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7章 日军投降的消息:尹家庄的铜锣与哭嚎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麦田里的军魂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初秋的露水还没干,李翠花正在院子里翻晒秋收的红薯干。竹匾里的薯干泛着琥珀色的光,是用今年新收的蜜薯晒的,甜得能粘住牙齿。和沐蹲在旁边,小手抓着块碎薯干往嘴里塞,腮帮子鼓得像只小青蛙,额头上还留着昨天在麦秸垛打滚蹭的草屑。

村口突然传来铜锣声,“哐哐” 的响,急促得像救火。李翠花心里一紧,手里的木耙子 “哐当” 掉在地上 —— 上次这么敲锣,是鬼子来扫荡。她赶紧把和沐往怀里一搂,就往地窖跑,刚迈两步,就听见张婶的大嗓门穿透晨雾:“鬼子投降了!咱胜利了!”

木耙子在脚边转了个圈,李翠花愣在原地。和沐从她怀里挣出来,举着薯干往村口跑,小短腿倒腾得飞快。她这才反应过来,疯了似的往项母屋里冲,掀开门帘时,老太太正对着项父的牌位烧香,线香的青烟在晨光里扭成麻花。

“娘!鬼子投降了!” 李翠花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,抓着项母的胳膊使劲晃,银镯子撞在锅沿上,发出细碎的叮当声。牌位前的油灯被晃得火苗乱蹿,照亮了供桌上那半袋麦种 —— 这是从项父坟头刨出来的,今年春天种下去,收了满满三麻袋。

项母的手突然一抖,线香掉在地上。她摸了摸牌位上 “项老汉” 三个字,粗糙的指腹在木头上反复,突然捂住脸哭起来,哭声像被风揉碎的棉絮,飘得满屋子都是。李翠花这才发现,老太太的鬓角又白了好多,比去年冬天的雪还白。

和沐被铜锣声吸引,跟着村民往打谷场跑。张大爷正站在石碾上,手里的铜锣敲得震天响,烟袋锅掉在地上都没捡。他的孙子狗剩 —— 那个在疟疾里活下来的孩子,正举着红缨枪在人群里钻,枪杆上的红布条被风吹得像团火。

“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五……” 有个读过书的村民举着张油印报纸,声音发颤,“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!” 他的眼镜片在阳光下闪着光,报纸被攥得皱巴巴的,边角还沾着红薯泥 —— 准是从地里匆匆跑回来的。

打谷场突然安静下来,只有铜锣的余音在麦垛间回荡。李翠花看见王二柱的媳妇突然蹲在地上,抱着头呜呜地哭,她的男人去年在炮楼攻坚战里断了腿,现在还躺在炕上,听见消息后,用头撞着墙喊 “俺没白残废”。

哭嚎声像传染病似的蔓延开来。有个老婆婆把怀里的布包打开,里面是件小棉袄,针脚歪歪扭扭的 —— 这是她牺牲的孙子的遗物,孩子死时才十西,连枪都没摸过。她把棉袄往麦垛上摔,又赶紧捡起来搂在怀里,哭得撕心裂肺。

和沐被这阵仗吓哭了,抱着李翠花的腿要回家。她摸出块红薯干塞给儿子,自己的眼泪却掉在孩子手背上,烫得像灶膛里的火星。远处传来鞭炮声,是村民把过年省下的炮仗拿出来了,噼里啪啦的响声里,夹杂着谁家的纺车又转了起来,嗡嗡的像在唱歌。

项母被两个妇女扶着来打谷场时,手里还攥着那张项建国写的平安信。信纸己经被得发毛,边角卷成了波浪。“俺家老头子,” 她指着人群,声音哑得像破锣,“就盼着这一天啊。” 老人突然对着县城的方向跪下,额头在黄土上磕出闷响,“建国他爹,你听见了没?鬼子跑了!”

日头爬到头顶时,有人从县城捎来更详细的消息:鬼子在东关操场缴枪,步枪堆得像小山,刺刀在太阳底下晃得人睁不开眼。有个伪军哭着给老百姓磕头,说自己是被抓壮丁的,家里还有八十岁的娘。

李翠花突然想起什么,拉着项母往家跑。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麦田里的军魂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她把藏在炕洞深处的红布包打开,里面是件新做的蓝布褂子,是用项建国缴获的那块蓝印花布做的,领口绣着朵小小的麦子花。“等他回来穿。” 她把褂子往项母手里塞,指尖触到老人掌心的老茧,硬得像麦茬。

和沐在院子里用树枝画了个大大的 “爹” 字,旁边歪歪扭扭地画着个小人,举着步枪。李翠花蹲在他旁边,教他念 “胜利”,孩子却指着远处的炊烟说:“娘,饭熟了。” 灶房里,项母正往锅里下饺子 —— 这是过年才舍得吃的好东西,面是用新麦磨的,馅是萝卜丝拌的,却香得能勾魂。

傍晚时分,打谷场的篝火点起来了。村民们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:张婶端来一碗鸡蛋,王二柱的媳妇带来半瓶舍不得喝的枣酒,连那个瞎眼的老奶奶都让孙子扶着,送来一篮自己种的毛豆。狗剩和几个孩子举着红缨枪,在火光里跑来跑去,嘴里喊着 “打倒小日本”,声音脆得像铃铛。

李翠花抱着和沐坐在麦秸垛上,望着跳动的火苗。项母把那件蓝布褂子铺在麦秸上,借着光缝最后几针。有个弹三弦的盲艺人被请来,琴弦拨动时,有人跟着唱《松花江上》,唱到 “爹娘啊” 时,满场的哭声盖过了琴声。

和沐在怀里睡着了,小手还攥着块红薯干。李翠花摸出日记本,借着篝火的光翻开,最新一页写着 “和沐会数到十”。她咬开炭块,在后面添了句:“鬼子投降,盼建国归。” 炭末落在纸上,像撒了把黑芝麻,混着溅落的火星,烫出个小小的洞。

夜深了,篝火渐渐变成暗红的炭火。李翠花把孩子交给项母,独自往村口走。老槐树下,项父遗留的那把锄头还靠在树桩上,木柄被得油光锃亮。她摸着锄头刃上的缺口 —— 这是去年刨鬼子埋设的地雷时崩的,突然想起项建国临走时说的:“等我回来,咱好好侍弄那三亩地。”

露水打湿了裤脚,冰凉的感觉顺着脚踝往上爬。李翠花看见远处的田埂上,有个黑影在晃动,背着支步枪,走路的姿势一瘸一拐的。她的心跳突然像打鼓,嗓子眼里像塞了团棉花,喊不出声来。

黑影越来越近,月光照亮了他的脸 —— 右臂缠着绷带,左臂夹着个铁皮罐头盒,正是项建国。他看见李翠花,突然加快脚步,却在离她三步远的地方停住,咧开嘴笑,露出两排白牙,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。

和沐不知什么时候被项母抱来了,在怀里睁着大眼睛,看着这个陌生的男人。项建国慢慢蹲下身,从罐头盒里摸出个东西 —— 是用日军罐头铁皮做的小风车,叶片上还留着刺刀刻的花纹。他把风车往孩子手里塞,指尖的伤疤蹭过和沐的小脸,糙得像麦秸。

风车在夜风中 “呼啦啦” 地转,像个快乐的音符。李翠花突然捂住嘴,眼泪笑得掉下来。远处的打谷场还传来隐约的歌声,近处的老槐树沙沙作响,像是在为这迟来的团聚伴奏。她知道,往后的日子里,麦地里不会再有枪声,只有犁铧翻土的声响,和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。

项建国把妻子和儿子搂在怀里,罐头盒掉在地上,滚出几粒麦子 —— 这是从县城粮仓里捡的,得像颗小太阳。他望着天边的圆月,突然觉得所有的牺牲和等待都值了,就像这秋夜的月光,虽然经历了漫长的黑暗,却终究洒满了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。

村口的老槐树在月光里站成剪影,树洞里藏着的那些平安信,那些没来得及送出的思念,此刻都化作了晚风,轻轻拂过尹家庄的麦田。远处的打谷场,篝火己经熄灭,却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温暖的光,照亮了往后的路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麦田里的军魂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