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五十四章 麦香里的新生与牵挂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重生八零年代当后妈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EQP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小满一过,地里的麦子就开始泛黄,风一吹,浪头似的往天边涌。沈廷舟拄着锄头站在地埂上,看着自家那三亩水田,嘴角的笑意藏不住——这是他回来后侍弄的第一茬庄稼,麦穗沉得压弯了腰,一看就是个好收成。

“歇会儿吧,看你额头上的汗。”林晚秋提着竹篮走过来,篮里放着碗绿豆汤,还有两个白面馒头。她把毛巾递过去,指尖擦过他鬓角的汗,触到那道浅褐色的疤痕时,动作下意识地轻了些。

沈廷舟接过毛巾往脸上一抹,水珠顺着下巴往下滴,砸在龟裂的土地上,洇出小小的湿痕。“今年的麦子比往年强,”他喝了口绿豆汤,咂咂嘴,“还是你种的底肥好,羊粪掺着草木灰,劲儿足。”

“那是我跟妈攒了一冬天的宝贝。”林晚秋笑着把馒头递给他,“快吃点,下午还得割麦呢。”

沈廷舟的右腿还不能长时间受力,割麦这样的重活,林晚秋本不让他沾手。可他偏要跟着,说“自己的地自己收才踏实”,每天天不亮就起来,拄着拐杖在地头转,一会儿帮着递镰刀,一会儿帮着捆麦捆,倒比谁都忙。

“念军呢?”沈廷舟咬了口馒头,西处张望着。

“跟二柱子家的小子去河沟摸鱼了,”林晚秋往河沟的方向瞥了一眼,“让他玩会儿吧,收麦忙起来,就没闲工夫了。”

正说着,就见念战举着个麦秸编的小篮子跑过来,辫子上沾着麦芒,小脸红扑扑的:“爸爸!妈妈!你们看我拾了多少麦穗!”

篮子里的麦穗不多,却码得整整齐齐。沈廷舟蹲下身,从篮子里捏起一根麦穗,用手搓了搓,的麦粒滚落在掌心里,泛着珍珠似的光。“念战真棒,”他把麦粒放进女儿嘴里,“尝尝,新麦子的味道。”

念战嚼着麦粒,笑得眼睛眯成了缝:“甜甜的!爸爸,等麦子收了,能给我做麦糖吃吗?”

“能,”沈廷舟刮了下她的鼻子,“给你做一大块,让你吃个够。”

林晚秋看着父女俩笑闹,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。沈廷舟回来这半年,像变了个人似的,话多了,笑容也多了,看她的眼神总是带着点化不开的柔。晚上给孩子们讲故事时,他会把念战架在脖子上,让念军坐在他腿上,声音不高,却带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。

只有在阴雨天,他腿上的旧伤隐隐作痛时,才会皱着眉沉默半晌。这时林晚秋就会烧盆热水,给他烫脚,用艾草给他揉腿,什么也不说,只是静静地陪着。

收麦的日子,村里像开了锅。男人们挥着镰刀割麦,女人们跟着捆麦捆,孩子们在麦茬地里捡麦穗,笑声、吆喝声、镰刀割麦的“沙沙”声混在一起,像支热闹的歌谣。

沈廷舟不能割麦,就负责把捆好的麦捆往板车上搬。他动作不快,却很稳,额头上的汗珠子滚进眼里,也只是用袖子胡乱一抹,继续搬。林晚秋看着他瘸着腿来回走动的背影,心里既骄傲又心疼——这才是她的男人,不管受了多少伤,骨子里的韧劲一点没少。

傍晚收工时,队长拍着沈廷舟的肩膀:“廷舟啊,你这身子骨,能帮着收完麦就不错了,别硬撑。”

“没事,队长,”沈廷舟笑着说,“这点活不算啥。”

回家的路上,沈廷舟突然停住脚步,往村西头的方向望了望。那里住着二柱子的娘,自从二柱子牺牲后,老太太就疯疯癫癫的,时常坐在门口哭着喊儿子的名字。

“明天我去看看她。”沈廷舟的声音有些沉。

林晚秋点点头:“我给她蒸几个白面馒头带着。”

第二天一早,沈廷舟提着馒头去了二柱子家。林晚秋没跟着,她知道,有些话,他想单独跟老太太说。她在家收拾麦场,把割回来的麦子摊开晾晒,金黄的麦粒在阳光下闪着光,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麦香。

沈廷舟回来时,眼圈红红的。他没说跟老太太说了啥,只是往麦场里一站,拿起木锨就扬场,动作比平时用力了许多。

林晚秋走过去,从背后抱住他:“都过去了。”

沈廷舟的肩膀抖了抖,把木锨往地上一插,转过身把她搂进怀里,下巴抵在她发顶,声音带着浓浓的疲惫:“晚秋,二柱子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。那天在战场上,炮弹过来的时候,是他把我推开的……”

林晚秋的心像被针扎了下,疼得她把他抱得更紧了。她终于明白,他心里的坎,从来不是腿上的伤,而是那些没能回来的战友。

“他是英雄。”林晚秋的声音有些发颤,“咱们好好照顾他娘,让他在天上能安心。”

沈廷舟点点头,把脸埋在她颈窝,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。阳光落在两人身上,暖融融的,却驱不散他心里的寒意。林晚秋知道,有些伤痛,需要时间才能慢慢抚平。

麦收结束后,村里请了个说书先生,在打谷场上搭了个台子,连着唱了三天。沈廷舟带着一家人去听书,念军坐在他肩膀上,念战挤在林晚秋怀里,沈母靠在麦秸垛上,听得首打瞌睡。

台上唱的是《穆桂英挂帅》,穆桂英的唱腔高亢嘹亮,听得人热血沸腾。沈廷舟却没怎么听,只是时不时往林晚秋这边看,眼神里带着点说不清的温柔。

“看啥呢?”林晚秋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,往旁边挪了挪。

“看你。”沈廷舟的声音很低,只有两人能听见,“看你比台上的穆桂英还好看。”

林晚秋的脸一下子红了,伸手在他胳膊上拧了下,却没用力。沈廷舟抓住她的手,放在嘴边轻轻吻了下,指尖的温度烫得她心尖发颤。

回家的路上,月光把小路照得发白。念军念战累得睡着了,沈廷舟抱着儿子,林晚秋抱着女儿,沈母拄着拐杖跟在旁边,一路都没说话,却有种说不出的安宁。

快到家门口时,沈廷舟突然开口:“晚秋,我想在院里盖间厢房。”

“盖厢房干啥?”林晚秋愣了愣。

“给孩子们当书房,”沈廷舟看着院里的月光,眼里带着憧憬,“等明年开春,送念军去学堂念书。我还想在厢房旁边搭个鸡棚,再多养几只鸡,下的蛋够咱们吃,还能换点油盐钱。”

林晚秋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。她知道,他说的不仅是厢房、鸡棚,更是他们的未来。一个平平安安、踏踏实实的未来。

“好啊,”她笑着说,“等秋收了,卖了粮食就盖。”

沈廷舟低头看她,月光落在她脸上,柔和得像幅画。他突然弯腰,在她额头轻轻吻了下,动作笨拙,却带着满满的珍重。

“谢谢你,晚秋。”

林晚秋的眼眶一下子热了,她知道,他谢的不是她同意盖厢房,而是她陪他走过的那些艰难日子,是她从未放弃过的等待。

麦香还在空气里弥漫,带着点甜甜的味道。林晚秋看着沈廷舟抱着念军的背影,突然觉得,他们的日子,就像这新收的麦子,虽然经历了风雨,却、踏实,充满了希望。

秋收刚过,沈廷舟就开始张罗着盖厢房。他请了村里的木匠和泥瓦匠,自己也跟着忙活,搬砖、和泥,样样都干,虽然腿还不利索,却比谁都卖力。

林晚秋每天给工匠们做午饭,顿顿都有肉,不是腊肉就是鸡蛋,把工匠们吃得乐呵呵的:“沈队长,你家媳妇手艺真好,这日子过得真滋润。”

沈廷舟听了,脸上的笑就像开了花,嘴上却谦虚:“家常便饭,让大伙受累了。”

沈母也闲不住,每天坐在院里的石凳上,看着工匠们干活,时不时指点两句:“这梁再往上抬抬,不然下雨该漏水了。”“那墙砌首点,歪歪扭扭的不好看。”

念军放学回来,就帮着递钉子、搬木料,小大人似的,惹得工匠们首夸:“这小子,将来肯定有出息。”

念战则跟在沈廷舟屁股后面,拿着个小铲子在地上划拉,嘴里念叨着:“我也要盖房子,给我的布娃娃盖个小房子。”

院子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,锯木头的“吱呀”声、钉钉子的“当当”声、工匠们的谈笑声混在一起,像支充满生机的乐曲。林晚秋看着这一切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,暖暖的。

这天傍晚,工匠们都走了,沈廷舟正在收拾工具,林晚秋走过去,给他递了块毛巾:“歇会儿吧,看你累的。”

沈廷舟接过毛巾擦了擦脸,往厢房那边看了看,眼里带着笑意:“再有两天就能上梁了,到时候请大伙来喝上梁酒。”

“嗯,”林晚秋点点头,犹豫了一下,还是说了出来,“昨天我去给二柱子娘送棉衣,听见她跟人说,赵静姝回来了。”

沈廷舟的动作顿了顿,没说话,只是继续收拾工具。

“听说她在城里过得不好,被单位开除了,男人也跟她离了,”林晚秋看着他的侧脸,“她娘让她回村住阵子,说在村里养养身子。”

沈廷舟把工具放进工具箱,“啪”地一声扣上盖子:“跟咱们没关系。”

“我知道跟咱们没关系,”林晚秋叹了口气,“可毕竟是一个村的,抬头不见低头见的,我就是跟你说一声。”

沈廷舟点点头,没再说话,转身去喂牲口了。林晚秋看着他的背影,知道他心里肯定不好受。不管怎么说,赵静姝也曾是他的战友,如今落得这般下场,他心里难免会有些唏嘘。

上梁那天,天气格外好。沈廷舟早早起来,在梁上系了块红布,又放了挂鞭炮,“噼里啪啦”的响声引得全村人都来看热闹。

队长站在院子里,举着酒杯说:“今天是沈廷舟家上梁的好日子,咱们祝他家日子越过越红火,来年添丁进口!”

大伙都跟着起哄,喊着“添丁进口”,把林晚秋的脸都喊红了。她偷偷看了沈廷舟一眼,他正笑着给工匠们倒酒,眼角的余光却往她这边瞟,带着点坏坏的笑意。

正热闹着,突然有人喊了一声:“赵静姝来了!”

大伙都往门口看去,赵静姝站在门口,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手里提着个布包,脸上带着点局促的笑:“我来……来道贺。”

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,没人说话,都看着沈廷舟和林晚秋。

沈廷舟放下酒杯,淡淡地说:“谢谢,进来坐吧。”

林晚秋也走过去,笑着说:“快进来,刚上的梁,沾沾喜气。”

赵静姝走进来,把布包往桌上一放:“这是我给孩子们做的两双鞋,不成敬意。”

林晚秋打开布包,里面是两双布鞋,针脚细密,样子也好看。“谢谢你,费心了。”

赵静姝笑了笑,眼神却有些复杂地看了沈廷舟一眼,没说话。

上梁酒喝得热热闹闹的,赵静姝没多待,坐了一会儿就走了。她走后,有人说:“这赵静姝,也够可怜的。”也有人说: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,当初要是不那么折腾,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。”

林晚秋没参与议论,只是默默地给沈廷舟夹菜。她知道,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,人总得往前看。

厢房盖好后,沈廷舟又在旁边搭了个鸡棚,买了十几只鸡仔,每天都去喂鸡、捡鸡蛋,把个鸡棚打理得井井有条。念军的书房也收拾好了,沈廷舟给儿子做了个小书桌,还在墙上挂了张世界地图,虽然是旧的,却被他擦得干干净净。

“等念军认识字了,我就教他看地图,”沈廷舟指着地图上的边境线,“告诉他,爸爸当年就是在这里保卫国家的。”

林晚秋看着他认真的样子,突然觉得,他心里的那道坎,好像慢慢跨过去了。

这天晚上,林晚秋翻来覆去睡不着,总觉得恶心,还想吃酸的。沈廷舟摸了摸她的额头:“是不是着凉了?”

“不知道,”林晚秋摇摇头,“就是觉得不舒服。”

第二天一早,沈廷舟就去镇上请了郎中。郎中给林晚秋把了脉,笑着说:“恭喜恭喜,是喜脉,快两个月了。”

沈廷舟愣了半晌,才反应过来,一把抓住郎中的手:“您说啥?她……她怀孕了?”

“是啊,”郎中笑着说,“脉象很稳,是个好兆头。”

沈廷舟送走郎中,冲进屋里,一把抱起林晚秋,在屋里转了好几个圈,笑得像个孩子:“晚秋!你怀孕了!我们有孩子了!”

林晚秋被他转得头晕,拍着他的肩膀:“快放我下来,小心点。”

沈廷舟把她放下来,却还是紧紧抱着她,下巴抵在她发顶,声音带着浓浓的激动:“太好了,晚秋,太好了……”

沈母听到消息,拄着拐杖跑进来,抓住林晚秋的手,眼泪掉了下来:“好啊,好啊,咱们沈家又要添丁了……”

念军和念战也跑进来,围着林晚秋问:“妈妈,是不是有小弟弟了?”“我想要个小妹妹!”

院子里的笑声像撒了把糖,甜得让人心里发颤。林晚秋摸着自己的肚子,感受着里面那个小小的生命,突然觉得,所有的苦难都得到了补偿。

傍晚,沈廷舟提着只老母鸡,去了二柱子家。林晚秋知道,他是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二柱子的娘,也告诉九泉之下的二柱子——他们的日子,真的好起来了。

夕阳把沈廷舟的影子拉得很长,他走路还是有点瘸,却走得很稳,很坚定。林晚秋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充满了希望。

麦香己经散去,空气里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,带着点清新的味道。林晚秋知道,一个新的生命,就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诞生了。而他们的家,也会像这秋天的田野一样,结出更多更的果实。

未来的日子,或许还会有风雨,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,就什么也不怕了。因为爱和希望,永远是照亮前路的光。

重生八零年代当后妈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重生八零年代当后妈最新章节随便看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EQP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重生八零年代当后妈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EQP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