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一章 晨露沾槐蕊,药圃引新蝶
天刚蒙蒙亮,归仁堂的巷口就飘起了槐花香。洛小夏是被窗台上的雀鸣吵醒的,揉着眼睛坐起来时,看见窗棂上落着只灰雀,正歪着头啄她昨天画坏的驱暑符——黄纸被啄出个小窟窿,墨线蹭在雀儿的翅膀上,像沾了朵小小的墨花。
“你这小调皮,”她笑着推开窗,指尖刚要碰到雀儿的羽毛,它却“扑棱”一声飞走了,翅膀带起的风,吹得窗台上的槐花瓣簌簌落,落在她的手背上,凉丝丝的,带着点甜香。她低头一看,窗台上不知何时摆了串槐蕊,是用细麻线串的,黄灿灿的,像串小灯笼,应该是狗蛋一早送来的。
洛小夏趿着布鞋跑到灶间,果然看见狗蛋蹲在火塘边,正帮张春桃添柴火。小姑娘的辫梢沾着点槐花瓣,裤脚还湿着——想来是刚从槐树上爬下来,裤脚蹭到了巷口的积水。“小夏姐,你醒啦!”狗蛋抬头看见她,眼睛亮得像晨露,“我娘说今早的槐蕊最嫩,串成串晒半上午,就能和甘草一起泡着喝,比蜜水还甜。”
张春桃正往锅里倒新磨的米粉,听见这话笑了:“你这丫头,自己爬树摘槐蕊,倒把功劳都推给你娘。刚才王奶奶来送咸菜,还说看见你挂在槐树上,差点摔下来,吓得她首喊。”狗蛋吐了吐舌头,往火塘里又添了根柴火,火苗“噼啪”一声跳起来,映得她的脸红扑扑的:“我下次肯定小心!对了,春桃姐,槐花糕啥时候能蒸好?我昨晚梦见吃了一嘴,甜得都笑醒了。”
“快了,”张春桃把拌好的槐蕊和米粉倒进竹屉,盖上木盖时,特意留了条缝,“等萧大哥他们醒了,正好能吃热乎的。你去药圃看看,昨天下雨,雪灵芝的苗说不定冒头了,顺便把小铁喊回来,它一早跟着阿牛哥去西坡村了,该回来了。”
洛小夏应着,刚走到院坝,就看见萧云从西厢房出来,手里拿着本药书,衣摆上沾着点药屑——想来是一早去堂屋整理草药了。“小夏,你来得正好,”萧云朝她招手,“墨前辈在药圃,说雪灵芝的种子发了芽,你快过去看看。”
她跟着萧云往药圃走,晨露沾湿了裤脚,凉丝丝的,却比昨天更舒服些。药圃的竹篱笆上,牵牛花爬得更高了,紫色的花瓣上沾着露珠,像撒了把碎钻;薄荷丛里,几只白蝴蝶在飞,翅膀扇动时,带起的风都带着凉意;最让她惊喜的是雪灵芝的苗床——昨天还平平的泥土,今天竟冒出了些的芽尖,像刚睡醒的小娃娃,顶着点土屑,怯生生地探着脑袋。
墨天行蹲在苗床边,手里拿着根小竹片,正小心翼翼地把压在芽尖上的土块拨开。他的衣袖挽到肘部,小臂上沾着点泥,却丝毫不显狼狈,反而像与这药圃融在了一起。“你看,”墨天行抬头朝洛小夏笑,声音比平时温和些,“这雪灵芝的性子娇,却耐得住雨,昨儿那场雨浇透了土,芽就冒得快。你记着,以后每天清晨要给它浇些露水泡的井水,正午太阳烈,得用竹筛子遮着,别晒蔫了。”
洛小夏蹲下来,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,软乎乎的,像棉花糖。“墨前辈,它什么时候能长到你上次说的那样,开小白花呀?”她想起墨天行说过,雪灵芝开的花像星星,夜里会泛着淡光,心里满是期待。
“快则一个月,慢则两月,”萧云蹲在她身边,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,翻开里面的画——是他昨天画的雪灵芝生长图,从种子到开花,每一步都画得细细的,“你看,这是它长到半尺高的样子,叶子会变成淡绿色,边缘带点锯齿;再长些,就会从叶心冒出花茎,花茎上会结出小小的花苞。等花开了,我们就用它来做治风寒的药膏,比普通的草药管用三倍。”
洛小夏把小本子抱在怀里,像揣着件宝贝:“萧大哥,你画得真好看!我也要学,把药圃里的草药都画下来,等承嗣弟弟来,我就讲给他听。”正说着,就听见巷口传来小铁的叫声,接着是阿牛的声音,带着点雀跃:“小夏!萧先生!你们快来看!”
几人走到巷口,看见阿牛扛着个竹筐,竹筐里装着些新鲜的艾草,绿油油的,带着晨露的湿气;小铁跟在他身边,嘴里叼着只竹篮,篮里是些刚挖的蒲公英,绒毛还没散开,像把把小伞。“你们看,”阿牛放下竹筐,从怀里掏出个布包,打开来,里面是些褐色的种子,“这是我娘从西坡村老药农那里换的艾草籽,说这种艾草长得旺,做艾灸时烟小,还不呛人。我想着归仁堂的艾草快用完了,就顺便带了些来。”
墨天行拿起一粒种子,放在指尖捻了捻:“这是北境的老品种艾草,比南境的更耐旱,正好适合在归仁堂的药圃种。等会儿我们把它种在薄荷丛旁边,艾草能驱蚊虫,薄荷喜阴凉,两者种在一起,正好互相照应。”
阿牛笑着点头:“我就知道墨先生懂这个!对了,萧先生,西坡村的张大爷昨天受了风寒,咳嗽得厉害,我给他拿了些你上次配的止咳药,今天早上他儿子来告诉我,说张大爷好多了,让我来谢谢你们。”萧云摆摆手:“都是应该的,你回去告诉张大爷,要是还不舒服,就来归仁堂,我再给他配些药。”
几人扛着竹筐往药圃走,刚走到院坝,就看见李默言和李清站在桃树苗旁。李默言手里拿着片桃树叶,正眯着眼睛看,阳光透过树叶的纹路,在他的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“萧先生,墨先生,”李默言看见他们,笑着招手,“你们这桃树苗长得真精神,比我在北境见过的桃树长得还旺。我刚才看了看,它的根系应该扎得很深,昨儿那场雨没把它冲歪,倒是让它长了些新根。”
李清站在一旁,手里拿着个小铲子,正小心翼翼地给桃树苗松土。他的动作很轻,怕伤了刚冒出来的新根,额角还沾着点土屑,却很认真。“李老,您真是厉害,”洛小夏跑过去,仰着头看他,“只看树叶就知道根系扎得深,比墨前辈还厉害!”
墨天行笑了:“你这小丫头,倒会给我戴高帽。李老可是北境有名的草药专家,别说桃树,就是山里的野草,他看一眼就能说出它的习性。以后你要多向李老请教,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。”洛小夏点点头,拉着李默言的衣角:“李老,您教我认草药好不好?我想把归仁堂药圃里的草药都认全,以后就能帮萧大哥和墨前辈采药了。”
李默言笑着摸了摸她的头:“好啊!等会儿我们吃完槐花糕,我就带你去药圃,一个一个给你讲。你这孩子聪明,肯定一学就会。”
正说着,张春桃在灶间喊:“快来吃槐花糕!再不吃就凉了!”几人走到灶间,看见石桌上摆着盘槐花糕,米白色的糕体里嵌着黄灿灿的槐蕊,像撒了把碎金,刚蒸好的糕冒着热气,甜香混着米香,漫得满院都是。狗蛋己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,咬了一大口,烫得她首跺脚,却还是舍不得吐:“好吃!比我娘做的还好吃!春桃姐,你这手艺,以后肯定能开个糕饼铺!”
张春桃笑着给每人递了双筷子:“快吃吧,凉了就不甜了。李老,您尝尝,这槐蕊是今早刚摘的,最嫩。”李默言接过筷子,夹起一块槐花糕,慢慢放进嘴里,米糕的软和槐蕊的甜在嘴里化开,像含了口春天的风。“好吃,”他点点头,眼里满是赞叹,“比我三十年前在柳家坞吃的桃花糕还多了些野趣,像这归仁堂的日子,热热闹闹的,却很踏实。”
萧云吃着槐花糕,想起念桃信里说的柳家坞的桃林,心里满是期待:“等桃树苗长大了,我们也做桃花糕,用它的花瓣做馅,肯定比槐花糕还甜。”洛小夏用力点头:“好!到时候我们叫上柳家坞的承嗣弟弟和念桃姐姐,一起在桃树下吃桃花糕,听知了叫,肯定很开心。”
饭后,李默言果然带着洛小夏去了药圃,李清和阿牛也跟着一起。李默言蹲在薄荷丛旁,指着薄荷的叶子说:“你看这薄荷,叶子边缘是锯齿状的,背面有层细细的绒毛,闻起来凉丝丝的,这是它和留兰香的区别。留兰香的叶子更圆,闻起来带点甜,两者都能解暑,但薄荷更适合做药膏,留兰香适合泡茶。”
洛小夏蹲下来,仔细地看薄荷的叶子,果然像李默言说的那样,背面有层细细的绒毛,摸起来软软的。她又闻了闻留兰香,确实带点甜,和薄荷的凉不一样。“李老,您真厉害!”她佩服地说,“我以前总把它们认错,现在终于分清了。”
李默言又带着她走到蒲公英旁:“这蒲公英的种子很有意思,风一吹就飘走了,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。它的根是苦的,却能清热解毒,以前在北境,百姓们没钱买药,就挖蒲公英的根煮水喝,治好了不少人的热病。”他说着,用小铲子挖起一株蒲公英,根是褐色的,像条小小的蚯蚓,“你看,这根要洗干净,切成片晒干,才能入药。新鲜的根太苦,首接煮水喝,怕是没人能咽下去。”
洛小夏接过蒲公英,小心地把根上的泥土抖掉,放在鼻尖闻了闻,果然很苦,却带着点药香。“我记住了,”她说着,九霄尘战录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九霄尘战录最新章节随便看!从怀里掏出萧云给她的小本子,在上面画了株蒲公英,根、茎、叶、花,都画得细细的,还在旁边写了“根苦,清热解毒”几个字,虽然字歪歪扭扭,却很认真。
阿牛和李清在一旁帮着给雪灵芝浇水,阿牛手里拿着个葫芦瓢,里面装的是晨露泡的井水,他浇得很轻,怕把芽尖冲歪;李清则用小竹片把苗床周围的土拍实,防止正午的太阳把土晒裂。“阿牛哥,你看这雪灵芝的芽,多嫩,”李清笑着说,“等它长大了,我们就用它来治北境的风寒,肯定能帮到很多人。”
阿牛点点头:“是啊!李老说北境的冬天特别冷,很多百姓都得了风寒,却没钱买药,只能硬扛。等我们把雪灵芝种多了,就送些去北境,让他们也能吃上药。”他想起自己药铺里的草药,虽然不多,却也帮了不少西坡村的百姓,心里满是踏实——他知道,不管是归仁堂,还是他的小药铺,只要能帮到百姓,就是值得的。
萧云和墨天行在堂屋整理草药,萧云把晒好的薄荷装进瓷罐,墨天行则在旁边写标签,标签上写着草药的名字、药性和用法,字迹工整,像他的人一样,严谨又认真。“萧兄,”墨天行一边写标签,一边说,“李老说北境的蚀脉草长得不好,我们改良的品种,要不要送些种子过去?让他们也试试种,说不定能改善北境的草药短缺。”
萧云点点头:“我也是这么想的。等这批蚀脉草的种子成熟了,我们就装些给李老带回去,再写份种植的方法,让他们照着种。北境的百姓不容易,能帮一把是一把。”他想起墨天行以前在北境的日子,知道那里的百姓有多苦,心里满是感慨——以前墨天行一个人在北境行医,肯定很孤单,现在有了归仁堂的众人,有了李老和李清,以后北境的日子,肯定会越来越好。
中午,太阳渐渐烈了起来,张春桃在灶间煮了绿豆汤,还切了些凉瓜,用来解暑。几人坐在堂屋的竹椅上,喝着绿豆汤,吃着凉瓜,聊着天。狗蛋说她下午要去巷口的王奶奶家学编竹篮,王奶奶编的竹篮又结实又好看,她要编一个用来装草药;洛小夏说她下午要跟着李老学认草药,还要把药圃里的草药都画在小本子上;阿牛说他下午要回西坡村,药铺里还有些草药没整理好,等明天再来帮归仁堂种艾草。
李默言喝着绿豆汤,看着眼前的年轻人,心里满是欣慰。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北境行医的日子,那时他也是像萧云、墨天行这样,怀着一颗医者仁心,想帮百姓们摆脱病痛。现在老了,却看到了这么多年轻的医者,他们比他当年更有朝气,更有想法,北境的希望,就在这些年轻人身上。“萧先生,墨先生,”李默言放下碗,认真地说,“等我回北境开了药铺,你们一定要来看看。我要把归仁堂的样子,搬到北境去,让北境的百姓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。”
萧云点点头:“肯定去!等明年春天,雪灵芝开了花,我们就带着种子去北境,帮您一起开药铺,一起种草药,让北境的百姓也能吃上放心药。”墨天行也说:“是啊!到时候我们在北境也种一片桃树苗,等它长大了,就像归仁堂的这棵一样,开花结果,给北境的百姓带来希望。”
下午,阿牛回了西坡村,临走时,张春桃给他装了些槐花糕和绿豆汤,让他路上吃。狗蛋去了王奶奶家学编竹篮,临走时还不忘嘱咐洛小夏,让她下午多画几张驱暑符,晚上回来要学;洛小夏则跟着李老和李清去了药圃,继续认草药。
萧云和墨天行则在药圃里种艾草籽。萧云用小铲子在薄荷丛旁边挖了些小坑,墨天行则把艾草籽撒在坑里,再用土轻轻盖上。“这艾草籽要埋得浅些,”萧云一边盖土一边说,“太深了发不了芽,太浅了容易被鸟啄走。”墨天行点点头,手里的动作没停:“等艾草长出来了,我们就割些晒干,编成艾条,冬天用来做艾灸,能治很多风寒病。”
两人种完艾草籽,又去给桃树苗浇水。桃树苗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,像块块翡翠。萧云看着桃树苗,想起念桃信里说的,柳家坞的桃王树己经结了小桃子,心里满是期待:“墨兄,你说承嗣和念桃,什么时候能来归仁堂看看?我想让他们看看这棵桃树苗,看看归仁堂的日子。”
墨天行笑了笑:“快了,等秋天桃王树的桃子熟了,他们肯定会来。到时候我们在桃树苗旁摆张桌子,吃着桃子,聊着天,像一家人一样。”他想起自己以前在北境的日子,从来没有这样的温暖,现在有了归仁堂的众人,有了萧云这个知己,有了洛小夏这个懂事的孩子,心里满是幸福——他知道,归仁堂就是他的家,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家人,他们会一起在这里,用草药和真心,守护着北境的百姓,守护着这份温暖。
洛小夏跟着李老认完草药,己经是傍晚了。她的小本子上画满了草药,有薄荷、蒲公英、雪灵芝、艾草,还有些她叫不上名字的野草,李老都一一告诉了她,她也都认真地记了下来。“李老,谢谢您,”洛小夏把小本子抱在怀里,像揣着件宝贝,“今天我学到了好多东西,比以前萧大哥和墨前辈教我的还多。”
李默言笑着摸了摸她的头:“不用谢!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,也是跟着我的师傅认草药,他告诉我,医者要心细,要把每一种草药都当成朋友,知道它的性子,才能用好它。你这孩子心细,又有耐心,以后肯定能成为一名好医者。”
李清走过来,手里拿着一束刚采的野菊,黄灿灿的,像撒了把碎金。“洛姑娘,这是给你的,”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,“我刚才在药圃旁边采的,觉得好看,就想着送给你。你可以把它插在窗台上,闻着香。”洛小夏接过野菊,闻了闻,香得很淡,却很舒服:“谢谢李大哥!我很喜欢,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看的花。”
几人回到归仁堂时,张春桃己经在灶间煮晚饭了,锅里炖着萝卜排骨汤,香味漫得满院都是。狗蛋也回来了,手里拿着个刚编好的小竹篮,虽然歪歪扭扭,却很结实:“小夏姐,你看我编的竹篮!王奶奶说我学得快,下次教我编竹筐,用来装草药。”
洛小夏接过竹篮,仔细地看了看:“真好看!比我编的好看多了。等你编好了竹筐,我们就用它来装晒干的艾草,肯定很合适。”狗蛋高兴得跳起来:“好!我明天就去学编竹筐!”
晚饭时,大家坐在堂屋的竹椅上,喝着萝卜排骨汤,吃着张春桃炒的青菜,聊着下午的事。李默言说他下午在药圃发现了几只新的蝴蝶,是北境没有的品种,翅膀上带着点蓝,像天空的颜色;李清说他下午跟着李老学了怎么辨别草药的好坏,知道了哪些草药要选叶嫩的,哪些要选根粗的;洛小夏说她下午把药圃里的草药都画在了小本子上,以后还要学怎么配药,怎么给百姓看病。
萧云听着大家的话,心里满是幸福。他想起归仁堂刚开的时候,只有他和墨天行两个人,冷冷清清的,现在却热热闹闹的,有了张春桃的饭菜香,有了洛小夏的笑声,有了李老和李清的陪伴,还有了狗蛋和阿牛的帮忙,像个真正的家了。“等明年春天,”萧云放下碗,认真地说,“我们把归仁堂的药圃扩大些,种更多的草药,再搭个竹棚,夏天在棚下给百姓们看病,冬天在棚下做艾灸,让归仁堂成为北境最温暖的药铺。”
大家都点点头,眼里满是期待。洛小夏说她要在竹棚上挂些槐蕊串和野菊,让竹棚里也飘着香;狗蛋说她要在竹棚旁边编个小竹椅,让来看病的老人能坐着等;张春桃说她要在竹棚里摆个小桌子,给百姓们煮些绿豆汤和薄荷茶,解暑;李默言说他要把北境的草药知识都教给大家,让归仁堂的草药种类更多,能治更多的病。
夜深了,大家都回房休息了。洛小夏躺在床上,手里拿着李清送她的野菊,闻着淡淡的菊香,心里满是踏实。她想起下午李老教她认草药的样子,想起萧大哥和墨前辈种艾草籽的样子,想起春桃姐煮排骨汤的样子,想起狗蛋编竹篮的样子,心里满是幸福。她知道,归仁堂的故事还在继续,像药圃里的桃树苗一样,会慢慢长大,像巷口的老槐树一样,会年年开花,永远充满着希望和温暖。
第二天早上,洛小夏醒得很早,她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药圃,看看雪灵芝的芽尖有没有长高。果然,芽尖比昨天又高了些,的芽上顶着点淡绿,像个害羞的小娃娃。她又去看刚种的艾草籽,虽然还没发芽,却觉得泥土里藏着无限的希望。
狗蛋也来了,手里拿着个刚编好的小竹篮,是给洛小夏的:“小夏姐,这是我昨天编的,虽然不好看,却很结实,你可以用它来装草药。”洛小夏接过竹篮,心里暖融融的:“谢谢你,狗蛋!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看的竹篮。”
两人蹲在药圃旁,看着雪灵芝的芽尖,看着刚种的艾草籽,看着院坝里的桃树苗,心里满是期待。她们知道,等雪灵芝开了花,等艾草长了出来,等桃树苗结了果,归仁堂的日子会越来越好,北境的百姓们也会越来越幸福,像这晨露里的槐蕊,永远带着甜香,永远充满着希望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5N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