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4章 歙州城外三星绝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李俊起义之大唐重现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梁山好汉123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宣和十年腊月初,歙州的寒风卷着碎雪,拍打在彭玘的凤翅盔上。他手提三尖两刃刀,站在城下的冰面上,刀刃映着城头"方"字大旗的影子,微微颤动。这位原是颍州团练使的将官,因额头有块月牙形的胎记,得了"天目将"的绰号,排座次时被定为"地英星",此刻望着城上密布的弓弩手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不远处,单廷圭正调试着他的黑杆枪,枪缨下的铜环在风中叮当作响,"圣水将"的名号在梁山水军中小有名气,他擅长用水攻,此刻却望着城边冻结的护城河摇头:"这冰太厚,水攻怕是用不上了。"魏定国则擦拭着他的熟铜刀,刀身缠着浸油的麻布,"神火将"的威名让敌军闻风丧胆,他咧嘴一笑:"水攻不成,咱用火攻,烧得他们片甲不留!"

天目与锐锋

彭玘在梁山一百单八将里,总像柄出鞘的官刀。他出身将门,刀法带着军旅的严谨,三尖两刃刀在他手中既能横扫千军,又能精准点刺,当年随呼延灼征梁山时,曾与花荣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。归顺梁山后,他依旧保持着军中的习惯,铠甲每日必擦,兵器从不离身,弟兄们都说:"彭将军的刀,比官府的公文还靠谱。"

他最敬重单廷圭与魏定国,三人原是同袍,当年一起在凌州任职,后来虽一同归顺梁山,却总保持着当年的默契。彭玘常说:"单将军的水,魏将军的火,再加上俺这刀,三样凑齐,天下无敌。"攻打歙州前,他主动请缨做先锋:"这城俺熟,当年随父亲巡查过,西门的城墙最薄。"

歙州守将方垕是方腊的侄子,仗着城高池深,根本不把梁山军放在眼里。彭玘带着五百刀手,在西门外挑战,三尖两刃刀舞得如车轮,接连斩落三名守将,方垕才在城上骂道:"叛贼休狂,有种就上来!"彭玘冷笑,刀指城头:"三日之内,定取你狗头!"

水火与锋芒

单廷圭与魏定国在梁山一百单八将里,像对相生相克的兄弟。单廷圭善使黑杆枪,更精于水战,能在瞬间筑起水墙阻挡敌军,"圣水"之名由此而来;魏定国则惯用熟铜刀,随身携带火油火石,放火的本事无人能及,"神火"的绰号让敌军闻火色变。两人原是凌州团练使,当年被呼延灼设计收服,归顺梁山后,成了宋江麾下的"水火二将",攻州夺县时,常以水火灾敌,屡建奇功。

彭玘挑战方垕的同时,单廷圭与魏定国正在勘察地形。单廷圭指着城后的歙溪:"这溪水虽冻,却能凿冰引流,只要挖条暗渠到西门,就能用水淹灌敌军的粮仓。"魏定国则盯着城头的望楼:"望楼都是木构的,俺带些火箭,半夜射上去,保管烧得他们看不清虚实。"

两人分工合作,单廷圭带着人凿冰挖渠,冰碴子溅得他满身都是,黑杆枪插在旁边的雪地里,像根丈量土地的标尺;魏定国则在营中熬制火油,熟铜刀劈开火油桶,动作利落如切菜,刀身上的油光映着他的笑脸。彭玘在西门外日日挑战,三尖两刃刀故意卖些破绽,引诱方垕轻敌,城上的守军果然渐渐松懈,连弓箭都懒得放了。

第三日夜里,单廷圭的暗渠终于挖通,他望着溪水顺着渠沟流向歙州西门,对魏定国点头:"可以动手了。"魏定国当即带着弓箭手,悄悄摸到城下,火箭如流星般射向望楼。干燥的木构望楼遇火即燃,很快就成了火塔,城上的守军顿时乱作一团。

三星的终局

方垕见状,果然亲率大军从西门杀出,想夺回望楼。彭玘早就在城外设下埋伏,三尖两刃刀迎着方垕的枪冲上去,刀光枪影在火光中交织,溅起的火星落在积雪上,瞬间融化又冻结。"方垕,你的死期到了!"彭玘的刀招招致命,逼得方垕连连后退。

单廷圭趁机打开暗渠闸门,溪水裹挟着冰块冲向敌军阵脚,不少士兵被冻水浇透,冻得瑟瑟发抖。魏定国则带着人绕到敌军后方,火油泼在地上,火折子一扔,顿时燃起道火墙,把敌军困在中间。"水火夹击,看你们往哪跑!"魏定国的熟铜刀劈翻想冲过火墙的敌兵,火光映着他的脸,像尊火神。

激战中,方垕的副将杜敬臣突然从侧面杀出,黑枪首取彭玘后心。彭玘听得枪声,回身格挡,却没留意方垕的枪己刺到近前,躲闪不及,被枪尖刺穿了左臂。"彭将军!"单廷圭的黑杆枪及时赶到,挑开方垕的枪,却被杜敬臣的枪扫中肋下,踉跄后退。

魏定国见状,熟铜刀裹着火油,朝着杜敬臣掷去。刀身带着火焰,逼得杜敬臣躲闪,魏定国趁机冲到彭玘身边,想扶他后退,城上却突然滚下一排巨石,首取三人所在之处。"快躲开!"彭玘忍着剧痛,推开单廷圭与魏定国,自己却被巨石砸中右腿,惨叫一声倒在地上。

单廷圭与魏定国红着眼,想回身救他,却被方垕的大军围住。单廷圭的黑杆枪舞得如铁桶,护住魏定国的侧翼;魏定国则把火油泼在周围,用火墙阻挡敌军,两人背靠背站着,像两尊不肯屈服的神像。"今日就是死,也得拉个垫背的!"单廷圭的枪刺穿一名敌将的咽喉,自己却被方垕的枪从背后刺入。

魏定国见状,突然抱起一桶火油,朝着方垕的方向冲过去,火折子在他手中燃烧:"俺陪你们一起上路!"火油桶与方垕的亲兵撞在一起,轰然爆炸,火光冲天,魏定国的身影在火中消失,只留下一声震耳的怒吼。

彭玘在雪地里看着这一切,三尖两刃刀支撑着身体,想爬过去,却被杜敬臣的枪刺穿了胸膛。他的目光望着火光最盛的地方,嘴角露出丝笑意,仿佛看见单廷圭与魏定国的身影,正朝他伸出手。

歙溪边的余温

当宋江带着人攻破歙州城时,彭玘的尸首还保持着前爬的姿势,三尖两刃刀深深插在雪地里;单廷圭的黑杆枪斜插在城根下,枪缨上的铜环还在轻轻晃动;魏定国的熟铜刀则在火焚后的废墟里,刀身虽焦黑,却依旧锋利。弟兄们把三人的尸首寻齐,合葬在歙溪岸边,墓前立了块石碑,上面刻着"水火天目,同归于此"。

呼延灼来祭拜时,往坟前倒了三碗酒:"当年是俺劝你们归顺梁山,今日却不能陪你们走最后一程..."他抚摸着彭玘的刀鞘,上面还留着当年军中的刻痕,"你们仨,到了地下也该好好喝一杯,还做兄弟。"

歙州的百姓听说了三人的故事,在溪边建了座"三将庙",庙里的塑像:彭玘持刀而立,单廷圭握枪引水,魏定国举刀放火,三人的目光都望着歙州城,像在守护着这片他们用命换来的土地。有个老渔翁说,月圆之夜,能看见歙溪上有三艘小船,一艘载着刀,一艘载着水,一艘燃着火,船上的人影举杯对饮,笑声顺着溪水飘很远,像在说:"下辈子,还做同袍。"

大军班师回朝时,彭玘的三尖两刃刀、单廷圭的黑杆枪与魏定国的熟铜刀被一起带回梁山,放在聚义厅的兵器架最上层。后来的弟兄们看到这三件兵器,都会想起那三位出身军旅的好汉,想起他们的刀如何锋利,水如何汹涌,火如何炽烈,想起他们在歙州城外,用性命诠释了什么叫"袍泽之谊"。

很多年后,歙溪的水依旧流淌,溪边的石碑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,却依旧能看清"同归"二字。有个放牛的孩子在碑前捡到块烧焦的铜环,是单廷圭枪缨上的物件,他拿在手里,仿佛听见环声叮当作响,像有人在说:"水可灭火,火可融冰,唯有情义,永不消散。"

聚义厅的花名册上,"地英星天目将彭玘"、"地奇星圣水将单廷圭"、"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"的名字挨在一起,旁边用墨笔描了道水纹,水纹上燃着团火焰,火焰旁画着柄三尖两刃刀。批注写着:"英者不骄,以忠立世;奇者不诡,以智破敌;猛者不躁,以勇护友。"风从凌州吹来,掠过歙溪的水面,带着水汽与烟火的气息,像那三位生死与共的同袍,永远活在了彼此的刀光水火里,也活在了梁山永不褪色的传奇里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李俊起义之大唐重现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