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1章 实验室的深夜泡面香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王小码揉了揉发酸的后颈,盯着屏幕上的“灵犀AI”调试界面。凌晨两点的实验室里,只有他工位的台灯还亮着,暖黄的光裹着泡面的香气,在空气中晕成一团模糊的雾。

“咔嗒。”

门被推开,陈启明端着个搪瓷缸走进来,缸里飘着茉莉花香——和他上周给王小码送的那杯茶一个味儿。“又在啃泡面?”老人把茶缸往他手边一放,“我让老张头煮了排骨藕汤,给你留了一碗。”

王小码吸了吸鼻子,肚子立刻发出“咕噜”的抗议。他摸出兜里的半块压缩饼干,塞进嘴里嚼着:“陈爷爷,您怎么来了?不是说今天让李教授他们测试‘药物相互作用模块’吗?”

“李教授说那模块跑通了。”陈启明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,“但我在‘银河一号’的老日志里翻到段记录——1972年,我们给卫星测控系统加了个‘数据缓冲层’,专门解决类似‘传输延迟’的问题。你现在的AI和医疗设备联动卡壳,说不定能借鉴。”

王小码的眼睛亮了。他最近正头疼“灵犀AI”和医院HIS系统对接时的延迟问题——有时候患者刚做完检查,AI的用药建议要等十分钟才能推送到医生终端,这在急诊室可是要命的。

“您说的是……给数据加‘缓存’?”他快速敲击键盘,调出“灵犀AI”的通信协议模块,“我试试在协议里加个‘本地缓存池’,把常用药物数据提前存到终端设备里。”

陈启明凑过来看,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:“别光加缓存。1971年我们修‘银河一号’时,发现电子管容易发热,后来在电路板上焊了片散热片——你这儿的数据传输线,是不是也该加个‘降温模块’?”

王小码的指尖悬在代码行上,突然想起上周狗剩黑进智脑服务器时发现的异常:“赵扒皮那伙人最近在收购二手医疗设备,专门挑带‘旧版通信协议’的……”

“他们想干嘛?”陈启明的眉头皱起来。

“可能想复制‘灵犀AI’的接口。”王小码调出狗剩发来的监控截图,“您看,这家‘康旭医疗’的设备,通信协议和咱们2023年的旧版‘医疗问答脚本’高度相似——和赵扒皮的智脑专利,用的是同一套底层逻辑。”

实验室的空调突然发出“嗡”的一声。陈启明的手在膝盖上敲了敲,那是他当年在卫星测控站养成的习惯——“有问题。”

“什么问题?”

“如果赵扒皮要复制咱们的接口,他肯定得知道‘灵犀AI’的核心算法。”陈启明指了指屏幕上的“动态规划”模块,“这部分代码,连我都只看过简化版。”

王小码的后颈冒起冷汗。他想起自己写这部分代码时,特意用了“混淆加密”——把关键算法拆成二十个小模块,每个模块都用了不同的命名规则。除非有人能同时破解二十个模块,否则根本看不出关联。

“除非……”他突然顿住,“除非他们拿到了‘银河一号’的老代码。”

陈启明的脸色变了。他摸出兜里的芯片,放在桌上:“这就是‘银河一号’的主控芯片。当年我们把它藏在实验室通风管道里,上个月我让人取了出来。”

王小码盯着那枚刻着“1971”的金属片,突然想起赵扒皮在法庭上说的“历史巧合”——原来不是巧合,是赵扒皮的爷爷李素芬,当年偷的不只是“银河一号”的硬件,还有部分未公开的代码!

“叮——”

实验室的门禁突然响起。狗剩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:“兄弟,康旭医疗的人在拆设备!他们要搬走那台老款HIS终端!”

王小码和陈启明对视一眼,抓起外套冲出门。

走廊的声控灯次第亮起,照见走廊尽头的技术部——三个穿黑西装的男人正围着台老式电脑,其中一个正用螺丝刀撬开机箱。

“住手!”王小码吼道。

三人猛地回头。为首的男人剃着板寸,左脸有道刀疤——正是上次在医院偷换奶奶药液的刀疤男!

“王先生,别来无恙。”刀疤男扯下手套,“赵总说了,这台设备里的‘旧协议’,能让智脑的AI和医院系统无缝对接。您要是识相,就把‘灵犀AI’的代码交出来……”

“交你个头!”狗剩从消防通道冲出来,手里举着个银色装置,“我早就在设备里装了‘数据炸弹’——你们敢拆,整个实验室的网络都得瘫痪!”

刀疤男的手顿在半空。王小码趁机冲过去,撞开他的胳膊。机箱“哐当”掉在地上,里面滚出块硬盘——正是“灵犀AI”和医院HIS系统对接的缓存盘!

“这是……”王小码捡起硬盘,发现表面贴着张纸条,“致王小码:你的代码很有趣,但历史不会说谎。——李雨桐”

陈启明的瞳孔骤缩:“李雨桐?赵扒皮的女儿?”

“是她。”刀疤男突然笑了,“她上周回国,说要‘替爷爷讨回公道’。赵扒皮让她来偷代码,说是要‘证明华夏科技都是抄来的’。”

王小码的手在发抖。他想起李雨桐教授上周在云溪科学院说的话:“我爷爷的笔记本里,夹着张1973年的照片——他和陈启明爷爷在实验室的合影。”

“陈爷爷,您认识李素芬?”他转头看向老人。

陈启明摸出张泛黄的照片,正是1971年“银河一号”团队的合影。照片里,年轻的李素芬站在陈启明旁边,手里举着个和“银河一号”主控芯片一模一样的金属片。

“她是我师姐。”陈启明的声音有些发颤,“当年她负责写‘卫星轨道算法’,我是她的助手。后来……她因为不肯泄露代码,被当成‘特务’抓了。”

刀疤男的手机突然响起。他接起电话,脸色瞬间惨白:“赵总说,李雨桐教授在斯坦福实验室发现了段代码——和您‘灵犀AI’的核心算法,完全一致。”

王小码的大脑“嗡”地一声。他想起狗剩说过,智脑的很多技术都是“收购”来的,而李素芬教授的研究,正是被智脑科技“合法”买走的。

“走!”陈启明拽着他往实验室跑,“去调‘银河一号’的老日志!李雨桐教授肯定在代码里留了线索!”

三人冲进实验室时,狗剩己经黑进了李雨桐教授的邮箱。屏幕上跳出封邮件,附件是个加密文件,文件名是“1973.7.1 银河一号最终代码”。

“解密需要密码。”狗剩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,“我试了李素芬的生日、‘银河一号’的发射日期……都不对。”

“试试‘灵犀AI’的初始提交时间。”王小码突然说,“2023年12月25日 23:59:59。”

狗剩的手顿住:“这……这是你的代码提交时间。”

“李雨桐教授说过,真正的科技,要‘让后人看得懂’。”王小码的目光落在桌上的“银河一号”芯片上,“她可能在代码里藏了‘时间戳’。”

狗剩输入时间,按下回车。加密文件“咔嗒”解开,里面是一段视频——1973年的实验室里,年轻的李素芬对着镜头说:“小陈,我把‘卫星轨道算法’的最终版藏在‘银河一号’的主控芯片里了。密码是‘19710701’——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。记住,科技要干净,人心更要干净。”

视频最后,李素芬对着镜头笑了:“小王,如果你看到这段视频,说明你己经解开了‘灵犀AI’的密码。记住,真正的创新,不是抄别人的代码,是抄自己良心的温度。”

实验室里一片寂静。王小码的眼眶热了。他看向陈启明,老人的眼泪正顺着皱纹往下淌:“师姐……她一首没怪我们。”

“怪什么?”刀疤男突然开口,“我爷爷当年要是肯听她的,也不至于……”

“够了!”陈启明打断他,“你爷爷犯的错,轮不到你来赎罪。王小码,把‘灵犀AI’的代码备份到‘银河一号’的芯片里——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交代。”

王小码点点头,把硬盘插进“银河一号”的接口。屏幕上跳出提示:“代码备份成功。当前版本:V2.0——为奶奶的药费而写,为所有被技术卡脖子的人而写。”

凌晨西点,实验室的泡面香飘得更浓了。陈启明煮的排骨藕汤热气腾腾,狗剩正用“银河一号”的老显示器看李雨桐教授的视频,王小码靠在椅背上,盯着屏幕上的“灵犀AI”运行日志——所有延迟问题都解决了,数据传输速度比之前快了十倍。

“叮——”手机震动,是奶奶发来的语音:“小码,院里的老人们听说你赢了官司,凑了点钱……”

王小码笑着抹了把脸,按下播放键。奶奶的声音混着泡面的香气,在实验室里回荡:“……给你买红烧肉,要最肥的那种。”

陈启明端起汤碗,喝了一口:“小王,明天跟我去云溪山。我想把‘银河一号’的芯片,埋在当年发射卫星的地方。”

“好。”王小码应了一声,转头看向刀疤男,“你也一起来吧。有些历史,该有人记得。”

刀疤男愣住了。他望着屏幕上李素芬教授的笑容,突然笑了:“行。我爷爷要是知道,他的徒弟没辜负他的代码,应该能闭眼了。”

窗外的月光洒进来,照在“银河一号”的芯片上。那枚刻着“1971”的金属片,正随着“灵犀AI”的运行,发出细微的嗡鸣——那是六十年前的算盘声,是三十年前的键盘声,是今天的代码声,交织成的,属于华夏科技的,最温暖的乐章。

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,云溪科学院的档案室里,“银河一号”的原始代码正静静躺在保险柜里,封皮上用红笔写着:“留给后来的人——科技自立,脊梁不弯;人心向善,火种不灭。”

作者“李部上书郎”推荐阅读《华夏智浪逆袭全球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