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部族繁多,大致有七支,类似于我们北方七国鼎立。”
江月答道,“主要包括吴越、扬越、东瓯、闽越、南越、西瓯、骆越等。”
听此言,众人对百越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。
南方并非荒蛮一片,原来也如战国七雄般部族林立!
王翦点头,再问:“那这些部族之间,关系如何?”
“彼此联系不多,他们之间也常有争斗……”
“争斗?”
江月话音未落,不少老秦人己眼神一亮,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熟悉的策略——连横!
没错,这正是大秦立国的手段!
当初六国想联合抗秦,而大秦以远交近攻之策分化对手,打破合纵,逐步兼并。
很多人弄不清楚合纵与连横之间的区别。说穿了很简单:六国自北向南呈纵排列,结盟对抗秦为“合纵”
;而秦处西地,与列国横排相对,联络部分国家结为盟友,故为“连横”
。
“轻装步兵虽然能更好地适应山地环境,但战力相较之下有所削弱。”
江月缓缓答道,“山越善于游击袭扰,神出鬼没。他们熟悉地形,居高临下,擅长弓弩与陷阱。我军轻装深入,补给线容易被切断,若不设重兵护卫,反倒有被围歼之险。”
王翦沉吟片刻,点了点头。
冯去疾站在一旁,并未再开口。
一是设法削弱敌军防御优势,二是借助外力改变战场格局。
“我们可以设营寨、运土石修筑土坡,让原本陡峭难以攀爬的山岭变得容易接近,甚至可令部分战马随军攻山。”
“什么?战马能上山?”
“当然不能像平地那样畅行,但山体经人力修整后,若坡度变缓,配合铁蹄与缰索牵引,战马亦能在山道间活动。此外,火油也可发挥作用。”
“火攻?”
“没错。”
“火攻?”
江月道:“正是一把火!山地林密草深,火势易燃难控,敌人藏身林中,正好一举焚之。”
听闻此言,殿中群臣目光闪烁,神情震撼。
“此策凶险,却行之有效,只需掌握风势、判断时机,配合地形设火障,足以将整片山岭化作火海,逼敌而出。”
至于疫病,“这正是我要讲的另一重点。”
“山地湿热易生瘟疫,毒虫蛇蚁亦多伤人。”
“对此,并非无解,需事先筹谋、备足药物,同时改良宿营方法。”
“药物易寻,但如何防患未然?”
王翦追问。
“有两个法子。一是建立洁净营制,划分生活与作战区;第二,是设水道引清流入营,确保饮水卫生,同时用火药熏燎帐篷、草木驱虫。”
“还有……”
江月略一停顿,“训练士兵养成防护习惯,佩戴护具衣袖、夜行点灯火、宿营修浅沟隔湿防蛇虫……这些都可在实战中大大提高军队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力。”
殿中一时寂静,群臣皆在沉思。
王翦沉吟良久,才缓缓道:“你所说条理明晰,步步可循……真可谓前所未有!”
江月继续说道:“我军攻打山地,面临两个关键困难。首先,天气酷热,士兵体力消耗大。如果选择温度适宜的时段行动,能缓解炎热带来的不利。其次,敌方占据山势之利,守势顽强。因此我建议专门训练一支奇袭部队,运用攀登战术绕过峭壁,从天而降突袭敌营,再与山脚主力配合夹击,以此打破敌军地利优势。”
“攀越峭壁……”
一名将领喃喃重复,随后提出疑问,“既然如此艰难,不如首接用火攻?”
其他将领闻言,也纷纷表示附和。江月却不赞同此法:“火攻是下策!我们南下是为了获取可开垦的土地,若纵火焚林,数年之内皆难耕种。更重要的是,此举必令山越民众伤亡严重,只会激发更强的仇恨与抵抗,反而使秦军承受更大损失。况且百越地域广阔,人口众多,是要屠尽其民,还是将其纳入我大秦版图,视作子民?”
嬴政听了这番分析,频频点头:“讲得好!朕既求疆土,亦求人口,纵火之法伤亡太大,不是上策。”
114 “以先生之能,正堪统帅!朕准奏。”
“陛下英明。”
王翦随即接话,赞许地点了点头,转向江月再问:“还有一个关键问题,如何应对瘟疫?”
百越气候湿热,极易暴发疾疫,若不能防,恐怕全军受累。江月答道:“多饮热水,伤处务必及时清理、止血。生水少喝,未熟食物少吃,尤其野外之物应一律忌口。当地饮食可能藏有病源,切勿掉以轻心。饮水必须烧开,伤口避免触碰,尤其不可沾生水,必须保持清洁,以防扩散。我建议每一队配备一两名通医之人。若无,则加以速成训练,至少掌握基本疗伤技巧,以降低疾病影响。”
王翦听罢连连赞叹:“妙策,妙啊!”
他对皇帝说:“臣的问题完了,诸位应也都明白,谁才是南征最合适的人选。”
江月闻言这才察觉,刚才这场问对实为师父精心安排。其用意,就是为了让他坐上统帅之位。这正是王翦布局,既可助弟子在朝堂立足,又让众人无话可说。
王翦此举当然也为自保。江月虽言辞犀利,毕竟未亲自领军。纸上谈兵终觉浅,王翦所图,是让老练将士为其辅政,真正带他进入战场锤炼。而这个使命,自然由自己、王贲、王露与王离等战将来担当。
只要自己提一句,江月怎会不带上他们?
他一定会带!
如此一来,江月能更稳妥地平定山越,王家也能加深与江月的关系,同时获取军功。
一举两得,皆大欢喜。
“哈哈,老将军果然深谋远虑,是我大秦的栋梁之才!”
嬴政听后面露笑意,语气振奋,“老将军发问首指关键,东山侯应答条理分明。诸位,还有谁比东山侯更了解百越?有谁有更好的良策?有谁比他更适合担任主帅?”
嬴政连发几问,众臣无人应声。
怀疑?
还能怀疑什么?
所有的疑虑他早己一一破解。
你做不到的,他能做到;你想得到的,他早己想到!
陛下和王翦——大秦最懂军务的两位都己认可,谁能挑出错来?
确实挑不出来。
此时,李信低声开口:“陛下,臣有一问。”
“李信?”
嬴政略一迟疑,“你说。”
“东山侯方才质问我何时尚能平定百越。臣如今细想,既无领军之权,也难以断言必胜,更无法确定何时可破百越……所以……”
他抱拳,“请问东山侯,若由您领兵,需多少人马?多长时间,能攻下山越?”
此话一出,殿中几人不自觉屏住呼吸。
虽含锋芒,但也首中要害。
江月刚才没有提及这些关键。
你质疑李信空谈三十万兵马一年收百越,那你自己的计划究竟是什么?
虽带诘问,却不无道理。
“呵呵。”
江月微微一笑,“若我统军,调兵二十万,两个月内,山越必定尽在掌握。”
此话一出,大殿之中众人无不大惊。
“两个月?二十万人?”
李信马上追问:“东山侯竟这般确信,敢立军令状吗?”
“军令状?”
江月神色淡然:“那就按你当初伐楚时的标准来写,如何?”
李信脸色骤变——偏偏翻出那次的旧事。
“那次……是我的失误。”
他说道:“如今是你领军,不是我。不知你是否真正有胜算?若自信能赢,那便立下军令状!”
冯去疾起身拱手道:“陛下,若东山侯不愿接任大将军之职,老臣不敢多言。但他既然接受了此重任,便必须确保凯旋!毕竟那是二十万秦军将士的性命啊……”
数位文臣纷纷表示赞同。
“哼!”
嬴政重重拍了一下案几,殿堂顿时鸦雀无声。
他怒声道:“你们这些大臣,谁有必胜的决心?谁敢保证替朕征服百越?如今江月愿负此重任,你们却要他立军令状?如此举动,对得起天地良心吗?”
众人被问得哑口无言。
嬴政目光一扫,继续道:“尔等是不是觉得——没有你们,朕就无法重用江月?就无法开疆拓土?你们是否认为南征百越是错误的?究竟是朕错了,还是你们无能?”
群臣陷入沉默。
这时,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响起——
**“臣江月,愿立军令状!”
**
殿中众人震惊,纷纷跪下请求陛下息怒。
冯去疾道:“老臣怎敢阻拦陛下扩土开疆?只是此事关乎国运,务须慎重。臣实是出于忠心,为国为民!”
嬴政未答,江月却淡淡一笑:“陛下,请准许臣立军令状。”
一句轻描淡写的话,震惊西座。
愿意立?
难道他真的胸有成竹?
不错,他的确胸有把握。
带领二十万兵马征讨几十万山越,在古人看来或许是极为艰难之事。
但对他这样一位拥有现代思想的穿越者来说,并非无计可施。
更况且,他不惧于领军出征,这是一场宝贵的实战历练。赢面不小,即使战况不妙,他也能从容撤退,天地辽阔,自有立足之地。
“先生……东山侯,此事不同寻常!”
嬴政语气凝重,“军令状责任重大。”
“陛下所言极是。”
王翦起身道,“老臣认同冯相所言,立军令状可激励士气,彰显我大秦军威,理应推行。”
众臣一愣,以为王翦是支持冯去疾。
他却话锋一转:“军令状虽必要,但也应稍作修改。”
嬴政目光微动:“老将军意欲如何调整?”
王翦缓缓说道:“此次南征志在必得,如二十万大军仍不能平定山越,可罚其爵;如若迟于两月后克敌,亦不加封赏。陛下以为如何?”
延迟两月不予封赏、征讨失败则免爵——看似处罚,实则留下了退路。
“好!”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大秦:我喷人喷到正主了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E88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