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50章 残阳下的归程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李俊起义之大唐重现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钱塘江的秋潮拍打着赭色崖壁,溅起的水花混着血腥味在风中弥漫。邹润摸着额角那道月牙形伤疤,看着江面上漂浮的断矛残甲,喉结忍不住滚动了两下。三天前方腊的皇宫在烈火中坍塌时,他正背着被流矢射穿肩胛的邹渊往后撤,老叔公最后那声“回登云山去”还像烙铁般烫在耳窝——如今背上只剩半幅染血的青布衫,是从尸堆里好不容易扒出来的。

“邹大哥,要走了?”阮小七光着膀子蹲在礁石上,手里把玩着枚方腊军的青铜符牌,黝黑的脊梁上还留着箭镞划过的红痕。他身后的临时营地里,三十来个梁山弟兄正默默地收拾行囊,断了臂的武松由施恩搀着,正将智深和尚的禅杖往马背上捆,那根水磨镔铁杖上的血痂己经发黑。

邹润扯了扯被硝烟熏得发硬的头巾,露出满是胡茬的下巴:“俺叔公的骨灰得送回家。”他的声音有些沙哑,那天在清溪洞的乱战中,邹渊为了掩护他躲开方腊侄子方杰的画戟,被钉穿了小腹,临死前攥着他手腕的力气大得像铁钳。登云山的喽啰们当年跟着叔侄俩投奔梁山时,总说等功成名就便回去重修山寨的聚义厅,如今活着的怕是只剩他一个了。

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,宋江披着件半旧的紫罗袍过来,腰间玉带松垮垮地挂着,鬓角的白发比出征前多了大半。他身后跟着吴用,军师正低头用麻绳捆扎一摞阵亡弟兄的花名册,手指在“林冲”“董平”的名字上顿了顿,终究还是用力勒紧了绳结。

“润儿,”宋江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,他从怀里摸出锭银子递过来,“登云山偏远,这点盘缠你……”

“宋公明不必多礼。”邹润抬手挡开了银子,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,“俺们叔侄俩上山时,图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。如今酒肉没了,弟兄们也没了,留着这银子给谁花?”他望着远处江面上盘旋的乌鸦,忽然想起刚上梁山那年,邹渊带着他在断金亭跟李逵比摔跤,老叔公把李逵的胳膊拧脱臼时,周围弟兄们笑的震天响。

吴用叹了口气,从行囊里取出张折叠的羊皮纸:“这是登云山一带的舆图,去年征田虎时特意画的。你顺着富春江往上游走,过了桐庐县往西拐,记得避开官差设卡的青石渡。”他顿了顿,又从袖中摸出枚铜制的梁山令牌,“若是遇到难处,凭这个去济州府的‘聚贤楼’,掌柜的会给你安排。”

邹润接过舆图时指尖微颤,羊皮纸边缘己经磨得起了毛。他忽然想起三打祝家庄时,也是吴用给的计策,让他扮作祝家庄的庄客混进去放火。那时的军师总爱摇着羽扇笑,如今扇子早不知丢在了哪个战场,只剩两鬓风霜。

“走了!”阮小七把符牌往江里一扔,哗啦一声站起身,“俺去石碣村寻哥哥们,邹大哥保重!”他跳上那艘缴获的小渔船,解开缆绳时,船板上的血迹在潮水里晕开,像朵转瞬即逝的红牡丹。

邹润最后看了眼临时营地,武松正用仅剩的左手抚摸禅杖,鲁智深圆寂前坐化的那棵松树,如今只剩下半截焦黑的树桩。林冲临终前托他照看的那杆丈八蛇矛,被方腊的喽啰折成了两段,此刻正斜插在沙地里,像个绝望的感叹号。他猛地转身,将邹渊的骨灰坛紧紧抱在怀里,那陶坛被体温焐得温热,仿佛老叔公还在低声叮嘱他山路难行。

出了睦州地界,官道旁的驿站都挂着“捉拿梁山余孽”的告示,邹润把头发打散遮住额角的伤疤,换上身粗布短打,装作挑脚夫的模样。路过婺州城时,城门口的兵丁正在盘查过往行人,他听见两个老兵闲聊,说朝廷己经下旨,要把宋江、卢俊义这些“功臣”都召进东京受封。

“受封?”邹润冷笑一声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李俊起义之大唐重现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挑着担子往僻静的小路拐去。他想起征方腊前,李逵在聚义厅里拍着桌子骂,说朝廷里的奸臣没一个好东西,当时宋江还把他喝退了。如今想来,黑旋风的话倒是比那些文绉绉的诏书实在多了。

这天傍晚,他在山坳里的破庙里歇脚,正要点火烤干粮,忽然听见门外有脚步声。三个穿着官服的人举着火把闯进来,为首的瘦高个腰间挂着把弯刀,看见邹润脚边露出的半截朴刀,立刻大喝一声:“拿下!”

邹润早有防备,一个翻滚抄起朴刀,刀背“啪”地拍在瘦高个的手腕上,弯刀当啷落地。另两个捕快刚要上前,被他瞪着眼喝退:“俺是登云山邹润,要拿俺先问问这刀!”他故意把嗓门提得老高,当年在登云山当寨主时,这名号在浙西的绿林里还算响亮。

瘦高个捂着发麻的手腕,盯着邹润额角的伤疤忽然变了脸色:“原来是邹寨主!小人有眼无珠……”他慌忙捡起弯刀,带着手下屁滚尿流地跑了,连火把都落在了地上。

邹润看着他们的背影,忽然觉得眼眶发酸。当年在登云山,叔侄俩带着几百号弟兄,虽然日子清苦,却不用看谁的脸色。春天在山上采笋,秋天去河里捕鱼,遇到贪官污吏就抢了他们的粮车分给出村的百姓,哪像在梁山这般,打了胜仗还要提心吊胆。

走了约莫半月,终于望见登云山的轮廓。那座熟悉的山峰在暮色中像头伏卧的巨兽,半山腰的寨门虽然有些破败,旗杆上却还飘着面褪色的“登”字旗。邹润加快脚步往上走,快到寨门时,忽然从两侧的树林里射出几支箭,擦着他的耳边钉在树干上。

“来者何人?”树上传来个年轻的声音,带着几分警惕。

邹润把骨灰坛放在地上,扯掉头上的破布:“告诉你们大头领,邹润回来了。”

寨门“吱呀”一声开了道缝,几个拿着刀枪的喽啰探出头来,看清他的模样后都愣住了。其中个满脸雀斑的后生忽然大叫一声:“是二寨主!二寨主回来了!”转身就往寨子里跑,草鞋踩在石板路上噼啪作响。

出来迎接的是当年邹渊的副手王二郎,他头发己经花白,看见邹润时嘴唇哆嗦着,半晌才挤出句:“二寨主,你可算……”话没说完就抹起了眼泪。邹润这才注意到,寨子里的喽啰大多是些半大的孩子,脸上还带着稚气,想来是这两年新招的。

聚义厅里的石桌积着层薄灰,邹润亲手将邹渊的骨灰坛放在主位上,又点燃三炷香。烟雾缭绕中,他仿佛看见老叔公正坐在那里喝酒,粗陶碗碰到石桌发出当当的声响。王二郎说,自从他们叔侄俩投奔梁山后,官府多次派兵围剿,原来的弟兄死的死、散的散,若不是靠着地形险要,恐怕连这山寨都保不住。

“以后俺不走了。”邹润看着厅外的落日,余晖正染红远处的山谷,“咱们重新整治山寨,多开些梯田,再把那眼枯井淘淘。”他想起宋江在江边说的“衣锦还乡”,忽然觉得,能守着这方山水,看着日出日落,或许才是最好的归宿。

夜深时,邹润躺在当年住的石屋里,听着窗外的虫鸣。月光透过石缝照进来,在地上映出斑驳的影子,像极了梁山弟兄们的面容。他摸了摸额角的伤疤,那里还隐隐作痛,却让他觉得踏实——至少,他还活着,还能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。

第二天清晨,邹润带着喽啰们去修复寨墙。当第一块石头被砌上去时,山脚下传来了清脆的鸟鸣。他抬头望去,只见朝阳正从山巅升起,将登云山的轮廓镀上了层金边,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。那些关于梁山的辉煌与惨烈,都随着钱塘江的潮水远去了,只剩下这山间的风,还在低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李俊起义之大唐重现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