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壕里的泥浆冻成了硬块,项建国把冻裂的手指塞进腋窝焐着。通信员刚送来的家书被他揣在贴胸口的口袋里,粗布信纸己经被体温焐得发软,边角却依然锋利,硌得肋骨生疼 —— 像极了李翠花纳鞋底时特意留的硬茬。
“念给咱听听。” 小石头凑过来,军帽上还沾着昨晚埋设地雷时蹭的黄土。这孩子自从土炮战立了功,就总爱往项建国身边凑,说要学认字,以后也能给家里写平安信。他的手指在冻裂的枪身上,那里还留着麦种炮炸膛时溅的铁屑。
项建国把信纸展开,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,有些笔画被泪水泡得发晕。李翠花只上过三个月夜校,是项建国参军前逼着她去的,说 “万一我牺牲了,你得能给娃写清楚他爹是干啥的”。现在看来,那些在马灯下苦学的笔画,终于派上了用场。
“爹没了。” 项建国的声音突然卡住,喉咙像被塞进了团棉花。信纸在寒风中簌簌作响,李翠花写的 “日军扫荡” 西个字被炮火熏得发黑,下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坟头,旁边站着个抱孩子的女人,应该是她自己。
小石头的眼泪突然掉下来,砸在项建国的手背上。这孩子的爹是王铁蛋的通讯员,上个月在炮楼战斗中被流弹打中,到死手里还攥着封没送出去的家书。他抹了把脸,从怀里摸出块冻硬的红薯:“吃点吧,张大爷托人捎来的,说能顶饿。”
项建国咬了口红薯,冰碴子硌得牙床生疼。信里说,爹是抱着手榴弹和鬼子同归于尽的,最后还喊着 “让俺儿子回来收麦子”。李翠花特意画了个麦种的图案,旁边写着 “埋在坟头了,开春能发芽”,字迹被泪水晕成了团蓝黑色 —— 她用的是项建国捎回去的钢笔水,平时舍不得用。
“和沐会抓东西了。” 项建国念到这句时,嘴角忍不住翘了翘。信里画着个胖乎乎的婴儿,小手抓着片艾叶,旁边标着 “你的鞋里的”。他想起临走时往鞋里塞的艾草,没想到现在成了儿子的玩具,心里又暖又酸,像揣着块化了一半的冰糖。
战壕外传来炊事员的吆喝声,今天的早饭是掺着野菜的糊糊。项建国把信纸叠成小方块,塞进步枪的枪托里 —— 那里有个他特意凿的小洞,专门用来藏家书,比揣在怀里安全,还能让枪也沾点家的气息。
“俺也想给俺娘写封信。” 小石头捧着个空罐头盒,里面放着半截铅笔头。这是他从鬼子的尸体上捡的,笔杆上还刻着 “大日本帝国” 的字样,被他用刺刀刮得只剩模糊的印子。“就说俺没给她丢人,炸翻了鬼子的摩托车。”
项建国接过铅笔,在撕下来的烟盒纸上写下 “平安” 两个字。他的手指在炮火中磨出了厚厚的茧,握笔时抖得厉害,笔画歪得像战壕里的地雷引线。“再画个这。” 他用铅笔在旁边画了颗麦粒,得像是刚从麦穗上摘下来的。
通信员突然在战壕那头喊:“项班长,团长叫你!” 项建国把烟盒纸递给小石头,抓起身边的汉阳造。枪托里的家书硌得他手心发痒,像揣着团火,烧得他浑身是劲 —— 李翠花在信里说 “等你回来种麦子”,他得活着回去兑现这个承诺。
团长的指挥部设在被炸塌的土地庙里,神龛上的泥像缺了条胳膊,却被人用红布仔细裹着。地图摊在供桌上,上面用图钉按着几块红薯干,代表日军的炮楼位置。“你带一个班,今晚摸进王家屯。” 团长往他手里塞了张草图,“炸掉鬼子的粮仓,断他们的后路。”
项建国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尹家庄,那里被李翠花画过无数次。他想起信里说的 “地窖藏粮尚在”,想起坟头那粒焦黑的麦种,突然觉得这场战争就像播种 —— 他们在前线埋下炸药,家人在后方埋下种子,等春天到来,总会长出点什么。
出发前,项建国在土地庙的泥像后写了封回信。没有信纸,就用刺刀在墙上刻:“爹的仇记着,和沐的样子记着,麦种的事也记着。等把鬼子打跑,俺就回家,和你一起种麦子。” 刻到最后一笔时,刺刀尖突然断了,在墙上留下个圆圆的点,像颗的麦粒。
夜袭很顺利,项建国他们摸到粮仓时,鬼子的哨兵正在打盹,枪靠在粮囤上,刺刀上还挂着块偷来的花布 —— 像是李翠花做棉袄用的那种蓝印花布。小石头用自制的手榴弹炸开粮囤,金黄的麦粒哗哗地流出来,在月光下泛着的光,像条流淌的小河。
撤退时,项建国往口袋里装了把麦粒。这是王家屯的麦子,被鬼子抢来的,现在该物归原主了。他想带回尹家庄,种在项父的坟头,让那粒焦黑的种子有个伴,也让爹看看,他们不仅守住了自己的麦子,还夺回了别人的。
回到战壕时,天快亮了。项建国把麦粒小心翼翼地包好,和李翠花的家书放在一起。他摸了摸枪托里的信,仿佛能听见儿子的笑声,看见李翠花在油灯下写字的模样。战壕外的晨雾里,隐约传来了鸡鸣声,像极了尹家庄的那只老公鸡,在提醒着人们,新的一天开始了。
他知道,只要这封平安信能送到家,只要那粒麦种能发芽,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。在这场漫长的战争里,家书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,麦种就是他们的信仰,支撑着他们在炮火中前行,等待着和平的曙光。
项建国把汉阳造扛在肩上,枪托里的家书随着步伐轻轻晃动,像是在回应着远方的期盼。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,心里默念着:“翠花,等着我,等我回去收麦子。” 这句话,他不仅是对家人说的,也是对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说的,对所有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说的。
新的战斗即将开始,项建国和他的战友们,带着家人的思念,带着对未来的希望,又一次投入到了抗击日寇的战斗中。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,只留下战壕里的脚印,和那些藏在枪托里的家书,见证着这场战争中的爱与勇气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