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3章 日军扫荡:尹家庄的地窖藏粮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麦田里的军魂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鸡叫头遍时,项母就听见了远处的马蹄声。她摸黑推醒李翠花,两人手忙脚乱地把最后一袋麦种搬进地窖。潮湿的泥土沾在粗布褂子上,混着汗水贴在后背上,冰凉得像块铁。

“快把和沐抱进来!” 项母的声音压得发颤。她扳动炕角的石板,露出个仅容一人爬行的洞口,里面黑黢黢的,弥漫着红薯窖特有的甜腥味。去年挖这地窖时,项父特意让八路军的工兵来看过,说能防炮弹轰炸,现在成了全村最后的指望。

李翠花把孩子裹进项建国的旧军装,小家伙在梦里咂着嘴,小拳头攥着片干枯的艾叶。地窖里己经挤满了人,张婶抱着只下蛋的老母鸡,王二柱的媳妇揣着刚满月的婴儿,还有个瞎眼的老奶奶,手里始终攥着个装着灶心土的布包 —— 那是她孙子的骨灰,上个月在炮楼战斗中牺牲的。

“别出声!” 项父的声音从洞口传进来。老人用干草把入口盖好,又往上面泼了瓢猪粪,刺鼻的臭味能遮住粮食的气息。他的拐杖斜靠在炕边,竹节处被磨得发亮,里面藏着三颗手榴弹,是项建国托人捎回来的。

地面上传来 “哐当” 一声巨响,是鬼子踹开院门的声音。李翠花赶紧捂住和沐的嘴,婴儿被憋得蹬腿,小脚丫踹在她的胸口,疼得她差点喘不过气。地窖顶的泥土簌簌往下掉,有人的牙齿在打颤,发出细碎的磕碰声。

“都给我出来!” 保长的公鸭嗓在院里回荡,带着谄媚的尖细,“皇军说了,交出粮食就不杀人!藏粮的,搜出来满门抄斩!”

日军的皮靴踩在院子的石板上,发出整齐的 “咔咔” 声。李翠花数着脚步声,一共来了十二个人,有两个还在咳嗽 —— 张大爷说过,鬼子的队伍里流行着疟疾,奎宁片比黄金还金贵。

地窖里的油灯忽明忽暗,映着一张张惊恐的脸。王二柱的媳妇突然 “啊” 了一声,她怀里的婴儿尿了,温热的液体顺着衣襟往下淌。项母赶紧把孩子抱过去,解开自己的棉袄裹住,皱巴巴的塞进婴儿嘴里,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爱。

“搜!给我仔细搜!” 日军小队长的吼叫震得地窖顶掉土。李翠花听见他们砸破水缸的声音,还有翻箱倒柜的哗啦声,最让她心疼的是那口熬粥的铁锅,被刺刀捅出个窟窿,以后再也不能用了。

项父在地窖口外故意咳嗽了两声。他拄着拐杖慢悠悠地挪到柴房,假装在翻找柴火,把鬼子的注意力引过去。柴房里藏着半缸黑豆,是留着做种子的,他用稻草盖得严严实实,上面还撒了把灶灰。

“老头,粮食藏哪了?” 个戴眼镜的鬼子用刺刀挑着项父的烟袋,铜锅上的红布条晃悠悠的 —— 那是李翠花用和沐的胎发绣的,说能辟邪。老人往村西头指了指,假牙在嘴里打滑:“都… 都给八路运走了,小的不敢藏。”

地窖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。李翠花摸着自己的胸口,那里藏着和沐的生辰八字,是项母求庙里的老道算的,说能保平安。她听见日军往马车上搬东西的声响,有口大缸被抬走了,里面装着全村凑的救命粮,现在怕是要喂了鬼子的马。

突然,和沐 “哇” 地哭了起来。李翠花赶紧把塞进他嘴里,却忘了自己早就没奶了。婴儿的哭声在地窖里回荡,像根针要把这脆弱的安宁刺破。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麦田里的军魂 项母摸出块冰糖,是用项建国的津贴换的,偷偷塞进孩子嘴里 —— 甜丝丝的味道果然让他止了哭。

“什么声音?” 院子里的日军起了疑心。李翠花听见脚步声往炕这边来,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。她想起项建国教的暗号,用手指在墙壁上敲了三长两短 —— 这是让地道里的八路军准备战斗的信号,虽然她知道村里只有两个受伤的兵。

就在日军的刺刀快要挑到草堆时,村东头突然响起枪声。项父故意打翻了煤油灯,火苗 “腾” 地蹿起来,把柴房烧得通红。“八路来了!” 老人的喊声里带着豁出去的决绝,他抓起拐杖里的手榴弹,咬掉引线就往院外扔。

爆炸声响起时,地窖里的人都松了口气。项母扳开通风口的石板,新鲜空气涌进来,带着硝烟和焦糊味。李翠花抱着和沐爬出来,看见项父被两个日军按在地上,嘴角淌着血,却还在骂:“狗娘养的小鬼子!”

张大爷不知从哪钻出来,举着把铡刀砍向日军的马腿。老马受惊,把背上的粮食掀了一地,黄澄澄的麦粒在阳光下滚得满地都是。“抢粮啊!” 老人的嗓子喊得冒血,村民们从各自的地窖里钻出来,抱着粮食就往地道里跑。

李翠花刚把和沐递给项母,就被个鬼子抓住头发。她抓起灶台上的菜刀,闭着眼睛砍过去,却被对方一脚踹在肚子上。疼得她蜷缩在地上时,看见小石头举着汉阳造冲过来,枪托砸在鬼子的后脑勺上,红布条在风中飘得像团火。

战斗结束时,夕阳把尹家庄染成了血色。项父躺在门板上,胸口的血窟窿里还在冒泡,手里却死死攥着半袋麦种。李翠花把和沐放在老人身边,婴儿的小手抓住爷爷的手指,像是在做最后的告别。

张大爷用铡刀给牺牲的人收尸,每具尸体旁都放着把麦粒。“这是咱的根,” 老人的眼泪滴在麦种上,“到了那边,也得种出麦子来。” 他给项父整理衣襟时,发现怀里还揣着张油纸,里面是李翠花写的信,说和沐会叫爷爷了。

地窖里的油灯又亮了起来,映着幸存的人们。李翠花把散落的麦种一颗颗捡起来,指甲缝里塞满泥土,像捧着碎金子。她知道,只要这些种子还在,只要人还在,尹家庄就烧不垮,中国就亡不了。

夜里,项母把项父的麦种撒进地窖的泥土里。“你爹说过,” 她的手指在黑暗中摸索着,把种子埋进的土里,“好麦子不怕埋,开春准能发芽。” 和沐在她怀里睡着了,小脸上还沾着爷爷的血,在油灯下泛着暗红的光。

李翠花翻开日记本,用烧焦的木炭写道:“民国三十二年冬,鬼子扫荡,损麦种半袋,亡父。和沐安好,地窖藏粮尚在。” 她把日记本藏进麦种袋里,觉得这粗糙的纸页和的麦粒一样,都是能熬过寒冬的希望。

远处的炮楼还在冒烟,像支巨大的烟袋锅在黑夜里燃烧。李翠花抱着和沐站在地道口,望着天上的星星,忽然觉得项建国他们就在那些星光里。她对着星空轻声说:“家里都好,麦子也安好,等你们回来收。”

风从地道口吹进来,带着泥土和麦种的气息,像是在回应她的话。地窖里的麦种在黑暗中静静躺着,等待着春天的到来,等待着被播撒到这片饱经苦难却从未屈服的土地上,生长出又一季的希望与力量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麦田里的军魂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