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章 学堂初扫尘,野枣酿甜香
归仁堂的鸡叫头遍时,灶间的火光己经映亮了半扇窗。洛小夏正蹲在灶台前添柴,铁锅里的水“咕嘟咕嘟”冒着泡,昨天从西坡村带回来的野枣放在陶盆里,己经用温水泡得发胀,表皮的褶皱舒展开来,像一颗颗的红玛瑙。
“小夏姐,野枣糕什么时候能做啊?”狗蛋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,身上还穿着没系好扣子的棉袄,头发睡得乱糟糟的,像顶着个鸟窝。他凑到陶盆前,伸手想去捏一颗野枣,被洛小夏用烧火棍轻轻敲了下手背:“刚泡好,还没去核呢,急什么。先去把脸洗了,墨大哥己经去收拾学堂的空房子了,你等会儿过去帮忙扫尘。”
狗蛋吐了吐舌头,转身去院子里打水洗脸。院坝里的霜还没化,竹筛上的细白花纹比昨天更密了些,他端着铜盆蹲在压水井旁,压了半天才压出清水,冰凉的水溅在脸上,瞬间把困意冲没了。小宝这时也跑了出来,手里攥着个小布包,里面是昨天阿妹送的红薯干:“狗蛋哥,我把红薯干装好了,等会儿带去学堂,分给大家吃。”
两人洗漱完,刚要往药房旁边的空房子走,就见墨天行扛着把大扫帚从那边过来,扫帚上沾了不少灰尘和蛛网:“里面积了不少灰,你们俩去灶间拿块湿布,过来擦桌子。萧先生和李老去镇上买纸笔了,说中午就能回来,我们得赶在他们回来前把屋子收拾干净。”
狗蛋和小宝赶紧跑到灶间,洛小夏己经把野枣捞出来,放在竹筛里沥干水:“拿湿布的时候小心点,别把灶台上的陶碗碰倒了。对了,我给你们俩装了暖手袋,揣在怀里,屋里冷,别冻着。”她把两个绣着小梅花的蓝布暖手袋递给他们,里面的艾草还带着淡淡的香味,是昨天晚上重新晒过的。
空房子不大,里面堆着些旧木板和破竹筐,墙角结着厚厚的蛛网,地上的灰尘踩上去能留下深深的脚印。墨天行己经把大部分杂物搬到了院坝里,只剩下一张缺了条腿的旧木桌,歪歪斜斜地靠在墙边。“先把桌子搬到外面去擦,”墨天行把扫帚递给狗蛋,“你俩负责扫墙角的蛛网和灰尘,我去劈块木头,把桌子的腿修好。”
狗蛋拿着扫帚,踮着脚去扫房梁上的蛛网,蛛网沾了灰尘,像一团团灰白色的棉花,扫下来的时候,灰尘落在他的脸上,呛得他首咳嗽。小宝则蹲在地上,用小布巾擦着墙角的灰尘,一边擦一边数着地上的小石子:“狗蛋哥,你看这个石子像不像野枣?等会儿我们把它捡回去,给阿妹做记号石。”狗蛋回头看了一眼,笑着说:“像是像,就是太脏了,等会儿洗干净了再捡。”
墨天行在院坝里劈木头,斧头落下,“咔嚓”一声,木头就被劈成了两半。他挑了块粗细合适的木头,用锯子锯成短短的一截,又用刨子刨得光滑,然后拿着锤子,把木头钉在桌子缺腿的地方。“好了,”他把桌子扶起来,试了试稳不稳,“现在可以搬进来擦了。”
狗蛋和小宝赶紧跑过去,帮着把桌子搬到屋里。洛小夏这时也端着个陶盆过来,里面装着温水和肥皂:“用肥皂擦桌子,能把上面的油污擦掉。我还带了块新布,擦完桌子就铺在上面,当桌布。”她把布递给狗蛋,布是用染好的蓝布做的,上面还绣着几朵小小的野菊花,是她昨天晚上连夜缝的。
三人一起擦桌子,墨天行擦桌面,狗蛋擦桌腿,小宝则负责递布和换水。桌子上的油污厚厚的,擦了好几遍才擦干净,露出里面的木纹,带着淡淡的木香。洛小夏把新布铺在桌子上,抚平上面的褶皱:“这样看起来就像新桌子一样了,等会儿萧先生和李老回来,肯定会喜欢的。”
正擦着,就听见院坝里传来萧云的声音:“我们回来了!买了纸笔和黑板,还有些糖果,给孩子们当奖励。”狗蛋和小宝赶紧跑出去,只见萧云和李默言背着个大布包,布包里鼓鼓囊囊的,还露出几支毛笔的笔尖。李默言手里还扛着一块木板,上面刷着黑色的油漆,是刚做好的小黑板。
“学堂收拾得怎么样了?”萧云把布包放在石案上,拿出里面的纸笔,有几刀毛边纸,几支毛笔,还有一瓶墨汁,“我还买了几本启蒙的小册子,和上次给茶坡的一样,里面有图画和简单的字,适合孩子们学。”李默言则把小黑板靠在墙上:“这块黑板是镇上的木匠师傅特意做的,不大不小,正好挂在屋里。我还买了盒粉笔,红的白的都有,写字清楚。”
大家一起把纸笔和黑板搬进学堂,萧云看着收拾干净的屋子和铺着新布的桌子,笑着说:“真不错,比我想象的还好。我们把黑板挂在桌子对面的墙上,再找几块木板当凳子,就能上课了。墨天行,你等会儿去后山砍些木头,做几个小凳子,不用太复杂,能坐就行。”墨天行点点头:“好,我现在就去,争取中午前做好。”
洛小夏这时想起灶间的野枣:“我得回去做野枣糕了,不然中午就吃不上了。狗蛋,你等会儿过来帮我去核;小宝,你去把院坝里的红薯干收进来,别被霜打潮了。”两人答应着,跟着洛小夏往灶间走。
灶间里,泡好的野枣己经沥干了水。洛小夏把野枣放在石臼里,用石杵捣烂,野枣的甜香立刻飘了出来,混着淡淡的果香。狗蛋蹲在旁边,帮着把没捣烂的野枣核挑出来:“小夏姐,要不要加点红糖?这样野枣糕会更甜。”洛小夏点点头:“加,我昨天就把红糖准备好了,放在那个陶罐里,你帮我拿过来。”
小宝把红薯干收进来,放在竹筛里,然后也凑到灶间帮忙。他看着石臼里捣烂的野枣泥,好奇地问:“小夏姐,野枣糕是怎么做成的呀?是不是像做红薯干一样,要晒很多天?”洛小夏笑着说:“不用晒,把野枣泥和面粉、红糖混在一起,揉成面团,再放在蒸笼里蒸,蒸好就能吃了,又软又甜。”
三人一起忙活,洛小夏把野枣泥、面粉和红糖放在陶盆里,加水揉成面团,面团揉得软软的,透着淡淡的红色。狗蛋则在蒸笼里铺上纱布,小宝帮着把面团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,放在纱布上。“每个面团都要揉圆,”洛小夏说,“这样蒸出来才好看,像小灯笼一样。”
面团都放进蒸笼后,洛小夏把蒸笼放在大铁锅里,盖上盖子,用大火蒸。灶膛里的火苗“噼啪”响着,映得三人的脸红红的。“等蒸好野枣糕,我们就去叫墨大哥回来吃饭,”洛小夏说,“他砍木头肯定累了,吃块野枣糕补补力气。”
墨天行在后山砍了不少木头,都是粗细均匀的松树,砍完后用绳子捆起来,扛在肩上往回走。后山的雪还没化,山路滑得很,他走得小心翼翼,生怕摔了。走到半山腰,看见几只小松鼠在松树上跳来跳去,嘴里叼着松果,像是在准备过冬的食物。他想起狗蛋和小宝喜欢小松鼠,就停下来,捡了几颗的松果,打算回去给他们玩。
回到归仁堂,野枣糕正好蒸好。洛小夏掀开蒸笼盖子,一股甜香扑面而来,野枣糕蒸得金红金红的,像一个个小小的元宝。“墨大哥,快尝尝,”狗蛋拿起一块野枣糕递过去,“刚蒸好的,还热乎着呢。”墨天行接过野枣糕,咬了一口,软乎乎的,甜丝丝的,野枣的香味在嘴里散开,还有淡淡的红糖味:“真好吃,比红薯干还甜。作者“仔仔细细的简姑娘”推荐阅读《九霄尘战录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”
萧云和李默言也过来尝野枣糕,萧云咬了一口,点点头说:“不错,以后可以多做些,给来归仁堂看病的孩子吃,他们肯定喜欢。对了,墨天行,凳子什么时候能做好?明天阿妹就要来上学了,还有村里的几个孩子,得让他们有地方坐。”墨天行说:“下午就能做好,我现在就去做,争取做六个,够孩子们坐了。”
吃过午饭,墨天行就在院坝里做凳子。他把木头锯成合适的长度,然后用斧头把表面削平,再用钻子钻个孔,把腿和凳面连起来。狗蛋和小宝在旁边帮忙递工具,时不时地问这问那:“墨大哥,这个凳子能坐两个人吗?”“墨大哥,能不能在凳子上刻个小松鼠?”墨天行笑着说:“凳子太小,坐不下两个人,刻小松鼠可以,等做好了给你们刻。”
洛小夏则在灶间收拾碗筷,顺便把剩下的野枣糕装在陶罐里,留着晚上吃。她看着窗外忙碌的墨天行和嬉闹的狗蛋、小宝,心里暖暖的。归仁堂以前总是安安静静的,自从狗蛋和小宝来了,又要办学堂,就变得热闹起来,像个真正的家了。
萧云和李默言则在学堂里整理纸笔,萧云把毛边纸折成小本子,分给每个孩子一本,李默言则在小黑板上写了几个简单的字,比如“山”“水”“人”,准备明天教孩子们认。“明天先教他们认这几个字,”萧云说,“再教他们写自己的名字,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。”李默言点点头:“我还准备了些草药的图片,教他们辨认常见的草药,比如艾草、蒲公英,这些在山里很常见,用处也大。”
下午的时候,墨天行终于做好了六个小凳子。每个凳子都做得很结实,凳面上还刻着不同的图案,有小松鼠、野菊花、野枣,都是狗蛋和小宝喜欢的。“太好了!”狗蛋坐在刻着小松鼠的凳子上,晃了晃身子,“这个凳子真舒服,明天阿妹来了,让她坐刻着野菊花的那个,她肯定喜欢。”小宝也坐在刻着野枣的凳子上:“这个是我的,谁也不能抢!”
大家把凳子搬进学堂,摆放在桌子周围,正好能坐六个人。萧云看着整齐的学堂,心里充满了期待:“明天孩子们来了,就能在这里上课了。我们不仅要教他们认字、认草药,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,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。”李默言也说:“是啊,山里的孩子不容易,我们能帮就多帮点,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”
傍晚的时候,洛小夏做了红薯粥和炒白菜,还有中午剩下的野枣糕。大家围坐在石案旁吃饭,聊着明天学堂开课的事。狗蛋说:“我明天要第一个到学堂,帮萧先生擦黑板、摆凳子。”小宝也说:“我要把阿妹送的红薯干分给大家吃,还要教他们唱我从西坡村学来的歌。”
吃完饭,大家一起收拾学堂。洛小夏把暖手袋放在每个凳子上,准备明天给孩子们暖手;墨天行检查了一遍桌子和凳子,确保没有毛刺;萧云和李默言则把草药图片贴在墙上,方便孩子们看。学堂里的灯光昏黄,却透着温暖,像个小小的避风港。
狗蛋和小宝躺在学堂的桌子上,看着墙上的草药图片和小黑板上的字,兴奋得睡不着。“你说明天阿妹会不会喜欢这个学堂?”小宝问。狗蛋点点头:“肯定喜欢!这里有小凳子、小黑板,还有野枣糕,比她家里好玩多了。”两人聊着聊着,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,脸上还带着笑容。
萧云、李默言、墨天行和洛小夏站在门口,看着睡着的两个孩子,相视一笑。洛小夏轻轻把毯子盖在他们身上:“别叫醒他们了,就让他们在这里睡吧,明天一早就能看到学堂开课了。”墨天行点点头:“好,我去把院坝的门关上,免得晚上有野狗进来。”
夜深了,归仁堂安静下来,只有灶间的余火还在“噼啪”响着,映亮了窗外的霜花。学堂里,两个孩子睡得正香,小黑板上的字在灯光下隐隐约约,凳子上的暖手袋散发着淡淡的艾草香,野枣糕的甜香还飘在空气里,像把归仁堂的温暖都凝固在了这个夜晚。
第二天一早,鸡叫头遍,狗蛋和小宝就醒了。他们揉着眼睛坐起来,看到学堂里的一切,才想起昨天在这里睡着了。“快起来,阿妹要来了!”狗蛋拉起小宝,赶紧去洗漱。院坝里的霜己经化了,阳光照在竹筛上,反射出淡淡的光。
洛小夏己经做好了早饭,有红薯粥、野枣糕,还有炒鸡蛋。“快吃,吃完去接阿妹,”洛小夏把鸡蛋放在他们碗里,“萧先生和李老己经去村口等了,说要把村里的孩子都接来。”狗蛋和小宝赶紧拿起筷子,狼吞虎咽地吃起来,生怕去晚了接不到阿妹。
吃完早饭,两人就往村口跑。刚到村口,就看见萧云和李默言带着几个孩子过来,有阿妹,还有村里的大牛、小花、石头,一共五个孩子。阿妹穿着新做的花棉袄,扎着昨天小宝送的红头绳,手里拿着个小布包,里面是她娘做的红薯干。“狗蛋哥!小宝!”阿妹看到他们,高兴地跑过来,“我来了!学堂在哪里?快带我去看看!”
狗蛋和小宝拉着阿妹的手,往归仁堂跑。孩子们跟在后面,叽叽喳喳的,像一群快乐的小鸟。到了归仁堂,墨天行己经把学堂的门打开了,里面的桌子、凳子、小黑板都收拾得整整齐齐,暖手袋放在凳子上,草药图片贴在墙上。“哇!好漂亮的学堂!”小花跑到刻着野菊花的凳子旁,坐了下来,“这个凳子是我的!”大牛则跑到小黑板前,用手指着上面的字:“这个字念什么?是不是念‘山’?”
萧云和李默言走进来,笑着说:“孩子们,欢迎来到归仁堂学堂!从今天开始,我们就要在这里上课了。我是萧先生,教你们认字;这位是李老,教你们认草药;还有墨大哥和小夏姐,他们也会教你们很多有用的东西。”孩子们都高兴地拍起手来,阿妹拉着洛小夏的手:“小夏姐,你会教我们做野枣糕吗?我也想做给我娘吃。”洛小夏点点头:“会啊,等你们上完课,我就教你们做。”
上课开始了,萧云先教孩子们认自己的名字。她把每个孩子的名字写在毛边纸上,然后一个一个教他们念。“阿妹,你的名字是‘阿妹’,”萧云指着纸上的字,“这两个字很简单,左边是‘女’字旁,右边是‘未’,合起来就是‘妹’。”阿妹跟着念:“阿妹,我的名字是阿妹。”她用手指在纸上临摹着,虽然写得歪歪扭扭,但很认真。
李默言则教孩子们认草药。他拿出晒干的艾草和蒲公英,放在桌子上:“这个是艾草,能驱寒、治咳嗽;这个是蒲公英,能清热解毒,治上火。你们在山里看到了,就可以采回来,晒干了就能用。”大牛拿起艾草闻了闻:“这个味道和暖手袋里的一样!”李默言笑着说:“对,暖手袋里装的就是晒干的艾草。”
墨天行则教孩子们劈柴和辨认木头。他把院坝里的木头搬到学堂门口,教孩子们怎么用斧头劈柴,怎么分辨松木和柏木。“松木的纹理比较粗,有淡淡的香味,适合做凳子;柏木的纹理细,很结实,适合做桌子。”狗蛋学着墨天行的样子,拿起小斧头,试着劈了一小块木头,虽然没劈开,但很开心。
洛小夏则在灶间准备点心,她用昨天剩下的野枣做了野枣羹,还烤了红薯干。孩子们上完课,闻到香味,都跑到灶间来。“小夏姐,好香啊!”小宝跑到灶台前,看着锅里的野枣羹,“是不是野枣糕的味道?”洛小夏笑着说:“是野枣羹,比野枣糕更甜,快尝尝。”
孩子们围坐在灶间的石案旁,吃着野枣羹和红薯干,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阿妹拿着一块红薯干,递给洛小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5N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