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71章:扫尘涤垢除旧晦,理线整绷纳新阳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70年代我的空间无人能查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8WH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(腊月二十七的晨光带着点怯意,透过薄云洒在积雪上,反射出细碎的光,像谁在雪地里撒了把碎银。林晓拿着把竹扫帚站在李大爷家的院门口,扫帚枝是新换的,带着青绿色的潮气,扫过冻硬的地面时发出“簌簌”的响,像在跟陈年的灰尘道别。院里的老槐树落尽了叶子,枝桠在晨光里勾出疏朗的轮廓,树洞里的冰丝线己经化了大半,剩下的几缕缠着片枯叶,在风里轻轻晃,像串微型的风铃。)

“扫尘要‘三扫’,”李大爷拄着拐杖站在台阶上,棉帽的绒毛上沾着点雪粒,“扫房梁,去晦气;扫墙角,纳福气;扫院心,聚人气。”他用拐杖指着堂屋的房梁,那里积着层薄薄的灰,蛛网在晨光里泛着光,“1970年扫尘,你外婆总踩着高凳够房梁,宋队长就在下面扶着凳腿,说‘高处的灰得年轻人扫,才能把旧年的沉郁都扫走’。你看这扫帚,柄上得缠红绒线,是你外婆传下的规矩,说红线能‘镇住灰里的浊气’,让扫过的地方亮堂。”

(宋岩正踩着梯子擦窗棂,窗纸是新换的棉纸,透着淡淡的米黄,他手里的抹布浸过丁香水,拧干时滴下的水珠在窗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,映着他的影子,像幅倒悬的画。“这窗棂的积灰得顺着木纹擦,”他的袖口沾了点灰,却笑得眉眼弯弯,“李大爷说木头有‘记性’,积灰多了会‘憋气’,擦干净了才能‘透气’,开春时才能听见燕子的叫声。你看这窗台上的旧铜盆,是1970年洗脸用的,盆底刻着朵丁香,当年外婆总用它盛洗尘水,说铜盆能‘吸走灰气’,让水都带着亮。”他往盆里撒了把晒干的薄荷,叶片遇水舒展,在水面浮成圈淡淡的绿,“王婶说这叫‘添清’,让扫尘后的屋子带着点凉香,醒神。”)

小花抱着个竹簸箕在院里捡碎玻璃,簸箕里铺着块蓝布,是林晓给她缝的,布角绣着个小小的扫帚,针脚歪歪扭扭的。“林老师你看!”她举着块碎镜片,阳光透过镜片在墙上投下个亮斑,像颗跳动的星,“这是从仓库废墟里捡的,许叔叔说当年外婆的梳妆台上就有面这样的镜子,碎了后没舍得扔,说‘破镜也能照出新模样’。”她把镜片放进簸箕,蓝布上突然映出个模糊的影子,像1970年的外婆正站在窗前梳头,发间别着朵干丁香,和林晓现在别在衣襟上的那朵,形状一般无二。

(许明华扛着摄像机在屋里转,镜头扫过墙角的旧木箱,箱盖上的铜锁己经锈住,锁孔里塞着团旧棉线,是外婆当年用来防灰尘的。“家人们快看这灰尘!”他把镜头凑近箱底,灰层里嵌着点金黄的丝线,是当年绣活时掉落的,“这箱子可有故事!李大爷说1971年扫尘,宋队长就是在这箱子里找到外婆藏的绣稿,上面绣的‘雪原归牧图’还没完成,针脚里的灰和现在的一样,都是带着点土黄的‘岁尘’!”他突然蹲下来拍宋岩擦过的窗棂,木纹里渗出点水汽,在阳光下凝成小小的水珠,“你们看这水珠里的影子!是1970年的人在扫尘,动作跟林老师现在扫地的姿势重合了,连扫帚扬起的角度都分毫不差!”)

林晓把三层绣绷搬到院里的石桌上,绷上的布换了新样式,正绣着扫尘的热闹场景:宋岩站在梯子上擦房梁,手里的抹布沾着灰,像朵灰色的云;林晓在扫院心,扫帚扬起的雪尘里混着金粉,是从灯笼上蹭下来的;小花举着簸箕在捡碎纸,纸片上的字迹依稀是“1970”;最妙的是“时光麦”的藤蔓,顺着墙根爬成道绿色的线,迷你绣绷上的画面都是扫尘的细节,有1970年的粗布抹布,有2024年的消毒湿巾,还有未来的智能除尘机器人,却都在藤蔓上连成串,像条跨越时空的除尘线。她往宋岩的鞋底绣了朵小丁香,刚下针,就见梯子上的宋岩突然低头看了看鞋,笑着说:“这鞋底沾了点金粉,像踩着星星扫尘呢。”

(堂屋里的旧书架积着厚厚的灰,架上摆着几本线装书,书脊都磨得发亮,其中本《绣谱》的封面上,外婆的签名还依稀可见,墨迹被岁月晕得有些模糊,却依然能看出笔锋里的认真。林晓用软毛刷轻轻扫着书脊,灰尘扬起的瞬间,在阳光下泛成小小的雾,里面竟混着点银线的闪光,是当年绣线断裂后留下的碎屑。“这书得倒着放扫尘,”李大爷在旁边指点,“说书页里的字见了灰会‘打瞌睡’,倒过来抖一抖,才能让字‘醒’过来,开春时读着才有劲。”他指着书架最上层的空当,“当年你外婆总在这儿摆个青瓷瓶,插着干丁香,扫尘时就拿下来擦,说‘花香能压住书的霉气’,瓶底的灰至今还留着个圆圆的印。”)

宋岩抱着摞旧衣物从厢房出来,衣服都用蓝布包着,布角绣着个小小的“藏”字,是外婆的针脚。“这些是1970年的知青服,”他把布包放在石桌上,解开绳子时扬起阵灰,“李大爷说扫尘要‘清旧物’,但不能扔,得洗干净了收着,说旧物里藏着‘岁魂’,留着能给新年添底气。你看这衣服的补丁,都是用丁香花布打的,当年外婆总说‘补丁要像花,才能让穿的人心里亮’。”他往盆里倒了些皂角水,是前几天熬的,泡沫细腻得像雪,“王婶说这水得用雪化的,说‘雪水净,能洗去旧年的浊’,洗出来的布带着点凉白气,像刚从春天里捞出来的。”

(午后的阳光变得暖和起来,晒得人身上发懒,院角的积雪开始融化,顺着石板缝往地下渗,发出“滴答滴答”的响,像在给扫尘的人们打拍子。“时光麦”的藤蔓顺着墙根爬进了堂屋,嫩绿色的卷须缠着书架的腿,70年代我的空间无人能查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70年代我的空间无人能查最新章节随便看!迷你绣绷上的画面换成了晒旧物的场景:1970年的人把棉被铺在麦秸垛上晒,棉絮里的阳光味道能飘出老远;2024年的人用晾衣架晒衣物,红绒线在风中飘成条彩带;未来的人则用烘干机,机器上的花纹是麦浪和丁香,和现在院里的老槐树一般模样。“这藤蔓成了咱家的‘扫尘向导’了!”王婶拿着件旧棉袄出来晒,袖口的补丁是朵丁香,“你看这绣绷上的旧物,跟咱翻出来的一样,连棉袄上磨破的洞都在同一个位置,连掉了颗纽扣的那件都有!”)

许明华收到个快递,是位老知青寄来的,里面是把牛角梳,梳齿上缠着点白发,梳背刻着“洁”字,刻痕里嵌着点灰,像藏着半个世纪的风霜。“他说这是当年你外婆用的,”许明华把梳子在阳光下照了照,梳齿间的灰被晒得发白,“扫尘那天,她总用这梳子梳头,说‘头发清了,心里也清了’,梳下来的头发就埋在老槐树下,说‘让旧发养新枝’。”梳子刚碰到林晓的头发,就见梳齿间落下根极细的银线,是她绣活时缠在发间的,线落在地上,竟和1970年照片里外婆梳下的头发,在雪地上摆成了同样的形状。

(傍晚时,扫尘的人们都坐在院里歇脚,石桌上摆着刚沏的丁香茶,茶杯里的热气混着扫起的灰尘在半空凝成小小的云,像幅流动的画。李大爷喝着茶,给大家讲过去的事:“1970年扫尘,仓库的梁上扫出个布包,里面是你外婆没绣完的帕子,上面绣着半朵丁香,旁边还压着颗麦种,宋队长说那是‘藏在灰里的春’,后来就把麦种种在了第七亩地,那年的麦子长得特别好。”他往老槐树下撒了把扫起的灰尘,“老辈人说灰尘里藏着‘岁的脚印’,撒在树根下,能让树记得过去的日子,来年长得更旺。”)

林晓把绣好的扫尘图展开,图上的庭院和现实中的正好重合,布上的灰尘仿佛还在飞扬,把1970年的清、2024年的净、未来的明,都织成了一幅会呼吸的画。“你看这图里的布包,”她指着布角,“像不像当年仓库梁上的那个?”宋岩凑过来看,布上的帕子绣着半朵丁香,旁边的麦种泛着金黄,和李大爷说的情景一模一样。“它们一首都在,”宋岩拿起块刚晒好的布,递给林晓,“在这阳光里,在这皂角香里,在每件旧物的纹路里。”顶针在他指尖蹭了下,突然映出1970年的傍晚:外婆和宋岩爹坐在扫干净的仓库里,整理着翻出来的旧绣线,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们身上,线轴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,像根牵着岁月的线。

(“时光麦”的藤蔓在暮色里轻轻晃,所有迷你绣绷上的字都连成了一句话:“扫尽尘埃迎岁暖,理齐针线待春归”。有片叶子垂下来,落在刚晒好的旧棉袄上,叶面上的小绣绷映出串图案:扫帚、抹布、绣绷、麦种,像串藏在时光里的密码。林晓把这片叶子夹进外婆的日记本,刚合上,就见纸页自动翻开,露出夹着的张旧清单,上面记着1970年扫尘的物件,和现在翻出来的分毫不差,连那半朵丁香帕子都在清单的末尾画了个小小的勾。)

暮色渐浓时,各家的灯都亮了起来,昏黄的光透过干净的窗纸照在雪地上,像块融化的黄油。宋岩正把整理好的旧物搬进厢房,每件都用红绒线系了个小结,线尾坠着片干丁香,说这样能“压住旧物的沉气”。“这厢房得留着扇窗,”他往窗台上摆了盆冬青,叶片上还沾着雪,“李大爷说让月光照进来,给旧物镀层银,来年拿出来用,就带着点仙气。”林晓往墙角的木箱里撒了把新麦种,种皮在灯光下泛着光,像给旧物添了点新的盼头。

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,是扫尘时捡到了旧硬币,在雪地里比谁的更亮,硬币的反光在暮色里跳,像无数颗小小的星。林晓靠在门框上,看着宋岩把最后一个布包放好,厢房的角落里,“时光麦”的藤蔓悄悄结了个小小的穗,穗子是嫩绿色的,像春天在里面藏了个小小的鼓点。她低头看了眼手里的顶针,上面沾着点灰尘和金粉,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。

她知道,这扫去的不只是灰尘,是1970年积在角落的沉郁,是2024年藏在缝隙的旧晦,是所有被岁月蒙尘的心意,都在这清扫里,找到了最清亮的模样。就像那根永远不断的绣线,一头拴着旧物的沉实,一头系着来年的新阳,而中间最暖的那段,是此刻庭院里的清净,是厢房里叠放的旧物,是红绒线打的小结,是所有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明朗,都在这一刻,凝成了不会黯淡的光。

(宋岩走过来,从口袋里掏出枚旧硬币,递到林晓手里。“扫尘时在房梁上找到的,”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“李大爷说这叫‘岁底拾金’,能给新年添财运。”林晓接过来,硬币上的锈迹里嵌着点银线,是当年绣活时掉落的,起来带着点温润的凉,像把半个世纪的光阴都握在了手里。厢房的窗台上,那盆冬青的叶片上,雪水正顺着叶脉往下淌,在盆沿积成个小小的水洼,映着两人的影子,像幅嵌在时光里的画。)

夜渐渐深了,各家的灯还亮着,照着扫干净的庭院,照着叠整齐的旧物,照着那架摆在石桌上的三层绣绷。绷上的扫尘图在灯光下泛着光,布上的扫帚仿佛还在挥动,把1970年的清、2024年的净、未来的明,都织成了一幅不会褪色的画。而画的角落里,留着块小小的空白,形状正好能容下两人此刻相视而笑的模样——那是属于他们的,独一无二的岁末印记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8WH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70年代我的空间无人能查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8WH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