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96章 陶罐启冬味,竹篮递暖香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九霄尘战录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5N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仔仔细细的简姑娘”推荐阅读《九霄尘战录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第九十六章 陶罐启冬味,竹篮递暖香

归仁堂的晨霜刚在竹筛上结出细白的花纹,狗蛋就踩着木梯往屋檐下爬——那里堆着三个贴着红标签的陶罐,昨天萧先生说今日要给西坡村送药,顺便把晒好的菌干给小宝娘和阿妹带些去,他早早就把装菌干的竹篮擦得干干净净,就等着装罐。

“慢点爬,别把陶罐碰倒了!”墨天行拎着刚劈好的柴从柴房出来,见他踮着脚去够最高处的陶罐,赶紧放下柴捆跑过去。狗蛋脚下一滑,半个身子晃在半空,手里攥着的陶罐标签“嘶啦”一声扯掉了一角,幸好墨天行及时扶住他的腰:“说了让你等我来,你偏不听,这陶罐要是摔碎了,冬天的菌干炖肉就没着落了。”

狗蛋吐了吐舌头,把手里的陶罐递给墨天行,鼻尖上沾着的霜花还没化:“我就是想早点把菌干装好,小宝昨天晚上还念叨着要给阿妹带最大的松茸干呢。对了墨大哥,这个标签掉了,怎么认里面是啥菌干啊?”墨天行把陶罐放在石案上,指着罐口边缘的小印记:“你看,顾奶奶教过的,鸡油菌干罐口刻个‘鸡’字,松茸干刻‘松’字,香菇干刻‘香’字,昨天装罐的时候你只顾着玩,没仔细看。”

狗蛋凑过去一看,还真在罐口看到个小小的“松”字,像只蜷着的小虫子:“真的有!我昨天光顾着数菌干够不够给阿妹分,忘了看印记了。那我们先装松茸干,阿妹最喜欢吃这个,上次她吃了一口就说比她家的野枣还香。”正说着,小宝背着个小布包从屋里跑出来,布包里鼓鼓囊囊的,还露出半截红头绳——是上次阿妹送他的,他说要还给阿妹一根新的。

“狗蛋哥!墨大哥!装菌干了吗?”小宝跑得太快,裤脚沾了不少霜,“我娘说让带点腌萝卜干,阿妹娘上次说我们的腌萝卜干比她做的脆,我装了满满一布包!”他说着把布包往石案上一放,结果没放稳,布包滚到地上,腌萝卜干的香味飘出来,混着菌干的淡香,像把归仁堂的秋末冬初都裹在了一起。

墨天行帮他捡起布包,拍掉上面的霜:“慢点,别把萝卜干撒了,不然阿妹娘就吃不上了。我们先装菌干,每个陶罐拿一半,剩下的留着冬天炖山鸡。对了,萧先生和李老在药房整理草药,说等装完菌干就出发,西坡村的王阿婆还等着药治咳嗽呢。”小宝赶紧点头,伸手去抱石案上的陶罐:“我来抱香菇干!这个轻,我能抱动!”结果陶罐刚碰到手就滑了,幸好狗蛋眼疾手快接住:“你别抱了,我来拿,你帮着递竹篮就行,省得又摔了。”

洛小夏端着个陶碗从灶间出来,碗里是刚温好的红糖姜茶,冒着热气:“先喝碗姜茶暖暖身子,”她把碗递给狗蛋和小宝,“外面霜大,喝了姜茶再干活,不然冻得手都拿不稳东西。今天去西坡村要走一个时辰,路上风大,我给你们每人缝了个小暖手袋,装在竹篮里,冷了就揣在怀里。”

狗蛋接过姜茶,喝了一大口,暖意在喉咙里散开,一首暖到肚子里:“小夏姐,暖手袋是用你上次染的蓝布做的吗?我记得那块布上有小梅花图案,可好看了。”洛小夏笑着点头,帮他把沾在嘴角的红糖擦掉:“是呢,里面塞了晒干的艾草,暖乎乎的,还能驱寒。等会儿把菌干和药都装在大竹篮里,墨天行挑着走,你们俩跟在后面,别乱跑,西坡村的山路有几段滑得很。”

萧云和李默言背着药箱从药房出来,药箱上还挂着个小铜铃,走起来“叮铃叮铃”响——是狗蛋上次从镇上捡的,说挂在药箱上能提醒大家药箱来了。“都准备好了?”萧云看了眼石案上的陶罐和布包,“王阿婆的咳嗽药在药箱最上面,还有李大叔的腰伤药膏,别落下了。小宝,到了西坡村要听话,别跟着阿妹去河边玩,现在河水凉,掉下去要生病的。”

小宝赶紧把暖手袋揣进怀里,像揣着个小火炉:“我知道!我就跟阿妹分享菌干,然后帮她娘喂鸡,才不去河边呢。李老,阿妹娘上次说她的腿冬天会疼,你有没有带治腿疼的药啊?”李默言拍了拍药箱:“带了,是用艾草和生姜做的药膏,抹在腿上暖暖的,能缓解疼痛。等会儿到了给她贴上,告诉她每天抹一次,坚持用一个月就会好很多。”

墨天行把三个陶罐里的菌干各倒出一半,装进一个干净的蓝布包里,又把小宝的腌萝卜干、暖手袋和草药都放进大竹篮里,用扁担挑起来试了试:“不重,走起来正好。我们出发吧,早点去早点回,晚上还要炖香菇干炒腊肉呢。”狗蛋和小宝赶紧跟上,两人一左一右牵着墨天行的衣角,像两只跟着大人的小尾巴。

一行人出了归仁堂,往西坡村走。路边的草都枯了,结着一层薄薄的霜,踩上去“咔嚓”响,像踩碎了一地的小冰晶。狗蛋时不时地弯腰捡起路边的小石子,说要给阿妹做“菌干记号石”:“上次采菌子的石子我给阿妹了,这次再捡几个,让她放在装菌干的罐子里,下次我们去就能认出是我们送的。”小宝也跟着捡,捡了个圆溜溜的白石子:“这个像香菇干,我要给它画个小香菇,贴在上面。”

萧云和李默言走在后面,两人聊着西坡村村民的病情。“王阿婆的咳嗽是老毛病了,”萧云说,“上次给她开的药她喝了半个月,好多了,这次再给她带点巩固一下,冬天就不容易犯了。李大叔的要伤是干活累的,药膏要坚持抹,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”李默言点点头:“是啊,山里的人都不容易,干农活累出一身病,我们能帮就多帮点。归仁堂开在这里,就是为了方便周围村子的人看病。”

走了半个时辰,到了一条小河边。河水结了层薄冰,像盖了层透明的玻璃,阳光照在上面,闪着光。“小心点走,”墨天行把竹篮往肩上提了提,“冰下面有水,滑得很,别摔了。”狗蛋和小宝赶紧放慢脚步,手牵着手,一步一步往前走,像两只小心翼翼的小企鹅。小宝不小心踩滑了,差点掉进河里,被狗蛋一把拉住:“都说了慢点,你怎么不听,要是掉下去,菌干就湿了,阿妹就吃不上了。”

过了小河,就到了西坡村。村口的老槐树上挂着几个玉米棒子,是村民们晒干留着冬天吃的,像挂了串黄灯笼。“狗蛋哥!小宝!”阿妹从村口的矮墙后跑出来,手里拿着个红布包,“我娘说你们今天来,我早就等着了!”她跑到狗蛋面前,把红布包递给他:“这里面是我娘做的红薯干,比归仁堂的还甜,你们尝尝。”

狗蛋接过红布包,打开一看,红薯干金黄金黄的,像小虫子一样蜷着:“谢谢阿妹!我们给你带了松茸干,比红薯干还香,还有小宝娘做的腌萝卜干,可脆了。”小宝也凑过来,把怀里的红头绳递给阿妹:“这个是新的,比你上次送我的还好看,给你扎头发。”阿妹接过红头绳,高兴得脸都红了,赶紧把头发扎起来,转了个圈:“好看吗?像不像小夏姐头上的花?”

阿妹娘从屋里出来,手里拿着个陶盆,盆里是刚炒好的南瓜子:“可把你们盼来了,”她把陶盆递给萧云,“快进屋坐,外面冷。我家阿妹昨天就开始念叨,说狗蛋和小宝要送菌干来,今天天不亮就起来等。”墨天行把竹篮放在屋檐下,跟着阿妹娘进屋:“我们还要去给王阿婆和李大叔送药,先把东西放下,送完药再回来坐。”

阿妹拉着狗蛋和小宝的手,非要带他们去看她家的小鸡:“我家的小鸡长大了,会下蛋了!昨天刚下了两个,我娘说留着给你们做鸡蛋羹吃。”小鸡在院子里的竹笼里,毛茸茸的,黄灿灿的,看到人就“叽叽”叫。狗蛋伸手想去摸,被阿妹拦住:“别摸,它们会啄人的,上次我摸了一下,被啄得手都红了。”小宝笑着说:“像归仁堂的小奶猫,上次我摸它,它也挠我。”

萧云和李默言去给王阿婆送药,墨天行则去李大叔家。王阿婆坐在炕头上,咳嗽得首不起腰,看到萧云来了,赶紧坐起来:“萧先生,你可来了,我这咳嗽又犯了,晚上都睡不好觉。”萧云把药递给她,又帮她把枕头垫高:“别着急,这次的药比上次的管用,你按时喝,喝完就会好很多。还有这个药膏,抹在胸口,能缓解咳嗽。”李默言则在旁边帮王阿婆量血压:“你的血压有点高,平时别吃太咸的,多喝温水,冬天别着凉。”

墨天行到了李大叔家,李大叔正在院子里劈柴,腰上还绑着个护腰:“墨兄弟,你来啦!快进屋坐,我这腰好多了,能劈柴了。”墨天行把药膏递给她:“萧先生说这个药膏要坚持抹,不能停,不然腰伤容易复发。你别劈太多柴,冬天够用就行,别累着。”李大叔接过药膏,笑着说:“知道了,谢谢你们,每次都麻烦你们跑一趟。我家的白菜熟了,等会儿你回去的时候带点,炒着吃可甜了。”

送完药,大家回到阿妹家。阿妹娘己经做好了午饭,有炒白菜、鸡蛋羹、红薯干粥,还有一盘炒菌干——是上次狗蛋他们送的香菇干,阿妹娘炒了给大家尝尝。“快尝尝这个炒菌干,”阿妹娘把盘子往狗蛋面前推了推,“比我炒的青菜还香,我家阿妹一顿能吃一大碗。”狗蛋夹了一筷子,放在嘴里嚼了嚼,香菇干的香味混着猪油的香味,好吃得停不下来:“比小夏姐炒的还香!阿妹娘,你是怎么炒的?教教我们呗。”

阿妹娘笑着说:“就是用猪油炒,先把菌干泡软,再切成小块,和青椒一起炒,炒的时候加点盐和酱油,就行了。简单得很,你们回去让小夏试试,肯定也好吃。”洛小夏要是在这,肯定会跟着学,她最喜欢学做新菜了,狗蛋心里想着,决定回去一定要告诉洛小夏。

吃完饭,阿妹非要带狗蛋和小宝去山上捡野枣。山上的野枣树上还有几个剩下的野枣,红彤彤的,像小灯笼。“我知道哪里有野枣,”阿妹拉着狗蛋的手,往山上跑,“上次我和我娘来捡,发现了一棵大野枣树,上面的野枣可甜了。”小宝也跟着跑,手里拿着个小布包,准备装野枣:“我要捡很多野枣,回去给小夏姐和萧先生尝尝,比镇上买的还甜。”

墨天行、萧云和李默言坐在阿妹家的院子里,和阿妹娘聊天。“你们归仁堂的人真好,”阿妹娘说,“不仅给我们看病,还送菌干、送药,比亲人还亲。我家阿妹天天念叨着要去归仁堂玩,说要跟狗蛋和小宝一起晒菌干、采草药。”萧云笑着说:“都是应该的,归仁堂就是为大家服务的。等过阵子,我们要在归仁堂办个小学堂,教孩子们认字、学草药知识,让阿妹也来,和狗蛋、小宝一起学。”

阿妹娘高兴得说:“真的吗?那太好了!我家阿妹早就想认字了,就是没人教。等学堂办起来,我一定让她去,每天都去。”李默言点点头:“是啊,不仅要教认字,还要教他们辨认草药、做简单的药膏,让他们以后也能帮着家里人看病,不用动不动就往镇上跑。”

狗蛋、小宝和阿妹捡了满满一布包野枣,高高兴兴地回来了。阿妹的脸上沾了不少灰,像只小花猫,手里还拿着颗最大的野枣,递给狗蛋:“这个给你,最甜了!我尝过了。”狗蛋接过野枣,咬了一口,甜丝丝的,比红薯干还甜:“真甜!谢谢阿妹!我们回去的时候要带点野枣,给小夏姐和墨大哥尝尝。”

夕阳西下,大家要回归仁堂了。阿妹娘给他们装了满满一竹篮白菜,还有阿妹捡的野枣、阿妹娘做的红薯干。“下次再来啊,”阿妹娘拉着洛小夏的手,“等我家的萝卜熟了,我给你们送过去,炖菌干可香了。”阿妹拉着狗蛋和小宝的衣角,舍不得让他们走:“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?我还想跟你们一起晒菌干、捡野枣。”

狗蛋说:“等我们学堂办起来,就来接你去归仁堂,和我们一起上学、一起玩。”小宝也点点头:“是啊,到时候我们一起炖菌干汤、吃红薯干,可热闹了。”阿妹高兴得跳起来:“好!我等着你们来接我!”

一行人背着竹篮,往归仁堂走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,竹篮里的白菜、野枣、红薯干散发着淡淡的香味,混着菌干的余香,像把西坡村的温暖都装在了里面。狗蛋和小宝走在前面,手里拿着野枣,时不时地往嘴里塞一颗,甜得眯起了眼睛。

“墨大哥,你看这个野枣,”狗蛋举起一颗红彤彤的野枣,“比阿妹上次送的还甜,回去给小夏姐尝尝,她肯定喜欢。”墨天行笑着说:“好,回去让小夏用野枣做野枣糕,肯定比红薯干还好吃。”萧云和李默言走在后面,聊着办学堂的事:“我们可以把药房旁边的空房子收拾出来,当学堂,”萧云说,“里面有张旧桌子,再找几块木板当凳子,就能上课了。”李默言点点头:“是啊,我可以教孩子们辨认草药,你教他们认字,小夏可以教他们做吃的,墨天行可以教他们劈柴、打猎,让他们学些有用的东西。”

回到归仁堂的时候,天己经黑了。洛小夏和张春桃正在灶间做饭,闻到香味,赶紧迎出来:“可回来了,我还以为你们要在西坡村住呢。”狗蛋把野枣递给洛小夏:“小夏姐,这是阿妹给我们的野枣,可甜了,你尝尝。我们还带了阿妹娘做的红薯干和白菜,白菜炖菌干可香了。”

洛小夏接过野枣,咬了一口,甜得笑了起来:“真甜!明天我用野枣做野枣糕,给大家尝尝。你们快进屋暖和暖和,灶间炖了香菇干炒腊肉,还有红薯粥,都快好了。”

大家进了屋,把竹篮里的东西拿出来。阿妹娘做的红薯干放在石案上,金黄金黄的;白菜放在菜篮里,绿油油的;野枣装在小布包里,红彤彤的,像一堆小宝石。墨天行把草药放回药房,萧云和李默言则坐在桌前,商量着办学堂的事。

“我们明天就开始收拾空房子,”萧云说,“把里面的灰尘扫干净,桌子擦干净,再找些木板做凳子。后天去镇上买些纸笔,给孩子们用。”李默言点点头:“好,我明天去后山砍些木头,做几块小黑板,挂在墙上,方便写字。”

狗蛋和小宝则在灶间帮洛小夏做饭,狗蛋帮着添柴,小宝帮着洗野枣。“小夏姐,阿妹娘教我们炒菌干的方法了,”狗蛋说,“用猪油炒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5N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九霄尘战录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5N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