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12日的深圳,宝安区民治街道的秋阳把致一科技玻璃制品子公司的招牌晒得发烫。厂区门口的电子屏滚动着招聘信息,红底白字的数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:“普工月入8900元+奖金+年终奖,包吃包住,年龄18至65岁”。刚下班的王芳路过时,特意停下来多看了两眼——三个月前还是鸿兴玻璃的破旧厂房,现在己经成了周边求职者眼里的“香饽饽”。
“王姐,又来看热闹?”保安老李笑着递过来瓶星畅矿泉水,“今天上午来了个62岁的大爷,说在老家种了一辈子地,想来厂里当清洁工,人事部当场就录了。”
王芳望着电子屏上另一行字:“本科/大专学历员工月入1.35万+奖金,工作一年分100平宿舍,两年分200平发电公寓”。她的手机里刚收到丈夫的消息,说东莞的电子厂也在学致一的模式,给老员工分宿舍。“这日子,真是越过越有盼头。”
厂区里的广播突然响起:“请各部门负责人到12层办公大楼开会。”王芳加快脚步往质检车间走,路过第六间厂区时,看见60后的副总张建国正指挥工人调试新设备。这位老深圳人,原来是鸿兴玻璃的副总,现在在致一当副总,权限比以前当总经理时还大。
“王芳,这批光伏玻璃的质检报告出来了吗?”张建国的嗓门洪亮,手里的图纸上密密麻麻标着参数,“汕头子公司等着这批货装机呢,可不能出岔子。”
“张总,早就好了。”王芳递过平板电脑,“合格率100%,比上周又提高了0.5个百分点。”她看着老领导鬓角的白发,突然想起鸿兴破产时,他蹲在车间里抽烟的样子,“您现在可比以前精神多了。”
张建国哈哈笑起来,指着身后的22层公寓楼:“能不精神吗?致一给我分了套150平的大户型,屋顶的光伏板发的电,够我跟老伴用的,每个月电费都省了。”他掏出手机,展示孙女在公寓楼下玩耍的视频,“这楼里有食堂、有健身房,比老家属院强十倍。”
中午的食堂里,自助餐的蒸汽在玻璃幕墙后凝成白雾。穿蓝色工装的普工和穿白衬衫的大学生坐在一起,餐盘里都是星畅的有机蔬菜和本地海鲜。95后的技术员小林正给65岁的清洁工赵大爷讲智能手机:“赵叔,您看致腾APP上能查工资明细,还能预约体检,可方便了。”
赵大爷笑得合不拢嘴,手里的筷子夹着块红烧肉:“我这辈子没拿过这么高的工资,8900块啊,比我儿子在工地干得还多。”他指着窗外的公寓楼,“等干满两年,就能分200平的房子,到时候让我孙子来这儿上学。”
张建国端着餐盘坐在他们旁边,看着这一幕突然感慨:“以前在鸿兴,普工和大学生吃饭都分开坐,现在致一搞‘混餐制’,说‘都是靠双手吃饭的,没高低之分’。”他舀了勺汤,“就冲这点,我这把老骨头,也得再干十年。”
下午的招聘现场更热闹了。本科毕业的小吴拿着简历,指着“1.35万月薪”的字样问人事部:“真的工作一年就分100平宿舍?”
“当然。”招聘专员点开致一的内部系统,展示着员工宿舍的照片,“100平是两居室,200平的公寓带智能玻璃幕墙,能自动发电,冬天不用开暖气都暖和。”
小吴的眼睛亮了:“我学的材料专业,正好能去研发部。”他填表时,瞥见旁边一位58岁的大叔正在登记,工种是“仓库管理员”。
“大叔,您这年纪也能来?”小吴有点惊讶。
大叔笑了:“人家致一不看年龄,看本事。我在国营玻璃厂管了三十年仓库,闭着眼睛都知道货在哪。”
夕阳西下时,22层公寓楼的灯光次第亮起。王芳站在自己分到的100平宿舍里,看着丈夫和儿子在阳台上安装致一送的智能晾衣架,突然觉得电子屏上的工资数字,远不如此刻的烟火气实在。
张建国在办公室整理完报表,望着窗外的厂区——六间厂房的机械臂还在运转,12层办公大楼的灯光像串明珠,22层公寓楼的光伏板在余晖里闪着金光。他知道,这座由老厂房蜕变而来的新厂区,不仅给了3万人工作,更给了3万个家庭“有奔头”的日子。
而那些写在招聘信息上的承诺,正在每个员工的生活里,一点点变成现实。就像食堂里那位65岁的赵大爷说的:“致一给的不只是工资,是让咱普通人,也能摸到好日子的边儿。”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C6L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