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6章 芯片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卤煮大师:从四合院到卢浮宫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35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丽娜来到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天还没亮透,厨房的铁皮屋顶上结着一层薄霜,像撒了把粗盐。陈德贵蹲在地窖门口,手里攥着那把铜勺,勺面贴着焊死的铁板,试了试温度——冰得刺骨,可他没松手。昨晚“内鬼”两个字在蒸汽里散开后,他一宿没合眼,就守着这口地窖,耳朵贴在铁板上听了半宿,里头静得像坟。

春妮从里屋出来时,肩上搭着机械臂的电源线,脚底下踩着一地碎锡箔。她没说话,把线插进改装过的电熨斗残壳,又从书包里掏出PH试纸,一张张铺在灶台上。试纸全紫了,边缘荧光蓝一圈圈往外爬,像活物。

“头骨还在三轮车底下。”她声音哑,“树脂层太厚,普通刀片切不动。”

陈德贵点头,把铜勺递过去:“用卤水擦接口。”

春妮接过勺子,蹲到机械臂前,一点点蘸着老汤抹在金属接缝处。汤汁顺着线路往下淌,滋啦一声冒起细烟,机械臂的指示灯眨了两下,绿光重新亮起。她松了口气,把震刀装上臂端,调出热敏成像图——布料上的“夜光靛”纹路在屏幕上泛着微光,几个红点连成一线,正好卡在颅骨接缝的位置。

“妈留的图准。”她低声说。

陈德贵没应,只从灶膛里扒出一块烧透的煤核,塞进铁夹,夹着贴在头骨侧面烘。树脂遇热软化,发出一股焦糖混着铁锈的味儿。春妮看准时机,启动震刀,高频嗡鸣像蚊子钻进耳朵。刀尖刚碰上颅缝,机械臂摄像头自动启动,咔嚓一声拍下内壁——

一行极小的刻字:B3-17-01。

春妮手一抖,震刀偏了半毫米,颅骨“啪”地裂开一道细缝。她赶紧调低功率,顺着裂缝一点点推进。终于,“咯”一声轻响,一块椭圆芯片被震刀挑了出来,落在锡纸上,像颗发黑的牙。

“取出来了。”她喘了口气。

陈德贵戴上沈翠花缝纫用的细线手套,捏起芯片。表面有八道螺旋针孔,市面读卡器根本插不进。他盯着那接口,忽然想起什么,转身从灶台底下拖出电磁炉的旧电路板——春妮去年改卤煮火候时拆的,焊点还沾着点八角粉。

“试试脉冲模拟。”他说。

春妮立刻拆了驱动芯片,用卤煮计时模块接上电源。她记得清楚,电磁炉调到“文火慢炖”档时,输出频率是14.7Hz,正好和机械臂接收到的深空信号一致。她把电路板焊在转接头上,手指被烙铁烫了一下,也没缩,只咬着嘴唇继续拧螺丝。

接通瞬间,机械臂投屏闪了三下,画面跳出来。

第一段影像:矿井深处,一排人蹲在巷道里,穿着90年代的工服,头灯照着地面。镜头晃得厉害,像是装在某人胸口。画面角落,日历显示“1997.6.30”,凌晨两点十七分。

第二段:注射器阵列。十几支玻璃针管插在铁架上,液体泛着蓝光。一只手伸进来,抓起一支,扎进一个矿工的手臂。那人没挣扎,眼睛首愣愣的,像被定住。针管退开时,血是荧光蓝的。

第三段:背影。白大褂,戴口罩,站在控制台前,手指在键盘上敲。画面突然抖了一下,像是拍摄者被人发现,镜头猛地转向地面——最后一帧,是那人鞋底的泥印,纹路像卤煮摊前踩出的脚印。

视频循环播放,每段十秒,反复不停。

春妮把画面定格在鞋印上,放大,调对比度。泥印边缘有道划痕,像被勺子刮过。她猛地抬头:“爸,这纹路……是不是你那口砂锅底的?”

陈德贵没答。他盯着屏幕,手指在铁皮盒边缘掐出几道白印。1997年,矿难前夜,他记得清楚——那天他值夜班,赵金牙来食堂借灶,说要熬“补药”给矿工。他嫌麻烦,推说火候不稳,赵金牙笑了笑,自己掀开锅盖,往汤里倒了点东西,说是“秘方”。

他当时没多想,只觉得汤色发暗,味儿也怪。

现在想来,那不是补药,是毒引。

他正要说话,机械臂突然“嗡”地一声,屏幕闪出红框:【磁场异常,源点:天花板】

春妮抬头,只见屋顶铁皮接缝处,几颗螺丝凭空震松,一颗接一颗往下掉。她刚要躲,最后一颗螺丝“啪”地弹开,整块铁皮“轰”地塌下半边——

一张泛黄的报纸从夹层里飘下来,像片枯叶,打着旋儿落在汤桶边。

陈德贵捡起来,抖开。

头版是张老照片:民国年间,前门大街,一家卤煮摊前,几个穿长衫的人围坐。摊主站在锅后,手里端着砂锅,眉心有道疤,和他右眉缺角的位置一模一样。

照片底下印着一行铅字:【德顺居百年记事:陈氏卤煮,三代传承】

春妮凑过来,指着照片角落——有个穿白大褂的背影,手里拎着皮箱,箱角印着“FJY-09”。

“又是他。”她声音发紧。

陈德贵没说话,把报纸折好塞进铁盒。可就在这时,机械臂频谱仪“滴”地响了一声——14.7Hz的脉冲再次出现,但这次,信号源不在地下,而在东南方向,首线距离约三公里。

“周敏办公室。”春妮调出定位,“信号强度……和这张报纸出现的时间完全同步。”

陈德贵眯起眼。他想起昨儿王婶送来的那碗“养生汤”,想起她围裙下摆沾着的蓝灰,想起沈翠花翻出的老蓝线——那些线,是不是也泡过同样的染料?是不是也藏着同样的信号?

他转身走到灶前,揭开汤桶盖。油壳还在,可底下汤色发暗,像凝了血。他用铜勺舀了一勺,倒进砂锅,点火。

火苗起初发绿,晃了几下,才转成橙黄。

锅底传来细微的“噼啪”声,像是有东西在结晶层下炸裂。

蒸汽慢慢升腾,贴着玻璃爬行。

春妮立刻调出机械臂热感镜头,对准窗面。图像生成节奏和女尸心电残波同步,可这次,蒸汽凝成的不是地图,不是人脸,而是一串数字:1997.07.01 03:17。

时间。

春妮把数字输进机械臂解码系统,屏幕跳出一段加密文件头:【FJY-母体激活协议】【B3-17冰窖】【倒计时:68:12:03】

她抬头:“还有不到三天。”

陈德贵盯着那串数字,忽然想起什么。他翻出床底的旧相册,找到那张赵金牙在巴黎厨艺学院的照片。背面那行蓝墨水字还在:

“配方即权力,染料即血脉。

FJY计划,始于1997。”

他用铜勺尖轻轻刮了点墨迹,撒进砂锅。

汤面“嗤”地冒泡,蒸汽再次升腾。

这一次,雾中浮现三个字:

“别信纸”。

话音未落,机械臂突然“嗡”地暴走,投屏一闪,跳出周敏办公室的实时画面——她正坐在桌前,手里拿着一份文件,抬头看向摄像头,嘴角微微上扬。

她面前的桌面上,摊着一张和他们手里一模一样的民国报纸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35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卤煮大师:从四合院到卢浮宫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35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