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夏后雾山的萤火虫提着灯笼飞来,灵语堂的守心灯旁,总围着些细碎的光点,是被暖光吸引来的小灵体。苏晚整理姥爷的墨锭时,发现木匣底层刻着行小字:“灵语不灭,灯影不绝”,忽然想起林肃说的“守界人要修新谱,记录近年的灵事”。
“该给新谱起个名。”苏晚坐在供案前,指尖蘸着姥爷的墨,在宣纸上写下“影缝新记”,“记这些年人与灵的故事,也算给姥姥和姥爷的秘档续个章。”
玄渊站在她身后研墨,墨灵们趴在砚台上帮忙转墨锭,墨香混着守心灯的暖光,在纸上晕出淡金的边。笛灵从竹笛里飘出来,用灵气在“新记”旁画了个小灯笼,灯笼里坐着个笛灵,正对着墨锭吹笛——是它自己的样子。
“得让每个灵都留下记号。”林月抱着绣绷走进来,上面绣着幅“百灵图”:墨灵趴在砚台上,布灵躲在旧帕里,木灵攀着老椿树,小红牵着红线绕着布偶,菖灵藏在菖蒲叶下,个个栩栩如生,“以后谁来灵语堂,都能认出它们。”
张老汉也揣着布包来,包里是双新布鞋,鞋帮上绣着朵梅花,是布灵帮他描的样:“我婆娘总说‘鞋要合脚,故事要暖心’,这双鞋就留给灵语堂,谁要是走累了,能歇歇脚。”
陈砚带着孩子们送来新抄的笛谱,谱子末尾添了段童声哼唱的注解,是孩子们跟着笛灵学的:“春溪笛,唤灵醒,灵语暖,人间宁”——字迹歪歪扭扭,却透着认真。
阿禾的弟弟捧着陶罐跑来,里面是溪畔的菖蒲,菖灵从罐里探出头,往苏晚的“影缝新记”上跳,用根须沾着墨汁画了片小叶子,叶尖还带着露水的痕迹。
守心灯的光越来越亮,暖光里飘着无数淡色的烟,是这些年在灵语堂停留过的灵体:纸灵捧着半页旧书,墨灵推着小墨锭,线灵牵着红线绕成圈,木灵抖落新抽的嫩芽……它们在光里慢慢聚成幅画,画的是灵语堂的全貌,堂外站着姥姥和姥爷,正往里面望,脸上带着笑。
“他们都在看呢。”老书灵的声音有些哑,灵媒鼎的烟与灯影交织,凝成姥姥的身影,她伸手拂过苏晚写的“影缝新记”,字迹忽然亮了些,“清禾说过,‘守界人的最终使命,是让影缝里的光,照进每个人心里’。”
苏晚看着画里的身影,忽然明白“影缝”从来不是隔阂,是连接——连接过去与现在,连接人与灵,连接那些藏在旧物里的记忆与未说出口的暖。就像姥爷的墨锭里藏着牵挂,姥姥的竹笛里藏着春风,守心灯的光里藏着无数灵体的笑,最终都在这“影缝新记”里,汇成了生生不息的暖。
玄渊轻轻握住她的手,指尖往窗外指:雾山的溪水正顺着光的方向流淌,溪面上漂着孩子们放的莲花灯,灯影里藏着笛灵的笛声,藏着线灵的红线,藏着每个记着“暖”的人的心。
“该添最后一笔了。”玄渊的声音很轻,带着笑意。
苏晚蘸饱墨汁,在“影缝新记”的末尾写下:“春有溪声唤灵醒,冬有灯影续暖章。影缝虽浅,光可渡之;人心虽隔,爱可连之。”
落笔的瞬间,守心灯忽然爆出璀璨的光,将整个灵语堂照得如同白昼。供案上的秘档与新记轻轻合拢,封面的“芸香阁秘档”与“影缝新记”交相辉映,像两代人的手,终于在时光里紧紧相握。
风穿过堂门,带着满室的墨香、花香、灵语香,往雾城的每个角落飘去。苏晚知道,这故事不会结束——新的灵体还会来,新的记忆还会写,新的暖还会在影缝里慢慢发芽,就像姥姥的菖蒲年年青,姥爷的墨锭岁岁香,她和玄渊会守着这灵语堂,守着这灯影,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知道:
影缝深处有光,岁月尽头有爱,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牵挂,从来都不是遗憾,是等着被续写的暖章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8W8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