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78章 意外转机

小说: 戏骨焚身时   作者:废墟造梦师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戏骨焚身时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FSP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深吸一口气点开邮件,德语与英语混杂的正文里,最显眼的是那句:“我们在社交平台上注意到《戏骨》引发的讨论,对‘资本与艺术的抗争主题’尤为关注,希望能看到完整影片,并诚挚询问是否有意向参加第74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。”下面附着选片人姓名和联系方式,签名处的钢笔字迹遒劲有力,像在纸上刻下的承诺。

更让她浑身一震的是抄送栏里的名字:Dr. Hans Mueller,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神经科主任。这个名字像道闪电劈开记忆——母亲林月华清醒后总在日记里提到他:“是Hans医生偷偷给我换了药,那些人想让我永远疯下去,他却在病历上写‘患者情绪稳定,具备认知能力’,给我留了条活路。”

“你看这个。”林小满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,把手机递到陈远面前。他正趴在桌上修改电影节流程表,铅笔尖在“应急方案”一栏反复涂抹,闻言抬起头,镜片后的眼睛在看清邮件内容的瞬间骤然睁大,随即伸手揉了揉眉心,仿佛在确认不是幻觉。

“柏林电影节……”陈远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“主竞赛单元”字样,突然想起父亲陈默的日记里写过,当年《沉鳞》也曾收到过威尼斯电影节的邀请,却被星耀用“政审问题”拦下,最后连拷贝都被扣押了。“他们怎么会看到片子?我们没送展啊。”

“社交平台上的片段吧。”林小满刷新了下页面,发现“#戏骨国际关注#”的词条己经悄悄爬上热搜榜尾,有海外网友截了Twitter上的讨论,不少电影博主都在转发第47分钟的片段,配文“这才是电影该有的勇气”。一个叫“FilmRebel”的账号甚至发起了“为《戏骨》请愿”的活动,呼吁电影节关注这部“被资本封杀的良心之作”,签名己经超过五万人。

陈远刚要说话,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欢呼,像潮水般漫过地下室的气窗。两人同时跑到窗边,扒开狭小的铁栅栏往外看——公寓楼下的空地上,不知何时聚集了上百名粉丝,他们手里的手机闪光灯连成一片,在夜色里排出巨大的“戏骨”字样,旁边还拼出了朵向日葵的图案,光影明明灭灭,像片流动的星河。有人举着自制的灯牌,上面写着“我们陪你扛”,被风吹得微微晃动。

“他们怎么知道我们在这儿?”林小满的眼眶有点热,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铁栅栏上的锈迹。韩露的造型室位置偏僻,除了核心团队没人知道他们在这儿办公。

“是杨雪发的定位。”陈远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,是杨雪的微信消息:“刚看到柏林电影节的新闻,知道你们肯定在忙,就没提前说。粉丝们自发组织的,说‘总得有人给你们守着门,别让星耀的人来捣乱’。对了,我把你俩的照片做成灯牌了,就是有点糊,别嫌弃。”后面跟着个龇牙笑的表情,像个没心没肺的小太阳。

就在这时,新邮件提示音再次响起,是Hans医生的回复。林小满的指尖几乎要戳穿屏幕:“小满,收到柏林电影节的邮件了吗?你母亲当年总说,好电影就像好药,能治人的心病。她托我保管过一盘录像带,是《沉鳞》的完整版,里面有陈默导演的拍摄手记,还有赵东海在酒局上承认‘买通影评人抹黑影片’的录音。她说‘等有一天,让你交给敢说真话的电影节’。我己经把带子寄给柏林选片部了,快递单号是……”

邮件末尾附了张照片:泛黄的录像带被放在医院的窗台上,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上面,贴着的标签上有母亲的字迹:“给小满,等光来。”

林小满的眼泪突然掉下来,砸在手机屏幕上,晕开了“给小满”三个字。她想起母亲留的那个向日葵花盆,花土下面垫着的塑料袋里,除了胶片还有张字条:“真相是串项链,我藏了一颗,Hans医生那里有一颗,陈默的分镜表里有一颗……等你找齐了,就能看见太阳。作者“废墟造梦师”推荐阅读《戏骨焚身时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”原来那些被她以为是巧合的线索,都是前人用生命串联起来的光,一环扣着一环,终于在二十年后的今夜,连成了完整的项链。

陈远的手机突然被打爆,屏幕上跳动着周明的名字。他按下免提键,周明的声音带着哭腔从听筒里冲出来:“你们上热搜了!#娱乐圈的脊梁# 己经爆了!李导他们刚才集体发微博,说要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‘封杀者电影节’,现在转发量破百万了!”

他点开热搜,首页像被点燃的火炬——李建国导演发了张《雾中灯塔》的老海报,配文“当年被说‘传播负能量’禁映,今天我把它拿出来,跟《戏骨》一起晒太阳”;苏青晒出了被雪藏的电影剧本,“这是我三年前写的故事,讲的就是资本如何毁掉一个演员,今天终于敢说它叫《面具》”;甚至连退休多年的老演员赵老师都发了条微博,只有一张照片:他和陈默、林月华在《沉鳞》片场的合影,配文“我当年演了反派,今天想演回自己”。

最下面有条新热搜,是个叫“小区放映员”的素人发的:“我在小区广场放《戏骨》,来的人太多,物业把电闸拉了,现在我们用发电机接着放。大爷大妈们搬来小板凳,说‘这电影比广场舞好看’。”配图里,发电机的轰鸣声中,白布上的光影依然流动,观众的笑脸在黑暗中闪着光。

林小满看着窗外的灯海,突然想起《戏骨》里的台词:“当一束光不够亮的时候,就聚成火炬。”她转身看向陈远,发现他正在给柏林电影节回邮件,指尖在屏幕上停顿许久,写下:“我们希望带着所有被封杀的影片一起去,包括《沉鳞》《雾中灯塔》《地下旋律》……因为抗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,是一代人的事。”

窗外的欢呼声越来越大,有粉丝开始唱《戏骨》的主题曲,跑调的旋律里,有人用吉他伴奏,有人打着节拍,气窗缝里钻进来的歌声带着寒气,却烫得人心头发热。林小满打开手机闪光灯,伸出气窗外轻轻晃动,楼下立刻有片光回应她,像场跨越距离的击掌。

陈远从背后轻轻抱住她,下巴抵在她的发顶,胡茬蹭得她有点痒。“你看,”他的声音带着笑意,胸腔的震动透过衣服传过来,“冬天再冷,也冻不住春天的根。我爸当年总说‘电影人得有点种,哪怕被踩进泥里,也得拱出芽来’,现在我信了。”

地下室的投影仪还开着,墙上的向日葵在黑暗中静静发光。林小满知道,这场仗还没打完——星耀的封杀令还在生效,税务部门的调查还没结束,赵东海的资本网络还像毒藤一样缠在行业的骨头上。但此刻她的心里只有暖意,那些看似沉默的大多数,那些藏在暗处的善意,那些跨越山海的呼应,都在证明:当足够多的人选择站在光里,黑暗就只能退去。

气窗外的天渐渐泛白,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,落在粉丝们举着的灯牌上,“戏骨”两个字在阳光下闪着金属的光泽。林小满想起母亲画稿上的向日葵,突然明白,它们对着镜头笑的时候,其实是在对着光笑,对着那些愿意相信光的人笑。

“该准备出发了。”陈远拿起桌上的策划案,封皮上的“封杀者电影节”五个字在晨光里格外清晰,“去周明的影院,去联系更多的放映点,去把所有被藏起来的电影都找出来。对了,还要给柏林那边回个电话,告诉他们,我们不仅带片子去,还要带一群人去,让他们看看,中国的电影人,骨头是硬的。”

林小满点点头,转身时碰倒了程昊的显微镜模型,那是程曦昨天送来的,说“哥哥的东西,该在你身边”。模型滚到地上,镜头刚好对着墙上的向日葵,仿佛在完成一场跨越生死的交接。

她弯腰捡起显微镜,突然想起程昊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:“光会记得所有发光的人。”

而他们,会带着这束光,走向更远的地方,走向所有光能够抵达的地方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FSP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戏骨焚身时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FSP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