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西章 竹篮拾野菌,瓦罐炖鲜醇
归仁堂的晨雾还没散透,院坝里的竹篮就被翻得乱七八糟。狗蛋蹲在地上,手里攥着根草绳,正把三个小竹篮串在一起——昨天萧先生说今天要去后山林采野菌,他特意把自己和小宝的小竹篮跟墨天行的大竹篮绑在一块,说这样“不会走散,还能多装菌子”。
“你这绑法不对,”墨天行扛着镰刀从柴房出来,看他把竹篮绑得歪歪扭扭,草绳都快勒进竹篾里了,忍不住笑,“等会儿走山路,竹篮晃来晃去,保准把菌子颠掉。我教你,要在篮耳上打个活结,松松垮垮的才好带。”狗蛋抬头,鼻尖上沾着点草屑,像只刚偷吃完米的小麻雀:“真的?那你快教我!昨天西坡村的小宝说,后山林的鸡油菌黄灿灿的,像撒了一地金子,我可不能让它们掉了。”
墨天行蹲下来,接过草绳,三两下就给竹篮系好了活结:“你看,这样一提,竹篮能跟着身子晃,菌子就不会被颠出来。对了,等会儿采菌子要记住,颜色越艳的越不能碰,像那种红通通、带白点的,是毒菌,碰一下都要拉肚子。”狗蛋赶紧点头,从裤兜里掏出个小本子——是李老给他的,上面画着几种能吃的野菌,他翻到鸡油菌那页,指着上面黄澄澄的图案:“我记得这个!圆溜溜的,像小伞,闻着还有股香味。”
正说着,院门外传来小宝的喊声,带着点嚼东西的含糊:“狗蛋哥!墨大哥!等等我!”两人抬头,见小宝被他娘牵着,手里拿着个油纸包,嘴里还塞着半块米糕,腮帮子鼓鼓的:“我娘给我装了米糕,采菌子的时候饿了吃!”他说着,把油纸包往怀里一塞,挣脱娘的手就往竹篮边跑,结果没注意脚下的石头,差点摔个趔趄,被墨天行一把扶住。
“慢点跑,”墨天行帮他理了理歪掉的衣领,“后山林的路比村口的石子路难走多了,这么冒失,小心摔进泥坑里。”小宝吐了吐舌头,把油纸包举起来:“墨大哥,你要不要吃米糕?小夏姐做的,甜得很!”墨天行笑着摇头:“我不吃,你留着自己吃,等会儿采菌子费力气,饿着可不行。”
洛小夏端着个陶盆从灶间出来,里面是刚煮好的鸡蛋,还冒着热气:“快过来吃鸡蛋,”她把陶盆放在石案上,“每人一个,垫垫肚子,后山林要走一个时辰才能到,路上可没东西吃。”狗蛋和小宝跑到石案边,各拿起一个鸡蛋,剥壳的动作都带着急,鸡蛋壳碎渣掉了一地。小宝娘站在旁边,笑着帮他擦了擦嘴角的蛋黄:“这孩子,昨天听说要采菌子,兴奋得半夜没睡好,早上天不亮就催着我给他装米糕。”
萧云和李默言从药房里出来,两人手里都拿着个小布包——萧云的布包里装着辨认野菌的图谱,李默言的则装着些解毒的草药,以防万一。“都准备好了?”萧云看了眼绑在一起的竹篮,又指了指小宝怀里的油纸包,“小宝,米糕要放好,别采菌子的时候蹭上泥,就不好吃了。”小宝赶紧把油纸包往怀里又塞了塞,像揣着块宝贝:“我知道!我把它放在竹篮最底下,压不着!”
一行人出了归仁堂,往后山林走。路边的草叶上还挂着晨露,沾在裤脚上,凉丝丝的。狗蛋和小宝走在最前面,两人时不时地弯腰去捡路边的小石子,说要留着“给菌子做记号”。“狗蛋哥,你看这个石子,”小宝举起颗圆溜溜的白石子,“像不像你昨天吃的鸡蛋黄?”狗蛋凑过去看了看,摇摇头:“不像,鸡蛋黄是黄的,这个是白的,像小夏姐蒸的米糕。”
墨天行跟在后面,手里拿着镰刀,时不时地拨开路旁的荆棘。“你们看路边这丛草,”他指着一丛长着锯齿状叶子的植物,“这是蕨菜,现在还没长老,等过阵子可以采来吃,用开水焯一下,凉拌着香。不过现在别碰,叶子上有细毛,扎手。”狗蛋跑回来,蹲在草丛边,用手指轻轻碰了碰叶子,果然被扎了一下,赶紧缩回手:“真扎!比艾草还扎!”
小宝也跟着蹲下来,学着狗蛋的样子,却不敢碰叶子,只敢用鼻子闻了闻:“没味道,没有薄荷香。”李默言走过来,笑着说:“蕨菜要长老了才有点清香味,现在还小,味道淡。等我们采完菌子回来,要是看到长老的,就采点回去,让小夏给你们做凉拌蕨菜。”小宝眼睛一亮,赶紧点头:“好!我要多采点,给我娘也带点回去。”
走到后山林的时候,太阳己经升得老高,把林子里的雾气烘得慢慢散开。林子里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地面上积着厚厚的落叶,踩上去“沙沙”响,像铺了层软毯子。“哇!这里的树好高啊!”小宝仰着头,看着头顶的树枝,嘴巴张得大大的,“比归仁堂的老槐树还高!”
萧云蹲下来,从布包里拿出图谱,指着上面的鸡油菌:“大家先认认样子,”他说,“鸡油菌是金黄色的,菌盖像把小伞,菌柄短短的,闻着有股淡淡的杏香味。还有松茸,是褐色的,菌盖有点皱巴巴的,像老人的脸,这个更鲜,炖鸡汤最好喝。但不管采哪种,都要看看菌柄下面有没有虫子,有虫子的才是没毒的,毒菌一般虫子都不吃。”
狗蛋赶紧凑过去,盯着图谱看了半天,又抬头看了看周围的地面:“我好像看到一个!”他指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,那里有个金黄色的小点点,像颗掉在地上的小太阳。萧云走过去,蹲下来看了看,笑着说:“还真是鸡油菌!不过有点小,再长几天采更好,但既然看到了,就先采了吧,别被虫子吃了。”
狗蛋高兴地跑过去,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捏住菌柄,轻轻一拔,鸡油菌就被拔了出来,菌根上还沾着点泥土。“小宝,你看!”他把鸡油菌举起来,“是不是跟图谱上的一样?黄灿灿的!”小宝跑过来,凑过去闻了闻:“真香!像小夏姐做的桂花糕的香味!”两人赶紧把鸡油菌放进竹篮里,用落叶盖好,生怕被太阳晒蔫了。
洛小夏和墨天行也开始采菌子。洛小夏的眼睛很尖,不一会儿就采了好几朵松茸,都放在墨天行的大竹篮里。“你看这个松茸,”她举起一朵,“菌盖皱巴巴的,菌柄很粗,炖出来的汤肯定鲜得很。晚上回去,我们用它炖鸡汤,给大家补补身子。”墨天行点点头,手里拿着镰刀,帮她把旁边的杂草割掉:“小心点,别被松茸旁边的荆棘扎到,这东西长得偏,总躲在草堆里。”
李默言则坐在一棵大树下,看着大家采菌子,手里拿着个小本子,时不时地记着什么。“萧云,你看那朵菌子,”他指着不远处一朵红色的菌子,“颜色太艳了,肯定是毒菌,让孩子们别靠近。”萧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,赶紧喊:“狗蛋,小宝,别往那边去!那里有毒菌,碰了要拉肚子!”狗蛋和小宝赶紧停下脚步,往回跑,跑到萧云身边,吐了吐舌头:“知道了!我们不碰红颜色的菌子!”
采了一个多时辰,三个竹篮都装得差不多了。狗蛋的小竹篮里全是鸡油菌,黄灿灿的,像装了一篮小太阳;小宝的竹篮里有鸡油菌,还有些小小的香菇,是他跟着洛小夏采的;墨天行的大竹篮里则大多是松茸,还有些平菇,堆得冒了尖。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九霄尘战录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“该回去了,”墨天行看了看太阳,“再晚回去,林子里的露水就干了,路会变滑,不好走。”
大家点点头,收拾好东西,往回走。路上,小宝想起怀里的米糕,掏出来要给狗蛋分一半:“狗蛋哥,你吃,我娘说这个米糕顶饿,我们刚才采菌子费了好多力气,吃点补充补充。”狗蛋摇摇头,从自己的竹篮里拿出一朵 smallest的鸡油菌:“我不吃米糕,我留着肚子晚上喝松茸鸡汤,这个鸡油菌给你,你闻闻,比米糕香。”小宝接过鸡油菌,闻了闻,笑着说:“真的香!那我也留着肚子喝鸡汤!”
回到归仁堂,张春桃和李清正在院坝里翻晒金银花。见他们回来,张春桃赶紧迎上来:“可回来了!我刚还想着,要不要去山口接你们,这么久都没动静。”李清则接过墨天行手里的大竹篮,眼睛一亮:“这么多松茸!晚上可以炖鸡汤了,我早就想尝尝松茸的味道了。”
洛小夏把菌子倒在竹筛里,开始分类。鸡油菌放在一个竹筛里,松茸放在另一个竹筛里,香菇和平菇放在一起。“要把菌子上的泥土洗干净,”她对狗蛋和小宝说,“但不能用太烫的水,不然菌子会变老,鲜味就跑了。用温水慢慢洗,把菌根上的泥土抠掉。”
狗蛋和小宝赶紧跑过去,帮着洗菌子。狗蛋拿着一朵鸡油菌,用手指轻轻抠掉菌根上的泥土,再用温水冲了冲;小宝则学着他的样子,洗着手里的香菇,时不时地把洗干净的菌子放在竹筛里晾干。“小夏姐,这个松茸好难洗啊,”小宝皱着眉头,手里拿着一朵松茸,菌盖的褶皱里全是泥土,“里面的泥抠不出来。”洛小夏走过去,拿起一根小牙签,帮他把褶皱里的泥土挑出来:“别急,慢慢来,松茸的褶皱多,要一点一点挑,不然炖的时候会有泥沙,影响味道。”
墨天行则在灶间烧水,准备炖鸡汤。他把鸡处理干净,剁成块,放进大铁锅里,加了点冷水,用大火煮开,撇去上面的浮沫。“炖鸡汤要先焯水,”他对旁边的萧云说,“这样炖出来的汤才清亮,没有腥味。等会儿把松茸放进去,用小火慢慢炖,炖两个时辰,香味才能出来。”萧云点点头,手里拿着个陶碗,帮他把撇出来的浮沫倒掉:“是啊,炖菌汤最讲究火候,急不得,要慢慢炖,让菌子的鲜味都融到汤里。”
李默言坐在院坝里,看着狗蛋和小宝洗菌子,时不时地提醒他们:“洗干净的菌子要晾干,别堆在一起,不然会发霉。等会儿晾干了,除了炖鸡汤的,剩下的可以晒成菌干,冬天没新鲜菌子的时候,可以用来炖肉,一样鲜。”狗蛋抬起头,手里还拿着朵没洗干净的鸡油菌:“李老,晒菌干要晒多久啊?是不是跟晒薄荷一样,晒几天就行?”李默言笑着说:“差不多,但菌子的水分多,要晒五六天,每天都要翻一遍,让它晒得均匀,不然容易坏。”
洗好的菌子晾干了,洛小夏把松茸放进炖着鸡汤的大铁锅里,又加了点姜片和盐,盖上锅盖,用小火慢慢炖。“现在可以准备炒鸡油菌了,”她对张春桃说,“鸡油菌用猪油炒,再加点青椒,炒出来又香又下饭,孩子们肯定喜欢。”张春桃点点头,从油壶里倒了点猪油进小铁锅,放在火上加热:“我早就想试试炒鸡油菌了,以前在村里,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,还是别人送的。”
狗蛋和小宝蹲在灶膛边,帮着添柴。火苗“噼啪”作响,把小铁锅烘得暖暖的,猪油融化后,发出“滋滋”的声响,香味飘出来。洛小夏把切好的鸡油菌倒进锅里,用锅铲翻炒着,鸡油菌慢慢变软,颜色变得更黄了,香味也更浓了。“好香啊!”小宝吸了吸鼻子,“比我娘做的炒青菜还香!”狗蛋点点头,眼睛盯着锅里的鸡油菌,口水都快流出来了:“等会儿我要吃一大碗,配着米饭吃,肯定能吃三碗!”
萧云和李默言坐在灶间门口,闻着菌子的香味,笑着聊天。“你看这俩孩子,”萧云说,“跟我们小时候一样,看到好吃的就挪不动脚。以前我跟着师父采菌子,采完回去,师父就用菌子给我做汤,那时候觉得,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菌子汤了。”李默言点点头,眼神里带着点回忆:“是啊,那时候条件苦,能吃到新鲜菌子就很满足了。现在日子好了,能经常吃到,但还是觉得小时候的味道最香。”
炒鸡油菌做好了,洛小夏把它盛在一个陶盘里,金黄金黄的,上面撒着点青椒丝,像撒了层绿宝石。炖鸡汤也快好了,锅盖一打开,香味就飘得满院都是,松茸的鲜香味混着鸡汤的香味,引得大家都围了过来。“可以吃饭了!”洛小夏笑着说,“把炒鸡油菌、炖鸡汤都端到石案上,再拿点米饭,大家都饿了。”
狗蛋和小宝跑得最快,帮着把饭菜端到石案上。大家围坐在石案边,拿起筷子,迫不及待地尝了尝。炒鸡油菌入口滑嫩,带着猪油的香味和青椒的微辣,好吃得让人停不下来;炖鸡汤则鲜得很,松茸的鲜味完全融到汤里,喝一口,浑身都暖融融的。“太好吃了!”小宝一边吃,一边说,“比我吃过的所有菜都好吃!”狗蛋也点点头,嘴里塞满了鸡油菌,含糊不清地说:“我以后还要去采菌子,还要吃炒鸡油菌和松茸鸡汤!”
大家都笑了,洛小夏给狗蛋和小宝碗里各舀了一勺鸡汤:“慢点吃,别噎着。以后只要有时间,我们就去采菌子,让你们经常吃。”萧云也笑着说:“等过阵子,林子里的菌子更多了,我们可以采些回来晒成菌干,冬天的时候,用菌干炖肉,炖出来的肉比新鲜菌子还香。”
饭后,大家坐在院坝里休息。墨天行泡了壶薄荷茶,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。薄荷茶的凉香味混着菌子的余香,让人觉得很舒服。“今天采的菌子还有不少,”洛小夏说,“明天我把它们晒成菌干,装在陶罐里,冬天的时候就能吃了。”狗蛋和小宝赶紧说:“我们帮你晒!我们会翻菌子,跟晒薄荷一样,每天都翻一遍!”
夕阳慢慢沉到了山后面,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。院坝里的竹筛上,晾着洗干净的菌子,在夕阳的余晖下,泛着淡淡的光。狗蛋和小宝坐在竹筛边,看着菌子,心里满是期待。“小夏姐,菌干晒好的时候,一定要第一个炖肉吃哦!”小宝仰着头说。洛小夏笑着点点头:“好!一定第一个炖肉给你们吃。”
月亮慢慢升起来了,挂在归仁堂的屋檐上,像个大大的银盘。灶间里,炖鸡汤的陶罐还放在灶膛边,里面剩下的鸡汤还冒着热气,香味飘得满院都是。狗蛋和小宝躺在床上,还在讨论着明天晒菌子的事,慢慢进入了梦乡。梦里,他们晒了好多菌干,冬天的时候,和大家一起吃着菌干炖肉,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。
萧云和李默言坐在药房里,还在整理今天采菌子的记录。“你看这两个孩子,”萧云笑着说,“对生活充满了热情,不管做什么都很认真,以后肯定能把归仁堂打理得很好。”李默言点点头:“是啊,我们老了,以后这些事情就要靠他们了。我们要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他们,让他们不仅会采草药、做药膏,还会享受生活,知道生活中的美好。”
墨天行则在院坝里巡视,他看了看竹筛里的菌子,又看了看药圃里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5N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