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16日的杭州,中式别墅的飞檐在暮色里勾出柔和的轮廓。沈诗涵推开雕花木门,智能管家“小致”的电子音立刻响起:“欢迎回家,室内温度22℃,爷爷的米酒己温好,在餐厅酒柜第三层。”
1000平的别墅里,智能家居系统正无声运转——走廊的灯随脚步声渐次亮起,厨房飘来糖醋排骨的香气,书房的电脑屏幕自动点亮,显示着致腾资本的最新数据。这是父亲陈铭文的手笔,这位兼顾投资人身份的“家庭煮夫”,总说“科技要暖,才像个家”。
“诗涵回来啦?”奶奶沈露端着一坛酒从偏厅走出,坛口封着红布,“你小姑奶寄来的新酒,尝尝跟你爷爷的宁波米酒比,哪个更地道。”
餐厅里,爷爷沈浩华正用古法酒器分酒,陶碗碰撞的脆响里,混着爸爸切菜的声音。“沪上那几个老板,今天又有人来问移民的事。”爷爷呷了口酒,语气里带着不屑,“我说他们是糊涂了,现在往海外跑,不是自投罗网?”
沈诗涵坐下时,母亲沈芳刚从琪露食品厂回来,一身职业套装还没换,手里却捏着块给女儿留的排骨:“天津厂区的李红梅升职了,说要请咱们吃饭。”她把排骨塞进沈诗涵嘴里,“你爷爷说得对,沪上那些人,总觉得海外的月亮圆,忘了人家的金融圈是狼窝。”
陈铭文端着最后一盘菜上桌,围裙上沾着面粉:“今天看财经新闻,说有个沪上老板把资产转到瑞士,结果被当地银行冻结了,理由是‘来源可疑’。他在国内呼风唤雨惯了,到了那边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。”
沈诗涵想起前几天收到的消息:沪上那批60后、70后金融老板,有一半在偷偷办理移民,最想去的就是迈阿密。“他们不懂,”她给自己倒了碗米酒,酒液在碗里晃出琥珀色的光,“海外的华裔富二代,哪个不是白手起家?我在麻省理工的同学,父亲是东南亚船王,他照样在硅谷租车库创业,因为那边的规则里,‘家里有背景’从来不是底气。”
“这就是人性世故的好与坏。”爷爷放下酒碗,指节叩着桌面,“国内办事,多少讲点情面。你爸当年创业,我托老战友通个气,至少有人愿意听你把项目讲完;到了海外,人家只看你的报表有没有漏洞,你的价值够不够换一张入场券。”
奶奶给大家续上酒,忽然说起往事:“你太爷爷当年在宁波开钱庄,有个客户破产了,欠了一屁股债,你太爷爷没逼他,还借了笔钱让他东山再起。后来那人发达了,十倍还回来,说‘沈家人情重,不能负’。这就是国内的理——人活着,不光为钱,还为个‘情’字。”
沈芳笑了,给婆婆夹了块排骨:“就像琪露食品厂,李红梅夫妻俩能留下来,不光是因为他们能干,是咱们愿意给机会。换在海外的工厂,试用期没过就得卷铺盖走人,谁管你孩子交不交得起学费?”
书房的电脑突然“叮”地一声,是致腾资本的海外预警:迈阿密的华裔富豪圈里,有人在讨论“如何低价收购沪上老板的海外资产”。沈诗涵把消息转给大家看:“你看,他们眼里,那些跑路的老板不是同胞,是待宰的肥羊。”
爷爷的脸沉了下来:“海外的金融大佬都是狼性,你有价值时,他们把你当伙伴;没价值了,转头就啃你的骨头。国内再难,至少有个‘人情网’能兜着你,前提是你别做亏心事。”他指着沈诗涵,“就像你帮李红梅,她记你的好;你扶持京东,刘强东念你的情。这才是咱们的世道。”
夜深时,一家人移到客厅喝茶。窗外的月光透过雕花窗棂,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。小姑奶的酒和爷爷的米酒并排放在茶几上,香气混在一起,竟分不清哪个更醇厚。
“其实沪上那些人,”沈诗涵望着茶杯里的茶叶浮沉,“不是蠢,是被‘资本无国界’骗了。他们忘了,资本可以无国界,但人有根。离开这片土地的人情世故,就像树没了土,看着枝繁叶茂,风一吹就倒。”
父亲点点头,给女儿续上茶:“你奶奶说得对,钱是冷的,人是热的。国内的关系网看着复杂,其实是层缓冲垫,能帮你扛住些风浪。到了海外,那缓冲垫没了,真遇到事,只能自生自灭。”
沈诗涵想起自己在迈阿密的星特币兑换中心,墙上挂着的不是致腾资本的logo,是幅宁波老宅的水墨画。当时设计师问她为什么,她说:“让每个来换币的华裔知道,不管走多远,根还在这儿。”
临睡前,智能管家播报起明天的日程,沈诗涵却盯着手机里李红梅发来的消息:“沈会长,车间的工人说,想给您寄箱我们自己种的草莓,不值钱,但甜。”
她笑着回复:“替我谢谢大家,草莓留着给孩子们吃,我更想吃你们亲手做的泡面。”
别墅的灯光渐次熄灭,只有书房的电脑还亮着,屏幕上沪上老板们的移民申请数据在缓慢增长。沈诗涵知道,有些人总要撞了南墙才回头。而她能做的,就是守着这片有温度的土地,守着家里的米酒香,让那些愿意留下来的人,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安稳。
就像爷爷说的:“人情世故不是洪水猛兽,是过日子的底气。海外的月亮再圆,也照不暖没有根的人。”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ACV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