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章 出租屋来了位穿中山装的老人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李部上书郎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王小码蹲在出租屋的旧木凳上,盯着电脑屏幕里的“灵犀AI”代码发呆。窗外的月光透过破纱窗漏进来,在他泛白的格子衬衫上洒下一片银霜。床头的搪瓷缸里,泡面汤己经结了层油膜,旁边堆着三西个空药盒——奶奶的“忆宁”又断了,医院药房说要等下周才能补货。

“叮——”手机突然震动,是条陌生短信:“王先生,我是陈启明。您开发的‘灵犀AI’,有些地方想当面聊聊。”

王小码的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半天。陈启明?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——上个月在医院陪护时,有个穿中山装的老人站在走廊尽头看他操作“灵犀AI”,当时护士小声说:“那是云溪科学院的陈院士,搞卫星导航的,可厉害了。”

他捏着手机站起身,旧拖鞋在地板上蹭出刺耳的声响。出租屋不大,两张床、一张破桌子、一个锈迹斑斑的衣柜,墙角堆着房东不要的旧纸箱。王小码摸出裤兜里的钥匙,刚要开门,门就从外面被推开了。

风卷着秋凉灌进来,一个穿深灰中山装的老人站在门口。他个子不高,背有点驼,白发梳得整整齐齐,脸上皱纹像刀刻的,但眼睛亮得惊人,像是藏着两颗星星。最显眼的是他手里提着的棕色公文包,边角磨得发亮,搭扣是老式的铜制。

“王小码?”老人开口,声音带着点沙哑,却很温和。

王小码愣住了。他上下打量老人——中山装洗得发白,袖口却没起球;皮鞋是旧的,鞋头却擦得锃亮;手里除了公文包,还拎着个玻璃茶缸,里面飘着茉莉花香。

“您……您是?”

“陈启明。”老人笑了笑,走进屋,“我在医院见过你,用‘灵犀AI’帮张主任优化用药方案的小伙子。”

王小码这才反应过来,慌忙搬了张凳子:“陈院士,您、您怎么找到这儿的?”

“医院张主任给的地址。”陈启明把公文包放在桌上,茶缸搁在窗台上,“我退休后住在云溪山,平时很少进城。但上个月听老同事说,有个农村娃写的AI能帮医生省药费,我就想着来看看。”

王小码的脸腾地红了。他想起自己这出租屋的破窗户,墙皮脱落的地方还用报纸糊着,实在对不起“院士”这两个字。

“您、您别嫌弃,我就一……”

“别打断我。”陈启明从公文包里掏出个旧笔记本,“我看了你发的‘灵犀AI’测试报告。能分析23种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,覆盖90%的老年慢性病病例——不错。”

王小码的耳朵发烫。他原本以为这AI就是个小工具,没想到陈启明会这么认真看。

“但有个问题。”陈启明翻开笔记本,指着他写的代码,“这里,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用了线性回归,可老年人肝肾功能差异大,线性模型误差率高。”

王小码凑过去看,代码里的公式密密麻麻,他当时确实图省事用了简单模型。

“还有这里。”陈启明又翻到一页,“用药建议只考虑了西药,可很多老患者同时吃中药调理——你加了‘十八反十九畏’的校验吗?”

王小码的后背沁出冷汗。他根本没考虑过中药和西药的冲突,奶奶就总偷偷喝中药调理失眠。

“您……您怎么懂这么多?”

“我年轻时候搞过药物化学。”陈启明合上笔记本,目光落在窗外的夜色里,“1970年代,我们给边防战士做高原药,得算清楚海拔、温度、湿度对药效的影响。那时候没有电脑,全靠算盘和手算。”

王小码突然想起奶奶常说的话:“老辈人吃过的苦,咱们年轻人未必知道。”他看着陈启明手上的老茧——那是常年握笔、拨算盘留下的痕迹。

“小王,你为什么做‘灵犀AI’?”陈启明突然问。

王小码愣了一下,说:“奶奶需要。她记不住药名,总把美金刚当维生素吃……我想做个能帮她,也能帮更多老人的东西。”

陈启明沉默了片刻,从公文包最底层掏出个泛黄的信封。信封上印着“云溪科学院”的红章,拆开后是张照片——一群穿蓝布工装的年轻人站在戈壁滩上,中间举着块牌子,写着“东方红一号卫星地面测控站”。

“这是我28岁时的照片。”陈启明指着照片里最边上的年轻人,“那时候我们在搞卫星测控,国外技术封锁,计算机是老美的淘汰货,内存只有几KB。但我们用算盘算了三个月,硬是把卫星轨道数据给算准了。”

王小码盯着照片,突然发现照片里有个穿病号服的老人——是陈启明?他鬓角还带着病号帽的压痕。

“我当年得过肝炎,住院时看见护士手写医嘱总出错,就想:要是能有个机器帮着核对就好了。”陈启明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,“后来卫星上天了,我却因为肝病提前退休。这些年我一首在想,要是当年的‘算盘精神’能传给现在的年轻人……”

他突然抬头,目光灼灼:“小王的‘灵犀AI’,就有那股子‘算盘精神’——没有高精尖的设备,就用最土的办法解决问题。这才是华夏科技该有的样子。”

王小码的鼻子发酸。他想起自己为了省电,半夜去楼道打着手电写代码;想起为了找公开的医学数据,在各大论坛混成“数据乞丐”;想起奶奶把卖鸡蛋的钱塞给他时说:“小码,咱不跟人比吃穿,比本事。”

“陈院士,我……”他想说“我想把AI做好”,喉咙却哽住了。

陈启明从公文包里掏出张银行卡,推到他面前:“这张卡里有50万,你先用着。奶奶的药费、租房子,别委屈自己。”

王小码猛地抬头:“您、您为什么帮我?”

“因为你看得到‘痛点’。”陈启明笑了,“现在的科技公司,要么盯着富豪的钱包,要么盯着国外的技术。可中国有14亿人,有多少像你奶奶这样的老人?有多少像你这样的普通人?科技不该是少数人的玩具,该是多数人的拐杖。”

他站起身,拍了拍王小码的肩膀:“下周三,云溪科学院有个内部技术交流会。我带你去见几个人——搞量子计算的李教授,做材料科学的苏博士,他们手里有资源,缺的是像你这样‘能接地气’的想法。”

王小码攥着银行卡,感觉手心发烫。陈启明走到门口时,又回头补了一句:“对了,别再吃泡面了。我让老张头明天给你送点云溪山的腊肉——他是我当年的警卫员,最会做饭。”

门“吱呀”一声关上,王小码盯着桌上的银行卡和旧笔记本。笔记本扉页上用钢笔写着:“科技自立,始于微末。”字迹遒劲有力,像刻在石头上的。

窗外的月光更亮了,照在“灵犀AI”的代码屏幕上。王小码突然发现,代码里的“药物相互作用”模块,不知何时多了一行注释:“为陈爷爷的战友们——愿天下老人,药到病除。”

他摸出手机,给奶奶发了条语音:“奶,我找到能给您买红烧肉的钱了。下周,我就接您来城里住,咱顿顿吃红烧肉。”

楼下传来房东的吆喝:“小王,有位穿中山装的先生找你!”

王小码应了一声,转身时瞥见陈启明的背影消失在楼梯转角。他的中山装下摆被风吹得掀起一角,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衬里——上面绣着一行小字:“两弹一星,永志不忘。”

王小码突然明白,有些火,是要有人点的;有些路,是要有人带的。而他,很幸运能成为那个被点燃、被带领的人。

此刻,云溪山上的云溪科学院,陈启明的老部下老张头正往保温桶里装腊肉。他嘟囔着:“老陈头,你这趟进城,怕是要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掏出来了。”

陈启明坐在藤椅上,望着山下的灯火,轻声说:“当年我们用算盘算卫星轨道,现在年轻人用代码算生命密码——变的是工具,不变的是那股子‘不让老百姓受委屈’的劲儿。”

风掠过山顶的卫星测控站遗址,仿佛又传来当年算盘珠碰撞的脆响。那声音穿过六十年的岁月,落在了城中村的出租屋里,落在了王小码的代码屏幕上,落在了无数像他一样,想用技术改变生活的普通人的心里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