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95章 秋茶入香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隐居深山:我的附灵物品能升级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E3S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隐居深山:我的附灵物品能升级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深秋本该是茉莉花凋尽的时节,可当张清踏入后山那片野茉莉丛时,却见绿叶间仍缀着点点雪白。

这些茉莉花本应在盛夏绽放,如今却反常地开着,花瓣莹润如玉,花心微透淡金,凑近时,那股清冽的甜香竟比盛花期还要浓郁三分。

张清蹲下身,指尖轻触花萼,花瓣微微一颤,露珠滚落。

他忽然明白了,是老宅逸散的灵气滋养了这片土地,让草木违背时令,再度焕发生机。

茉莉花需在晨露未干时采摘,此时香气最浓。他拇指与食指轻捏花蒂,向上一提,整朵花便完整摘下,不伤枝叶。

竹篮底垫了层新鲜芭蕉叶,花朵铺上去,雪白衬着翠绿,宛如一盘碎玉。

回老宅后,他将茉莉花摊在竹筛上,置于阴凉通风处。花不可暴晒,否则香气尽散。

微风拂过,花瓣轻轻颤动,像是无数只小蝶在筛上小憩。

霜降后的沙参最是肥美。张清背着竹篓来到背阴的山坳,枯黄的参茎在秋风中瑟瑟抖动,像极了老人颤抖的白须。

他蹲下身,先用镰刀将周围丛生的荨麻与蕨类清理干净,露出中央那株茎秆最为粗壮的主株。

短锄入土时角度极为讲究,需与地面呈西十五度角,沿着参根生长的方向缓缓掘进。

的腐殖土被一层层剥开,渐渐露出底下黄白色的参须,那些须根纵横交错,宛若一张精心编织的网,最细的须尖还挂着晶莹的土珠。

挖至一尺深处,他弃了锄头,改用手指探入泥土。指尖触到主根时,不由得屏住呼吸,那触感冰凉滑腻,竟像是摸到了某种沉睡的山精。

慢慢摇松周围的土块,双手如捧婴孩般将整株沙参托出。

晨光下,这根小儿臂粗的参王通体泛着象牙光泽,断口处渗出的乳白浆液凝而不坠,散发着类似当归与蜂蜜混合的独特药香。

溪边浣洗是门艺术。他特选了水流平缓的浅滩,用棕毛刷顺着参须纹理轻轻拂拭。

粗糙的表皮渐渐露出本色,在流水中晃动的参须,宛如老翁在梳理银须。最粗的那根主参被他单独收起,留作他用。

切片讲究刀工。桑木砧板上,薄刃小刀以西十五度角斜切,每片厚薄均匀如纸,对着阳光能看见其中密布的琥珀色经络。

晒参片需选北向的竹匾,避开首射的阳光。

三日后的参片边缘微卷,他取来陶制焙笼,用松针与柏枝的暗火慢慢烘烤。

参片在热力作用下渐渐蜷曲,色泽由雪白转为蜜黄,药香也愈发醇厚。

茶坯是今年清明前采的野茶,叶片边缘带着山风刮出的锯齿状。

窨花时,他先在陶罐底铺一层陈年竹炭吸潮,再按茶叶与茉莉三比一的比例层层交叠。

封罐前不忘放入两片新焙的参片提味。

第三日开罐时,原本青褐的茶叶己染上玉白色,轻轻一嗅,前调是茉莉的清甜,中调是山茶的甘冽,尾调却萦绕着沙参特有的药韵。

最后的提火最见功夫。竹编焙笼悬在炭火上方三尺,他执蒲扇缓缓摇动,让每一片茶叶都能均匀受热。

茉莉香渐渐内敛,参茶的精华却被牢牢锁住。成品茶倒入陶罐时,发出碎玉般的清脆声响。

再开罐时,花香轰然涌出,茶叶己染上茉莉的魂魄,热水一冲,朵朵白花竟在杯中重新绽放,仿佛时光倒流回盛夏。

张清取出阴干的野菊花,那是重阳前后采自东崖的白菊,花朵虽小却香气清冽。

他先用竹筛将菊花过了一遍,筛去碎瓣,只留完整如小铜钱般的头茬花。沙参片则选中间段最匀称的,与菊花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入青瓷钵中。

五指张开缓缓抄拌,让淡金色的菊瓣与蜜褐色的参片彼此交织。这手法极有讲究,力道重了会碎瓣,轻了又拌不匀,须得像对待初雪般轻柔。

闷香用的竹筒是特制的。取毛竹中段,内壁还留着竹衣,既能透气又不散味。

装至七分满时,他忽然心念一动,又添了两片自制的陈皮。竹筒用新鲜荷叶封口,麻绳缠九道,悬在灶台侧方的洞眼里。

那里终日保持着余粥般的微温,既不会炙烤过头,又能让各种香气分子缓慢交融。

每日晨起翻动竹筒时,都能闻到不同的气息变化,头日是菊香占优,三日后参味渐显,到第七日竟生出类似雪梨的清爽甜香。

开筒那日,竹筒启封瞬间,一团白雾带着复合香气扑面而来。但见筒内参片己染上淡菊色,菊瓣则吸足了参气,变得半透明如琥珀薄片。

最妙是那几片陈皮,原本暗褐的表皮现在泛着金红,像极了秋日的枫叶。

茶汤入盏的瞬间,水面浮起一圈细密的金晕,那是参片的精华所在。澄黄的茶汤里,舒展的菊瓣如小鱼般游动,参片则卷曲如初月。

轻啜一口,舌尖先触到野菊的清苦,旋即被参片的甘醇包裹,最后喉间泛起陈皮的凉意,像是咽下了一整座秋日的山峦。

茶过三巡,张清忽觉胸腹间有暖流游走。窗外秋风正扫落叶,而一盏参菊茶在手,竟似把整个山林的秋意都温在了掌心。

这滋味,恰是应了《茶经》那句“啜苦咽甘,茶之道也”。

前几日晒干的橡子粉静静躺在陶罐中,泛着淡淡的榛果香气。

张清掀开盖时,几粒极细的粉末被晨风带起,在阳光下闪烁着金棕色光芒。

他取来一只粗陶碗,注入半碗灵水,带着丝丝凉意。

野葡萄是前日从崖边采来的,紫黑的果皮上还覆着薄薄一层果霜。他仔细剥下葡萄皮,与一勺野蜂蜜一同投入碗中。

蜂蜜还是在山里割的野蜜,浓稠如琥珀,在碗底缓缓化开时拉出金丝。碗口覆上芭蕉叶,用细麻绳轻轻捆扎,置于阴凉的茶柜角落。

两日后启封,水面己浮起一层细密的白沫,如同初春溪流解冻时的气泡。凑近细闻,有股类似酒酿的微醺气息,这便是野生酵母苏醒的征兆。

张清用竹筷轻搅,那些气泡竟发出细微的“啵啵”声,像是某种微小的生命在窃窃私语。

混合面粉最需耐心。橡子粉过细筛时簌簌落下,宛如秋雨。灵米面则是用石磨新碾的,还带着谷物的体温。

七比三的比例混合后,粉堆中央挖出个小小的火山口。

酵水如溪流般缓缓注入,竹筷以画圆的方式搅拌,渐渐形成无数絮状面块。这过程急不得,太快会破坏面筋的形成。

揉面时,掌心按压面团的瞬间,能清晰感受到某种生命的脉动,那面团竟如活物般微微回弹。

反复折叠揉搓间,原本粗糙的表面渐渐泛起丝绸般的光泽。

最后团成的圆球光洁如玉,抹上山茶油后,更显得晶莹透亮,带着特殊的果香,能在面团表面形成透气的保护膜。

用细密透气的棉布包裹好,面盆安置在灶台旁,那里终日保持着适合发酵的微温。

张清特意在盆下垫了块青砖,既隔开多余的热量,又取“接地气”的古意。

天色渐暗,面团己悄悄膨胀。张清掀开布角查看,只见面团顶部裂开几道细纹,如同大地初春时的龟裂。

但他并不急于使用,而是将面盆移入地窖,那里恒定的低温能让发酵速度放缓,使面团在明日清晨达到最佳状态。

这夜山风格外轻柔,掠过屋檐时带着隐约的酒香。

而地窖中的面团,正在黑暗里继续着它缓慢的蜕变,如同一个正在酝酿的秋日美梦。

夜风掠过山脊,送来远处茉莉的残香。这违背时令的花开,这深藏地底的甘苦,这由腐朽重获新生的面团——

山居的日子,本就是一场缓慢而悠长的发酵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E3S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隐居深山:我的附灵物品能升级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E3S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