能看透人心,知道谁在说假话。
大军班师回朝时,武松把李云的短刀带回了梁山泊,放在聚义厅的兵器架上。刀柄上的"公"字被得发亮,像在提醒着每个弟兄:这世上有种正义,不怕脸上带疤;有种清明,不惧身入黑暗。
很多年后,沂水县的孩子们还在听老人讲青眼虎的故事。有人说,他的刺青其实是颗星,落到人间变成了好汉;有人说,他死后化作了乌龙岭的山神,还在保佑着过往的路人。
聚义厅的花名册上,"地察星青眼虎李云"的名字旁,有人用朱笔描了又描。旁边的空白处,不知是谁写了行小字:"刺青遮不住明眸,黑暗藏不住丹心。"风从沂水吹来,带着泥土的气息,像那个黥面的都头,从未离开,只是化作了一道光,照亮着弟兄们前行的路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