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 药杵捣秋香,稚语伴斜阳
归仁堂的晨雾还没完全散尽,院坝里的青石板就被一双小布鞋踩出了细碎的声响。狗蛋揣着片昨晚晒干的紫苏叶,踮着脚往门口望——昨天和小宝约好了,今天一早要带他来认药圃里的“宝贝”,这会儿眼睛都快望穿了,还没见着那小子的影子。
“急什么?”墨天行端着个陶盆从灶间出来,里面盛着刚淘好的小米,要煮早上的小米粥。他见狗蛋扒着门框探头探脑,额前的碎发被晨露打湿,粘成几缕,忍不住笑,“小宝昨儿才刚好,他娘肯定要让他多睡会儿,哪像你,鸡叫头便就爬起来了。”
狗蛋回过头,把紫苏叶在手里攥得更紧了些,叶子边缘的锯齿蹭着掌心,有点痒。“我想早点教他认紫苏嘛,”他小声嘀咕,“昨天我说紫苏能治感冒,他还不信,说长得像野草,今天要让他看看,紫苏叶煮水可管用了。”
洛小夏正蹲在药圃边给七叶一枝花浇水,闻言首起腰笑:“你这孩子,还记着这事儿呢。等会儿小宝来了,你好好教他,别又急得跳脚,上次教李清认薄荷,差点把薄荷苗踩了。”狗蛋脸一红,挠了挠头:“这次不会了!我昨天在地上画了圈圈,哪个是紫苏,哪个是薄荷,都标好了,肯定不会踩错。”
正说着,就听见院门外传来“阿娘,你快点”的声音,带着点奶气的急切。狗蛋眼睛一亮,撒腿就往门口跑,差点撞翻墨天行手里的陶盆。“慢点跑!”墨天行伸手扶了他一把,陶盆里的小米晃了晃,没洒出来。
门口,小宝被他娘牵着,穿了件新做的蓝布褂子,小脸比昨天红润多了,就是咳嗽还没完全好,偶尔咳两声,声音也轻快了些。“狗蛋哥!”小宝看见他,挣脱他娘的手,扑了过来,手里还攥着个布包,“我带了好东西给你!”
狗蛋拉着他的手往院坝里跑,小宝娘跟在后面笑:“这孩子,昨天喝了你们的枇杷叶水,晚上就不怎么咳了,今早一睁眼就喊着要来找狗蛋,说要认草药。”萧云刚好从堂屋出来,手里拿着本翻旧的药书,闻言点头:“那就好,再喝两天巩固一下,就彻底好了。”
小宝把布包递给狗蛋,里面是几颗晒得干硬的枣子,是他娘秋天晒的,平时舍不得吃,今天特意装了几颗带来。“给你吃,”小宝仰着头,眼睛亮晶晶的,“我娘说,吃枣子能长力气,以后我就能像狗蛋哥一样,帮着墨叔叔浇药圃了。”
狗蛋接过枣子,往嘴里塞了一颗,甜丝丝的,带着太阳的味道。他从兜里掏出那片紫苏叶,递还给小宝:“这个给你,昨天你没拿,今天带回去,要是再着凉,就让你娘用它煮水喝,比药还管用。”小宝小心翼翼地把紫苏叶揣进兜里,像揣了个宝贝。
灶间里,洛小夏和张春桃己经把小米粥煮上了,锅里的小米翻滚着,冒出细细的白汽,香味飘得满院都是。张春桃正切着腌萝卜干,萝卜干是秋天晒的,切得细细的,拌上香油和醋,就着小米粥最下饭。“小夏,你看这俩孩子,”她往院坝里瞥了一眼,见狗蛋正拉着小宝蹲在药圃边,指着紫苏叶比比划划,忍不住笑,“跟小大人似的,比咱们那时候还上心。”
洛小夏往灶膛里添了根柴,火苗“噼啪”一声,蹿得更高了。“可不是嘛,”她笑着说,“上次狗蛋跟着墨先生认药,记不住名字,晚上睡觉都在念叨‘金银花,黄又白’,现在倒好,还能教别人了。”
李默言从药房里出来,手里拿着个药杵,要去捣昨天采回来的柴胡。柴胡要捣成细粉,才能入药,他年纪大了,力气不如从前,捣一会儿就要歇一歇。“李老,我来帮你吧!”狗蛋看见他,拉着小宝跑过来,“我力气大,能捣药!”
李默言笑着把药杵递给狗蛋:“好啊!不过要小心,药杵沉,别砸到手。”狗蛋接过药杵,双手攥着杵柄,使劲往下捣。药臼里的柴胡梗被捣得“咚咚”响,粉末慢慢从梗里渗出来,带着淡淡的药香。小宝蹲在旁边看,眼睛一眨不眨,时不时地帮着把药臼边缘的柴胡扫进去。
“狗蛋哥,你真厉害!”小宝仰着头说,“我也想捣药,可是我力气小,拿不动药杵。”狗蛋停下来,把药杵往旁边挪了挪,让小宝能碰到药臼边缘:“那你帮我扫药粉,我们一起捣,这样快!”小宝点点头,拿起小竹片,认真地把药臼边缘的柴胡扫进去,小脸绷得紧紧的,像在做什么大事。
萧云站在旁边看着,手里还拿着那本药书,嘴角带着笑。墨天行端着小米粥出来,见两人捣药捣得满头大汗,把粥碗放在石案上:“先别捣了,过来喝粥,等会儿再捣也不迟。”狗蛋和小宝这才停下,擦了擦额头上的汗,跑到石案边坐下。
小米粥熬得稠稠的,上面浮着一层米油,就着腌萝卜干,好吃得很。狗蛋一口气喝了两碗,还想再盛,被墨天行按住了碗:“慢点喝,别撑着,等会儿还要去采草药,撑着了该跑不动了。”狗蛋只好放下碗,摸了摸肚子:“好吧!那我留着肚子,中午吃春桃姐做的野菜团子。”
小宝也喝了一碗粥,咳嗽了两声,萧云给他递了杯温水:“慢点喝,别着急。等会儿我们去后山采草药,你要是累了,就坐在石头上歇会儿,别勉强。”小宝点点头,喝了口温水,眼睛里满是期待:“我不累!我要跟狗蛋哥一起采草药,还要认更多的草药,以后我也要当大夫,像萧先生一样,给大家治病。”
大家都笑了起来。李默言摸了摸小宝的头:“好!有志气!以后爷爷教你认药书,等你认够了一百种草药,爷爷就给你做个小药箱,让你跟着我们出诊。”小宝高兴得跳起来,差点把粥碗碰倒,幸好狗蛋扶住了:“小心点!你看你,跟我上次一样,差点把墨叔叔的药臼打翻。”
饭后,大家准备去后山采草药。萧云和李默言背着药箱,里面放着小锄头、竹篮和药书;墨天行拿着把大锄头,要挖些根茎类的草药,比如桔梗和黄芪;洛小夏和张春桃背着竹篮,准备顺便采些野菜,中午做野菜团子;狗蛋和小宝各拿着个小竹筐,里面放着小铲子和布包,要装采来的草药。
“李清,我们走了!”洛小夏跟留在归仁堂看店的李清打招呼,“要是有人来抓药,你先记下来,等我们回来再配。药柜第三层左边是甘草,右边是当归,别拿错了。”李清点点头:“放心吧!你们路上小心,早点回来。”
出了归仁堂,往后山走的路上,满是秋天的味道。路边的野菊开得黄灿灿的,像撒了一地的碎金;酸枣树上挂着红红的酸枣,像一串串小灯笼;风一吹,树叶“沙沙”响,带着点凉意,却很舒服。
狗蛋走在最前面,手里拿着根小木棍,拨着路边的草,像个小向导。“你们看,这是蒲公英!”他指着路边一朵白色的蒲公英,“墨叔叔说,蒲公英的根和叶子都能入药,能清热解毒,上次我嗓子疼,墨叔叔就用蒲公英给我煮水喝,喝了两天就好了。”
小宝蹲下来,仔细看蒲公英:“真的吗?它的种子像小伞,风一吹就能飞,真好玩!”他伸手想摘,被狗蛋拦住了:“别摘!墨叔叔说,要等种子成熟了,才能摘回去种,现在摘了,明年就长不出新的蒲公英了。”小宝点点头,赶紧把手缩了回来:“我不摘,等它成熟了,我们再来采种子。”
墨天行走在后面,看着两个孩子认真的样子,笑着对萧云说:“你看这俩孩子,比我们还上心。以后归仁堂的药圃,说不定就要靠他们了。”萧云点点头:“是啊!孩子们心思单纯,学东西也快,只要好好教,将来肯定能成器。”
李默言走在旁边,叹了口气:“想当年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,还在地里放牛呢,哪有机会认草药。后来跟着我师父学医,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捣药、晒药,认药书认到半夜,才慢慢学会了些本事。”洛小夏听着,心里有些感慨:“李老,您真不容易。以后我们好好教这些孩子,让他们少走些弯路,早点学会医术,救更多的人。”
到了后山,大家开始分头采草药。萧云和李默言去采桔梗和黄芪,这两种草药长在山坡上,要挖很深才能挖到根;墨天行去采金银花,虽然金银花己经过了花期,但藤蔓上还有些未开的花苞,晒干了也能入药;洛小夏和张春桃去采野菜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九霄尘战录 有灰灰菜、马齿苋,还有些不知名的小野菜,都是能吃的;狗蛋和小宝则留在山脚下,采些蒲公英和车前草,这些草药长得矮,容易采。
狗蛋教小宝认车前草:“你看,车前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,边缘很光滑,它的种子像小芝麻,能利尿通淋。上次我爷爷小便不舒服,萧先生就用车前草给他煮水喝,喝了几天就好了。”小宝点点头,认真地记着:“椭圆形的叶子,光滑的边缘,种子像小芝麻,利尿通淋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用小铲子把车前草挖出来,小心翼翼地放进小竹筐里,生怕把叶子弄坏了。
两人采了一会儿,小宝看见旁边的酸枣树上挂着红红的酸枣,眼睛一亮:“狗蛋哥,你看!酸枣!我们摘些酸枣吃好不好?”狗蛋抬头看了看,酸枣树不高,伸手就能摘到。“好啊!”他点点头,伸手摘了一颗,擦了擦,放进嘴里,“甜丝丝的,有点酸,真好吃!”
小宝也伸手摘了一颗,刚放进嘴里,就被酸得皱起了眉头,“嘶”了一声:“好酸!比我娘腌的萝卜干还酸!”狗蛋笑得前仰后合:“你慢点吃,别着急,酸的才好吃呢!”他又摘了几颗,放在布包里,“我们多摘些,回去给小夏姐和春桃姐尝尝,她们肯定喜欢。”
小宝也跟着摘了起来,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布包。他刚想再摘一颗,手指被酸枣树上的刺扎了一下,疼得他“哇”地一声哭了出来。狗蛋赶紧跑过来,拉起他的手,看了看,手指上扎了根小小的刺,渗了点血。“别哭别哭,”狗蛋拿出自己的衣角,轻轻擦了擦小宝的手指,然后把嘴凑上去,轻轻吹了吹,“不疼了不疼了,吹吹就好了。”
小宝抽泣着,眼泪还挂在脸上,却点点头:“不疼了,狗蛋哥。”狗蛋从兜里掏出一颗枣子,递给小宝:“给你吃,甜的,压一压酸。”小宝接过枣子,放进嘴里,甜丝丝的味道立刻盖过了酸味,他笑了起来,脸上还挂着泪珠,像个小花猫。
洛小夏和张春桃采完野菜,过来找他们,见小宝脸上有泪,赶紧问:“怎么了?是不是摔着了?”狗蛋赶紧解释:“不是,他摘酸枣被刺扎了一下,现在没事了。”张春桃蹲下来,看了看小宝的手指:“没事就好,以后摘酸枣要小心,别再被刺扎了。”她从兜里掏出块干净的布,给小宝的手指包了起来,“这样就不会疼了。”
大家采完草药,准备回去。墨天行的竹篮里装满了金银花,萧云和李默言的药箱里装着桔梗和黄芪,洛小夏和张春桃的竹篮里装着野菜,狗蛋和小宝的小竹筐里装着蒲公英、车前草,还有满满一布包酸枣。
路上,狗蛋和小宝一边走一边玩,把采来的蒲公英种子吹得满天飞,像一群小小的白蝴蝶。洛小夏和张春桃跟在后面,聊着中午的野菜团子要怎么做,加些面粉,再加点盐和香油,蒸出来肯定香。萧云和李默言则聊着刚才采到的黄芪,说这株黄芪长得很壮,药效肯定好,以后可以多采些,晒干了存起来,冬天用得多。
回到归仁堂,己经是中午了。李清正坐在堂屋里给一个村民抓药,见他们回来,笑着说:“你们可回来了!刚才西坡村的王大娘来抓药,说她孙子有点发烧,我给她拿了点柴胡,让她回去煮水喝,等会儿你们再去看看?”萧云点点头:“好!我们先把草药放好,吃完饭就去。”
洛小夏和张春桃去灶间做午饭,把采来的野菜洗干净,切碎了,加上面粉、盐和香油,揉成面团,做成野菜团子,放进蒸笼里蒸。灶间里的烟火气慢慢升起来,混着野菜的清香,让人觉得暖暖的。
狗蛋和小宝则跟着墨天行去晒草药,把采来的蒲公英、车前草、金银花摊在竹筛里,放在院坝里的阳光下晒。小宝的手指还包着布,却坚持要帮忙,用小竹片把草药摊得匀匀的,像个小大人。
“墨叔叔,这些草药要晒多久才能好啊?”小宝仰着头问。墨天行一边把金银花的藤蔓分开,一边说:“蒲公英和车前草晒两天就能好,金银花要晒三天,等叶子和花苞都干了,就能收起来入药了。”狗蛋点点头:“我知道!上次我晒紫苏叶,晒了两天,小夏姐说晒得刚刚好,药效最好。”
萧云和李默言则在药房里整理采来的桔梗和黄芪,把根上的泥土洗干净,切成片,放在竹筛里,准备下午晒。李默言拿起一片黄芪,闻了闻:“这黄芪长得不错,味道很正,以后可以多采些,存起来冬天用。”萧云点点头:“是啊!冬天天冷,很多人容易感冒,黄芪能补气,用得很多。”
午饭做好了,野菜团子蒸得金黄金黄的,散发着淡淡的清香。大家坐在石案旁吃饭,狗蛋和小宝各吃了两个野菜团子,还想再吃,被洛小夏拦住了:“慢点吃,别撑着。下午我们还要去西坡村看王大娘的孙子,撑着了该没力气了。”
饭后,大家休息了一会儿,就准备去西坡村。萧云和李默言背着药箱,洛小夏拿着些柴胡和紫苏叶,狗蛋和小宝则各拿着一颗枣子,准备送给王大娘的孙子。“我们走了!”洛小夏跟李清打招呼,“家里就拜托你了,记得给院坝里的草药翻翻面,别晒糊了。”李清点点头:“放心吧!你们路上小心。”
到了西坡村,王大娘早就等在村口了,见他们来,赶紧拉着他们往家里走:“萧大夫,李老,你们可来了!我孙子烧得厉害,刚才又哭又闹,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”萧云跟着她走进屋里,只见一个小男孩躺在床上,脸烧得通红,闭着眼睛,时不时地哭两声。
萧云给小男孩号脉,又摸了摸他的额头,说:“没事,就是风寒引起的发烧,吃点柴胡就好了。”洛小夏赶紧拿出柴胡,递给王大娘:“大娘,你把这个柴胡煮水,给孩子喝小半碗,一个时辰后再量量体温,要是还烧,就再喝半碗。”
狗蛋和小宝走到床边,把枣子递给王大娘:“大娘,这个给小弟弟吃,甜的,吃了就不发烧了。”王大娘接过枣子,笑着说:“谢谢你们!你们真是好孩子。”小男孩听见声音,慢慢睁开眼睛,看了看狗蛋和小宝,小声说:“我要吃枣子。”王大娘赶紧把枣子剥了皮,喂给他吃。
大家坐了一会儿,见小男孩的烧慢慢退了,才放心地离开。王大娘送他们到村口,手里拿着些花生,非要让他们带上:“谢谢你们!每次孩子不舒服,都是你们来帮忙,真是太感谢了。”萧云推辞不过,只好收下了。
回到归仁堂,己经是傍晚了。院坝里的草药还在晒着,夕阳照在上面,像撒了层金子。狗蛋和小宝蹲在竹筛边,看草药有没有晒干,时不时地用手摸一摸。墨天行则在药圃里给七叶一枝花浇水,嘴里哼着小曲,看起来很开心。
洛小夏去灶间煮了些枇杷叶水,给大家端出来。枇杷叶水还是淡淡的黄色,散发着清香。狗蛋和小宝各喝了一小碗,说:“真好喝!比糖水还好喝。”萧云和李默言坐在石桌旁,喝着枇杷叶水,聊着今天采草药的事,时不时地笑两声。
夕阳慢慢沉到了山后面,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。院坝里的草药晒得差不多了,墨天行和洛小夏把它们收起来,装进陶罐里。狗蛋和小宝则在院坝里玩,把采来的酸枣放在竹篮里,像宝贝一样。
“萧先生,你说明天我们还能去采草药吗?”狗蛋仰着头问。萧云点点头,笑着说:“当然可以!明天我们去东坡村采些薄荷,那里的薄荷长得好,晒干了能做薄荷膏,治蚊虫叮咬可管用了。”狗蛋和小宝高兴得跳起来,约定明天一早还要一起去。
风从药圃里吹过,带着草药的清香和夕阳的温暖,像在说:“今天真快乐,明天会更快乐。”大家都笑着,心里暖暖的。在归仁堂的这个秋天,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只有些平平淡淡的小事——认草药、捣药、晒药、采草药、给村民治病。但就是这些小事,像一颗颗珍珠,串起了归仁堂的日子,串起了大家的快乐,串起了每个人心里的温暖。
洛小夏看着眼前的一切,心里想着,明天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去采薄荷,一起做薄荷膏,一起把归仁堂的秋天,过得像草药一样清香,像夕阳一样温暖,像狗蛋和小宝的笑容一样,永远都充满着希望和快乐。她知道,归仁堂就像一个温暖的家,大家在这里相互依靠,相互扶持,一起成长,一起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永远都不会分开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5N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