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行山脉的月光洒在张大爷的烟袋锅上,火星在图纸上投下跳跃的影子。项建国趴在碾盘上,用烧焦的木炭勾勒着地雷的草图,石块压着的纸角还留着弹孔 —— 这是从王班长炸飞的军装口袋里找出来的,上面沾着老班长的血和半粒麦粒。
“这引信得改改。” 张大爷用烟袋杆点着图纸上的导火索,铜锅上的红布条扫过 “压发式” 三个字,“上次小石头的罐头雷,仨才有一个响,浪费了不少炸药。” 老人的手指在图纸上摸索,指腹的老茧刮着粗糙的草纸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
项建国往砚台里倒了点桐油,把木炭研成墨汁。这是李翠花托人捎来的文房西宝,说 “识字的人得有支像样的笔”,现在成了画地雷图纸的工具。他在 “触发装置” 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麦秸垛,旁边标着 “尹家庄特产”—— 这是张大爷的主意,用晒干的麦秸做伪装,比树叶更能骗过鬼子的探雷器。
小石头蹲在碾盘下,往空罐头盒里塞着硫磺粉。这孩子的指甲缝里永远嵌着黑垢,是捣鼓炸药时蹭的,洗都洗不掉。“俺试过用驴粪蛋包炸药,” 他突然冒出一句,手里的罐头盒差点掉在地上,“鬼子的军犬闻不出来,就是威力小了点。”
张大爷 “噗嗤” 笑了,烟袋锅里的火星差点烫着胡子。“你这娃子,鬼主意比你爹还多。” 老人从怀里摸出个布包,里面是用硝酸钾晶体和猪油做的防潮层 —— 这是村里的老木匠琢磨出来的,去年在地道战里试过,能让地雷在水里泡三天还能响。
项建国的木炭笔突然顿住了。图纸上的地雷形状越来越像家乡的麦种,圆滚滚的,藏在土里不易被发现。他想起李翠花在信里画的坟头,突然在图纸角落添了个小小的十字架,旁边写着 “王班长之眼”—— 觉得老班长会保佑这些地雷多炸几个鬼子。
“得让妇女们也参与进来。” 张大爷磕了磕烟灰,火星落在图纸的 “绊发线” 位置,“她们纳鞋底的麻线结实,做引线比布条强十倍。” 老人往项建国手里塞了根麻线,是王二柱媳妇刚送来的,上面还留着纳鞋底时的顶针印。
深夜的祠堂里,油灯昏昏沉沉。村里的妇女们围坐在地雷图纸旁,手里的麻线在指间翻飞。李翠花的堂姐把麻线泡在桐油里,说这样能防蛀虫还防潮;张婶的手在炮战中被弹片划伤,却比谁都编得快,引线的结打得又紧又匀,像给孩子系的鞋带。
项建国在一旁给她们讲地雷的原理,用的是最土的比方:“这引信就像灶膛里的火种,碰一下就着;炸药是过年炸的鞭炮,攒多了就响得厉害。” 他拿起个做好的地雷,沉甸甸的,像揣着个小太阳,暖得人心里发慌。
突然,祠堂的门被撞开了,侦查员浑身是血地闯进来:“鬼子明天要进山清剿,带了探雷器!” 他从怀里摸出个铁疙瘩,是缴获的日军装备,上面的日文标识被刺刀刮得模糊不清,“这玩意儿能找出铁家伙,咱的地雷得换材料。”
张大爷抓起铁疙瘩掂量了下,突然往灶膛里扔:“烧红了看看!” 火苗 “腾” 地蹿起来,把铁疙瘩烧得通红。老人用钳子夹出来,往冷水里一淬,“滋啦” 一声冒出白烟:“是磁铁做的!咱用石头做雷壳,它就认不出来了!”
全村人连夜行动起来。男人们扛着镢头去河滩砸石头,女人们把麻线泡在尿里 —— 据说这样能让金属探测器失灵,是从被俘的伪军嘴里逼问出来的偏方。项建国和小石头在月光下改装地雷,把铁皮罐头换成掏空的石蛋,炸药里掺着砸碎的铁屑,照样能炸得鬼子血肉模糊。
天快亮时,第一颗石雷做好了。项建国在石蛋上刻了个 “项” 字,又让张大爷刻了个 “和” 字 —— 想让儿子也参与这场战斗。老人的刻刀在石头上滑动,火星溅在项建国的手背上,烫出个小小的燎泡,他却觉得比戴军功章还荣耀。
出发去埋雷前,李翠花的堂姐往每个石雷里塞了片艾叶。“俺妹子说,这玩意儿能安神。” 她的手指在石缝里塞得格外认真,“让这些雷睡安稳点,等鬼子来了再醒。” 晨雾里,一行行石雷被埋进土里,上面盖着麦秸和驴粪,像撒在地里的特殊种子。
项建国站在山岗上往下望,尹家庄的土地在晨光里泛着土黄色,埋着石雷的地方与其他地块毫无二致。他想起王班长说的 “最好的武器是让敌人看不见”,觉得这些藏在麦秸下的石雷,比任何步枪都厉害 —— 因为它们凝聚着全村人的智慧和勇气。
归队的路上,项建国把地雷图纸折成小小的方块,塞进汉阳造的枪托里。枪管上的弯度还在,却仿佛比以前更首了些。他摸了摸怀里的石雷碎片,是刚才试爆时特意留的,打算寄给李翠花,让她也看看这 “会爆炸的麦种”。
山风掀起他的衣角,露出里面的布条,上面是妇女们连夜绣的字:“石雷响,鬼子亡,家乡麦香飘太行。” 项建国的脚步越来越快,觉得这些文字和地雷一样,都带着股子钻劲儿,能穿透最坚硬的岩石,在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,炸出个光明的未来。
他知道,有了这些地雷,有了村民们的支持,他们一定能把鬼子赶出太行山,赶出中国的每一寸土地。这些凝聚着军民智慧的地雷,不仅是打击敌人的武器,更是希望的象征,预示着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。
项建国回头望了望尹家庄的方向,仿佛能看到村民们正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,看到妇女们在灯下缝制引线的场景。他握紧了手中的汉阳造,枪托里的地雷图纸硌得他手心发痒,像是在催促着他,快点回到战场,快点为牺牲的战友报仇,快点迎来和平的那一天。
阳光洒在太行山脉上,照亮了埋满石雷的土地。项建国的身影消失在山路上,留下一串坚定的脚印,像是在给这片英雄的土地,写下一首无声的战歌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