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6章 地下交通员:尹家庄的秘密情报网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麦田里的军魂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雨停后的第五天,项父拄着拐棍在院里劈柴。潮湿的木棍很难劈开,斧头落下时总往旁边滑,震得他虎口发麻。忽然看见张婶的二小子王石头蹲在院墙外,手里攥着根柳条,不住地往院里瞟。

"石头,进来。" 项父把斧头往柴堆上一搁,石磨盘上的水珠顺着纹路往下淌。这孩子腿上的枪伤刚结痂,走路还一瘸一拐的,却总爱在村头晃悠 —— 他是村里地下交通站的联络员,专给八路军递消息。

王石头猫着腰钻进院门,裤脚还沾着泥。他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,层层打开后,里面是块用红药水画着符号的烟纸。"项伯,这是刚从炮楼那边弄来的," 他声音压得极低,眼睛瞟着院外的动静,"鬼子后天要去黑风口扫荡。"

项父的手指在烟纸上,那些歪歪扭扭的符号他认得:圆圈代表炮楼,箭头是行军路线,三个叉号表示有三挺机枪。去年王二柱教他认这些时,特意用烧红的铁丝在木头上刻了样板,藏在炕洞深处。

"知道了。" 项父把烟纸折成小方块,塞进烟袋杆的铜锅里。他往灶房喊了声:"翠花,给石头拿两个红薯。"

李翠花端着红薯出来时,看见王石头正往墙根的砖缝里塞东西。她认得那是块空心砖,里面藏着八路军的密信和药棉 —— 上个月王二柱中枪,就是从这里取的磺胺粉。

"快吃吧,还是热的。" 她把红薯往孩子手里塞,这是昨天妇救会分的,特意留了两个最大的。王石头狼吞虎咽地啃着,红薯皮掉在地上,马上捡起来塞进嘴里,生怕浪费一点。

忽然听见村头传来马蹄声,王石头一下蹿到柴堆后面。项父慢悠悠地往烟斗里装烟,李翠花赶紧去收拾院里的柴禾,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。三个伪军骑着马从墙外经过,马鞭子甩得啪啪响,其中一个还往院里瞅了瞅:"老东西,看见个瘸腿的娃没?"

"没见着。" 项父用烟杆指着东边,"怕是往河滩那边去了,今早看见有群娃在那儿摸鱼。" 他划着火柴点烟,火苗映着脸上的皱纹,看不出丝毫慌乱。

伪军骂骂咧咧地走了,王石头才从柴堆后钻出来,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。"项伯,我得赶紧把信送出去。" 他把剩下的半个红薯揣进怀里,"黑风口那边还等着回信呢。"

项父从炕席下摸出双布鞋,鞋帮上缝着层厚布 —— 是李翠花用项建国的旧军装改的,特意加了层毡子底。"穿上,山路滑。" 他看着孩子磨破的草鞋,脚趾头都露在外面。

王石头穿上新鞋,脚底板顿时暖和不少。他往院外走时,项父忽然拉住他:"告诉建国,家里都好,麦子浇透了。" 这话是说给李翠花听的,也是说给那些可能藏在暗处的眼睛听的。

等孩子的身影消失在巷口,李翠花才发现王石头落下个小布包。打开一看,里面是卷细麻绳和半截铅笔 —— 这是交通员的信物,麻绳的结代表不同的紧急程度,现在打的是 "十万火急" 的双套结。

"我给他送去。" 李翠花抓起布包就要追,被项父拦住了。"让你去你就去?" 他往西边瞟了瞟,"保长家的狗腿子说不定就在后面跟着。" 他把拐棍往地上顿了顿,"你去河滩洗衣服,暮色潇潇雨未歇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我去送。"

李翠花抱着木盆往河边走时,故意绕了段远路。她看见保长的侄子正蹲在老槐树下抽旱烟,眼睛不住地往项家方向瞟。走到河湾处,她把木盆往石头上一搁,用捣衣杵在水面划了个圈 —— 这是告诉暗处的人,有情况。

项父拄着拐棍慢慢悠悠地走着,遇见谁都点头打招呼。走到村西头的土地庙,看见王石头正蹲在香案下假装系鞋带。他装作上香的样子,把拐棍往香案后的墙缝里一插 —— 那里有个洞,刚好能塞进布包。

"菩萨保佑咱庄稼人。" 项父对着泥像作揖时,王石头己经摸走了布包。两人擦肩而过的瞬间,孩子飞快地说:"黑风口的哨兵换了暗号,是 ' 麦子熟了 '。"

回家的路上,项父看见张婶在自家菜园里摘豆角。她往北边指了指,又拍了拍心口 —— 这是说北边有鬼子的密探,让他小心。项父点点头,拐棍在地上划出三道印子,意思是知道了,今晚三更行动。

三更天的梆子刚敲过,项父悄悄推开院门。李翠花早把灯笼准备好了,是用马灯改造的,灯罩上糊着层红布,既能照路又不会太显眼。她往灯里添了点煤油,这是攒了半个月的,平时舍不得用。

"路上小心。" 发现他把那把劈柴的斧头藏在了腰后。黑风口的山路不好走,万一遇上野兽或巡逻队,也好有个防备。

项父没说话,只是拍了拍手。灯笼的光晕在土路上晃悠,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,拐棍敲击地面的笃笃声,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。李翠花站在院门口,看着那点红光渐渐消失在夜色里,手心攥出了汗。

天快亮时,项父才回来。灯笼的红布被划破了,裤腿上沾着泥和血渍。他从怀里摸出个小布袋,往桌上一倒,滚出来二十多发子弹和两个手榴弹 —— 这是黑风口的八路军托他藏的,等下次扫荡时用。

"藏地窖里。" 他声音沙哑,坐在炕沿上首喘气,"石头那孩子,为了引开鬼子,把他们往相反的方向带了。"

李翠花往地窖搬子弹时,发现最底层的麦种少了半袋。她忽然想起王石头昨晚揣走的半个红薯,眼眶一下就红了。这些孩子,明明自己还饿着肚子,却总把仅有的口粮留给更需要的人。

天亮后,保长带着伪军挨家挨户搜查,说丢了军火。他们把项家翻了个底朝天,连炕洞都用刺刀捅了几遍,却没发现地窖的入口 —— 那是项建国小时候挖的,伪装成了泔水缸的底座。

伪军走后,李翠花在灶膛里烧了锅热水。项父把带血的裤腿褪下来,膝盖上划了道深口子,肉都翻出来了。她用盐水给他清洗伤口,疼得老人首哆嗦,却一声没吭。

"爹,以后这事让我去。" 李翠花往伤口上撒着草木灰,这是村里的土法子,能止血,"您腿脚不方便。"

项父望着窗外刚泛绿的麦苗,忽然说:"等建国回来,让他教咱打枪。" 他摸出烟袋杆,铜锅里的烟叶儿己经化成了灰,"咱不光要种好地,还得守好这片地。"

灶房的烟囱又冒出了烟,李翠花开始熬野菜粥。这次她往锅里多放了把麦粒,那是从伪军抢走的麦种里偷偷捡回来的,每粒都带着泥土的气息,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无声的抗争。院墙外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,在晒谷场上啄食着散落的谷粒,给这紧张而压抑的清晨带来一丝生机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麦田里的军魂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DKT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